大山裡的三線廠,還有多少人記得

許多三線廠子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記錄逝去的故鄉,三線軍工廠是那個年代的痕迹,很多人都是從那裡走過來的!所以,我們看到這些,也覺得很親切!

安徽省霍山縣,當地地形多為「七山一水二分田」,非常符合「靠山、分散、隱蔽」的建造要求。從1965年起,先後在霍山縣興建起配套的三線企業和戰備所需的廠、場、庫、院。霍山縣落兒嶺鎮就有一座三線軍工企業。

工廠始建於六十年代末,當時三線廠「靠山、分散、隱蔽」的選址要求,最終確定在安徽省霍山縣落兒嶺鎮。從1965年9月起,數千名建設大軍湧進這裡,從此寧靜的峽谷便開始喧騰熱鬧起來。

兒時在這裡住了11年的三線軍工廠,已經廢棄20年的軍工廠!巨大的老三線廠!震撼時代印記滿目滄桑,令人唏噓感嘆,三線工廠是那個年代的痕迹,很多人都是從那裡走過來的!所以,我們看到這些,也覺得很親切!

生活區內則是一番熱鬧繁華的景象,有職工宿舍、幼兒園、子弟學校、中學、禮堂、職工俱樂部、籃球場、郵局、醫院等功能齊全的配套建築。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也都有軍事化的味道,三線軍工廠內部的大喇叭會準時響起,革命歌曲或者廣播員的聲音在清水澗廠區回蕩,工人們就是聽著廣播來安排自己一天的時間。

兒時的記憶里最難忘的就是放學回家時樓道里飄逸著各種飯菜香。吃飯就像作遊戲,端著小碗,哪家有肉就往哪家竄。

三線軍工廠的孩子們都識五穀,他們一定不會把麥苗認成韭菜,一定知道什麼樣的藤子下長的是地瓜,什麼樣的藤子下長的是紅薯;也知道什麼時候玉米熟了,什麼時候向日葵熟了,什麼時候花生熟了,因為他們都去偷過附近農民伯伯的紅薯、花生,也去掰過農民伯伯的玉米和向日葵。

七八十年代的三線軍工廠給人的印象就是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白天高音喇叭聲不斷,工人忙個不停,晚上三線軍工廠的廠區燈火通明,人來人往。那時的工人,福利待遇好,生活質量優,縣城的房屋還是破舊低矮,而三線軍工廠的生活區,確實樓房矗立。三線軍工廠有自己的醫院、食堂、影劇院、招待所、燈光球場、學校等。

現在離開落兒嶺三十餘年了,而今走在這曾經熟悉的道路上,舉目四望,除了多了幾棟後來新修的家屬樓外,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周邊原住民的房屋了,他們借著災後重建的春風,家家是別院小樓,那救災物資所特有的安置藍色,似乎在敘述著國家帶給他們的巨大關懷和溫暖。

時光如梭,曾經屬於那個激情歲月的三線建設,已經離我們遠去。數百萬建設者為此滿目瘡痍春和汗水,甚至是生命,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夠記得?這些結束一生丟棄在大山裡的三線軍工廠,其實可以更多地開發成旅遊景點,影視基地,休閒遊,攝影基地等等,讓這些廢棄的老廠房繼續發揮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