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招飛,2名軍人家訪見到他父親立正敬禮,從此他的人生路變了

【嚴平和投稿,主人公化名,為閱讀順暢個別內容虛構處理】

1980年空軍部隊招飛行員,我們縣1000餘名高三男生參加體檢,部隊對體檢及審查通過的2名對象家訪,招飛組的軍人見到他父親後庄重地行軍禮,從此他的人生路變了。

1978年,我以較好的成績考入了縣高中,然而,從我到學校報到時起,我就發現在學校的顯著位置,豎立著空軍戰鬥英雄杜鳳瑞的雕像。

看到許多同學對這個特殊的雕像感興趣,校長就在大門口,對我們新入學的高一新生,上了一堂激動人心的國防教育課。

原來,這個寫著杜鳳瑞名字的雕像背後,有著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1933年8月,杜鳳瑞出生在我們方城縣楊樓鄉的趙窪村,1947年方城縣解放,15歲的杜鳳瑞參軍到了部隊,他跟隨部隊參加了宛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入伍不到8個月,就先後兩次榮立戰功。

1952年,人民空軍成立,他被選調為空軍飛行學員,進入航校學習飛行理論和駕駛技術,三年後被分到前線某飛行大隊。1958年10月10日黎明時分,杜鳳瑞駕駛4號機,緊隨長機與竄犯內地的蔣軍空軍6架飛機展開激戰。

他在擊落一架敵機後,被敵4架戰機圍攻,在座機被擊中、頭部受傷的危急時刻,他駕駛戰機咬住一架敵機緊追不捨,從1.2萬米高空一下子追擊到距地面3500米處,扣動板機果斷擊落了敵機。

但是,他那傷痕纍纍的座機失去控制,他被迫跳傘後遭到敵機的瘋狂襲擊,杜鳳瑞壯烈犧牲,年僅25歲。

英雄雖然血灑長空,但英雄的事迹激勵了無數的方城兒女,之後,數百名方城熱血青年追隨著英雄的腳步,成為人民空軍的飛行員,我們這所中學也成了全縣選送空軍飛行員最多的一所中學……

聽完校長的講述,我們對縣高中對視國的貢獻肅然起敬,沒想到有那麼多的學哥學姐從這裡走入人民空軍的行列,飛翔藍天,我暗暗下定決心,要像英雄和學哥們那樣,刻苦學習,成為一個對國家和民族有用的人。

轉眼間到了1980年,我們正在上高三的時候,空軍院校招飛專干再一次來到了我們學校,學校組織我們高三年級畢業班的全體同學,在大操場聽空軍招飛專干作招飛選拔講座。

原來,空軍招飛選拔非常嚴格,絕對算得上千里挑一,主要有初選、複選、定選、政審四個環節,對參加招飛的同志,在身體條件、視力水平、心理素質、家庭背景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招飛專干講,僅視力檢查這一項,便能將80%左右的應招人員排除在外。

然而,更嚴格的體檢還在後面,129個檢測項目、1000餘個標準,又能將原本剩下20%人里的80%人員淘汰掉。同時,筆試成績必須是優等生,基本上高於高考錄取線30分以上,且家庭成員及主要社會關係必須清白,無違法犯罪等。

在這一系列極其嚴格的標準篩選下,最後勝出者寥寥無幾。

但是,標準越高,越能激發起青年人躍躍欲試的激情,1980年12月3日上午,全縣參加體檢的1800多名應屆高中生齊聚縣醫院,醫院大門口警戒線外,更是三層外三層的圍著學生家長和老師們。

在經過了幾天的體檢、複檢後,我們學校參加的1500名應屆男生,只剩下張大鵬和陸浩然兩名同學入選,那兩天,他們兩人成了學校幾千名學生眼中的紅人和名人。

但是,錄取工作還要持續相當長的一個時間,要等到1981年高考結束,勝出的這兩名同學,他們的高考成績要達到招飛的筆試分數線,張大鵬和陸浩然不敢有絲毫馬虎,他們全力以赴,衝刺著最後幾個月的文化課複習。

在複習最緊張的日子裡,張大鵬天天坐在教室旦複習、做題,而陸浩然在複習做題的同時,還經常回家幫著家裡幹活,爺爺病逝,他還請假三天,幫著家裡處理爺爺後事,回校前,他還專門到爺爺的墳前叩頭,他說考大學重要,做人更重要!

1981年高考過後,關注張大鵬和陸浩然高考成績的,不僅有他們、他們的父母和學校,還有空軍招飛組的同志。所幸,他們二人不負眾望,高考分數都過了招飛的錄取線,兩天後,空軍招飛組的同志分別對他們進行了家訪。

沒想到的是,當空軍招飛組的兩名軍人到了張大鵬所在村的時候,就感覺到了不太正常,後來到了張大鵬家門口一看,他們拔腿就跑。

原來,空軍招飛組的兩名軍人到了張大鵬家所在村,就看到村裡有許多人站在張大鵬家門外,不時往裡觀望。

兩名軍人擠過人群,來到門口,看到院子里正在請客吃飯,大約有三、四桌客人,氣氛熱烈,很是熱鬧,兩名軍人沒敢往裡走,就問在門口的一個圍觀群眾,這是張大鵬家嗎?那名看熱鬧的群眾一看是陌生的軍人問他話,認真地回答說,這兒是張大鵬的家,軍人又問,那他們家怎麼這麼熱鬧,還在請客吃飯?

村民接著回答,張大鵬的爺爺早前跟著蔣軍跑到了海峽對面,後來又跑到美國,這麼,現在我們和美國關係正常了,他爺爺就從美國回來了,正在院子里招待幾十年未見的鄉親……

兩名軍人一聽面面相覷,隨後拔腿迅速離開了張大鵬家,為了慎重起見,他們又來到村委會,但是,村委的領導都不在,一個看門的大爺說,村委的領導都被剛回來的張家爺爺請過去吃飯了,都還沒有回來……這兩名軍人隨即迅速離開村子,返回了縣城,之後他們再也沒來過這個村子。

隨後,他們又來到另一名通過招飛複審的陸浩然家,陸浩然的家在鄉下,他們兩個騎著自行車,一路騎車,一路詢問,在山路上騎了三個小時的路程,終於趕到了陸浩然的家。

然而,當他們走到陸浩然家門口外的時候,發現大門口顯著位置,懸掛著「光榮軍屬」紅牌子,在灰色的土牆和老式的木門旁邊,有著這樣特殊的一塊牌子,令兩名軍人肅然起敬。

他們輕輕推開院門,往裡喊,有人在家嗎,不一會兒,一位大娘走出堂屋,問是誰啊,你們找誰?

他們走上前,輕聲問道:「這裡是陸浩然同學的家嗎」大娘一看是軍人,立馬回答說,是浩然的家,你們是……?

這兩名軍人就自我介紹說,他們是空軍招飛組的同志,陸浩然同學已通過了空軍招飛的複審,他們今天來家訪,想看一看陸浩然同學的家庭情況。

聽到部隊的同志這樣說,大娘熱情地把他們讓進了堂屋,軍人環顧四周,堂屋布置得十分乾淨素雅,在側面牆上的鏡框里,懸掛有許多照片,他們走近一看,發現鏡框里竟都是當年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軍人照片。

其中一名軍人問大娘,這些照片是誰的,大娘說是陸浩然父親的,軍人又問,那大伯現在在哪,大娘笑著說,浩然他爹下地幹活,還沒有回來,我這就讓人去叫,接著,大娘走出堂屋,到西屋的一個孫子去地里喊爺爺快回來,部隊同志到家裡來了。

大娘回到屋內說,你們是來了解陸浩然情況的吧,他是我家的老小,排行老七,說話的功夫,陸浩然的嫂子端過來兩碗水,請部隊同志喝。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一位身材魁梧的老人,扛著鋤頭進了院子,在進院前,門外停放的兩輛自行車十分顯眼,村裡的人家,也有自行車,但一家有兩輛的卻沒有,他知道部隊同志在家裡等著自己,於是就加快了腳步。

一進堂屋,兩名軍人站了起來,他張開大手,和兩名軍人熱烈地握著手,激動地說,請同志坐下說。

一名軍人指著鏡框里的照片說,這些照片都是您嗎?老人一看爽朗地笑著說,是我,那都是老黃曆了,不值得一提。

可是,軍人接著問,當年你在抗美援朝戰爭是哪支部隊,是做什麼的?見軍人這麼問,老人轉身進了裡屋,不一會兒,抱出一摞證書,還有軍功章……

老人說,抗美援朝時,他是39軍116師的一名營長,帶領部隊參加過雲山戰役,後來又攻克漢城,他的許多戰友都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聽到老人樣說,兩名軍人迅速立正,莊重地向老人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並親切地稱呼老人----老首長。

他們在陸浩然家的家訪進行得很順利,他們回到縣裡不久,陸浩然同學就接到了招飛錄取通知書,之後,陸浩然隨空軍部隊的專機到達部隊,開始了他人生的另一段嶄新曆程。

大學畢業後,我又回到縣裡工作,後來成為縣委宣傳部的一名幹事,一次母校高中校慶,我看到了學校的宣傳資料里,竟出現了陸浩然的名字,後來一問才知道,陸浩然駕駛戰機,成功處置了一個罕見的空中突發險情,保住了某新型戰機和珍貴的數據,避免一起重大事故,榮立一等功。

後來,陸浩然的事迹,也進入了校史館

一個人走向社會,時刻接受國家挑選,為國盡忠就是對親人的最好報答!

越是重要時候,越能檢驗一個人成色和底色!

正能量的家風,才是最好的財富。

#文章首發挑戰賽##精品長文創作季##MCN首發激勵計劃#

【圖片選自網路,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