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簡談博羅



羅陽,是博羅縣的縣城名。

在歷史上,「羅陽」還曾經做過縣名。博羅,是秦朝的時候建縣的,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始稱「傅羅」。古縣秦時有,仙山海上來。羅陽悠久的歷史,造就了濃厚的人文景觀。

博羅縣名的多次更換都跟羅浮山有著不解之緣。彎春水漫江碧,半卧葫蘆夕照紅。羅陽位於東水西流的東江之濱,「神仙洞府」羅浮山之陽。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南北朝的時候,梁朝劉昭所撰的《後漢書注》裡面是這樣說的:「有浮山自會稽浮往傅羅山。故置傅羅縣。」這裡面的「傅」就是依附的意思。文中所說的會稽,就是座落在浙江中部之紹興諸暨東陽嵊縣等市縣之間的會稽山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在他的行書代表作《蘭亭序》中寫道:「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說的就是此山。《後漢書注》裡面所說的會稽,實際上是指會稽山所對望的東海清代的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3《山語》:「浮山自東海來,與羅山合,崖巇皆為一」。為此,屈大均還賦詩這樣寫道:

浮山浮海自東來,嫁與羅山不用媒。

合體真同夫與婦,生兒盡作小蓬菜

全唐詩》收錄的唐代一位無名氏詩人的《羅浮山》這首詩,詩是這樣寫的:

四百餘峰海上排,根連蓬島蔭天台。

百靈若為移中土,嵩華都為一小堆。

這首詩裡面所說的百靈,它不是百靈鳥,而是古代中國神話裡面的一個力大無窮的勇士。在詩人心目中,百靈這個神力士,如果當年能夠將羅浮山搬移到中原大地,那五嶽中的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在相形之下,也只不過是一小堆黃土而已。可見,早在唐代的時候,羅浮山就已經是名揚天下了。

至於博羅縣名什麼時候從「傅羅」被改稱為「羅陽」,又在什麼時候被稱為「博羅」?據說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南海郡,轄番禺、傅羅、揭陽三縣。博羅之所以叫傅羅,取的正是「浮山傅羅」之意。傅羅縣名一直延續了約500年之後,也就是在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在修編地理志時,有關史官將傅羅之名誤書為「博羅」。因而,博羅縣之名,就從傅羅改稱為博羅。唐人李吉甫所撰的地理總志《元和郡縣誌》中更明確地寫道:「自吳以後,復為博羅。」三國時的吳國自222-280年,也就是說,自那時起,縣名就從「傅羅」改稱「博羅"了。

但是在南齊南漢年間,博羅縣的縣名在博羅-羅陽一博羅之間,一直交替使用了近500年。

南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博羅縣改稱羅陽縣,仍屬南海郡管轄;

到了南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恢復博羅這個縣名,縣治遷移到浮碇岡(俗稱葫蘆嶺);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循州總管楊世略,恢復羅陽縣名;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又改為博羅縣名,仍屬循州管治;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再將博羅縣改為羅陽縣。

南漢劉長大寶二年(959年),羅陽縣恢復為博羅縣,自此之後,博羅縣名就一直沿用至今,再也沒有變過了。

而現今的羅陽,毗鄰港澳,與惠州深圳廣州東莞等珠三角地區叉輻射,優越的地理優勢,更使羅陽街道成為中外企業爭相投資的一方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