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地圖上找不著的小山村

杖國 2024年重寫


地質隊員圖片

1968年,我在查證航磁異常時去過一個小山村。

群山環抱的尤川村

後來,我在安徽省分縣地圖上找這個村,可就是找不著。但它肯定不會消失,現代文明是不會將整個山脈夷為平地的。記得車從宣城出發,經過河瀝溪,到寧墩已是午後。來不及進山了,便在旅店裡歇了一夜。寧墩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河床上滿是大大小小的卵石。次日清晨,車開到朱家橋公社以後就不能行進了,因為前方是層巒疊障,雲蒸霧繞的群山。寧國縣境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頭有50多座,龍王山最高,海拔1587米。這些山巒是黃山和天目山的余脈。我們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山,登頂用了3個多小時。接著下山又走了1個多小時,這才到達尤川村。按當時的行政區劃,龍川隸屬寧國縣銀峰公社。

山間小路

從銀峰公社到尤川村有一條小路。村裡有30多戶人家,以種玉米、紅薯和砍伐竹木為生。每戶人家都有個研磨玉米的大推磨。玉米饃、玉米餅、玉米糊,一日三餐(有時是兩餐)都在玉米堆里打滾,一年也吃不上一頓米飯。

採摘山核桃

山崗上滿是山核桃樹,七、八月間,樹上掛滿了果子。山核桃是果子的內核,外面有一層皮和肉。九月底,樹上的果子熟了,社員們採摘下來,放到溪里去淘洗,脫去皮肉,然後在一塊場地上支起幾十口大鍋,把山核桃放進去,加鹽和香料,煮上五、六天後取出晾晒乾。這種用傳統工藝製作的山核桃,殼上有一層薄薄的鹽霜,核仁呈棕色,微有鹹味。生產隊在完成徵購任務後,將剩下的山核桃分給社員。山核桃當時是0.25元一市斤。

山上滿是樹,竹林茂盛,五角錢一根毛竹,兩元錢能買一棵大樹。績溪的木匠和篾匠每年都到村裡來攬活。當時竹木(包括成品)是被管控的,河瀝溪設有關卡,沒有森林管理部門簽發的通行證一律查扣。我們將樹鋸成板,將板做成箱,大箱套小箱,等到後半夜,守關人員疲憊磕睡了再沖關。有膽大的,竟將成副的棺木帶了出來。

草叢中的蘄蛇

雖然山高林密,但無兇猛的野獸,只有獾子、麂子和狼。有一次攀援,崖頂上立著一條大灰狼,不待我舉刀,它就順著山脊逃走了。山區有一種兇猛無比的蛇,學名蘄蛇,長120-150厘米,全身黑質白花,頭呈三角形,體背上有灰白色大方塊17-19塊,好似棋盤,所以又稱棋盤蛇。這種蛇的毒性很強,人畜被咬後,只能用血清救治,為我們配發的季德勝蛇葯沒有作用。人們談蛇色變,連我們這些平日里能生吞活剝大蛇的人也很恐懼,上山時除了穿登山鞋外,還裹上皮綁腿,晚上納涼,一雙腳插在靴子里。我們曾打死過一條蘄蛇。

村民很憨實,世世代代居住在彈丸之地里,與外界隔絕,過著單純樸實的生活。他們中的一些人一輩子也沒出過大山,不知自來水和電為何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下雪時圍著火盆眠冬,喜歡聽我們講外面的故事,對都市生活充滿好奇和不解。山裡人熱情好客,你上門做客,他們會傾其所有與你分享。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花,長得好看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長又長。她經常在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為我們端上一碗滾燙的紅薯。

村裡有一所小學,只有一位老師,語數音體美全科教學。聽說早先是兩位,一個漢子和一個姑娘。漢子有妻室,姑娘待字閨中,兩個人在一起教課,日久生情,做出了儍事。後來漢子被派到山外修公路了,姑娘發回大山深處。一天,我路過教室,老師正在講解成語「狼狽為奸」,老師是這麼說的:狼是一種動物,狽也是一種動物,狼趴在狽的身上做羞羞事,就叫狼狽為奸。幾十年過去了,每當想起這件事,我仍忍俊不禁。

這篇文章是2015年寫的,發表在新浪網上。2019年,我穿越吳越古道又一次策杖上尤川,山鄉巨變,除村邊的小溪還在之外,舊時的一切都蕩然無存,「村村通」直達村中央,老房子被一幢幢樓房所取代,村民放棄種植,辦起了農家樂,煮山核的大鍋,成了晚間跳舞的篝火盆。村民臉上的憨厚不見了,多了幾分精明和狡黠,蘄蛇成了二級保護動物,村中的小學改擴建成萬家中心小學。

現如今的村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