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老前輩劉成齋 | 劉副軍長二、三事

作者李海龍

劉副軍長二、三事



我說的劉副軍長,是原38軍劉成齋副軍長。


劉副軍長是38軍的老前輩,老英雄,要說認識劉副軍長,還得要從我兒時說起。


一、 誰是師長?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38軍114師在河北省定縣(現定州市)駐防。當時,我還是一個小學生,跟著父母從東北隨部隊到了華北。在部隊大院長大的孩子都知道,孩子們經常議論誰爸是什麼官,甚至經常比官大官小。


在114師的家屬院,我只知道師長姓劉(師長的女兒曾是同班同學),但是一直不知道師長長得什麼樣。在師部時間長了,我發現一個身材魁梧、個子高大的一個官(當時幹部著裝都一樣,一顆紅五星、兩個紅領章、上下四個兜),經常背著手在師部大院轉悠,一臉嚴肅,時常指指點點,不少官兵都向他敬禮,好像都有點怕他。我猜想這一定是劉師長。


時隔不久,記得有一次是定縣革命委員會(好像主任叫劉朝燕)一班人到師部慰問,在大禮堂演節目,節目演出之前,只見一個精幹、比較廋、臉上好像有一小疤痕的師領導與定縣革命委員會的人一一握手。此時,身邊有人議論說,這是劉師長。哦!我才恍然大悟,這是劉師長。後來,了解到原來我認錯了,當時是把宮法基副師長誤認為是師長,不過宮後來也當了師長。


二、「木拉嘎少」


記得有一年夏天,我和劉明輝、劉偉、牛衛東幾個同學在師部小院玩,結束後,我也回家。途中正好路過理髮室,因與理髮員戰士熟悉,就跟他打了一個招呼,理髮員給我使了一下眼色,意思是在給領導理髮。


我正準備走,突然理髮的領導回頭,一看,原來是劉師長。劉師長叫住了我,問我叫什麼名字,爸爸是誰等等。並對我說:「哦,你是朝鮮族!」「木拉嘎少」(朝鮮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說,我不會說朝鮮話。師長嘎嘎地笑了起來,好了好了!隨後,我也就回來了。


這是我第一次和師長面對面說話。


左起:後排 劉明輝,牛衛東,前排 劉偉 作者李海龍


三、我知道他!


1974年底我參軍入伍到了38軍。1978年,聽說劉師長到軍里當副軍長了,由於我在基層,所以,一直沒有接觸過劉副軍長。1988年我到集團軍機關工作,劉副軍長已經離休,住在保定休干所。我長期在集團軍司令機關工作,與老幹部接觸的機會很少,只是在一些老幹部參加的會議上看到劉副軍長的身影,老人家年歲雖然大了,但身體健康、精神矍鑠。


2009年春節,集團軍領導和機關給休干所軍里的老領導拜年。在劉副軍長家,當機關介紹到我時,老人家睜大眼睛高興地說:「我知道他!原來當炮兵主任。他父親我也認識」。說完,哈哈——笑了起來!


時隔四十年,這是我第二次和劉副軍長面對面說話,也不知道劉副軍長如何了解到我的情況。看到劉副軍長和王姨身體都很好,真為老人家高興。


四、更換鍋爐


有一天,休干所所長和政委到我辦公室,彙報休干所取暖鍋爐不好用,效率低,為了保證老幹部冬季取暖,希望能給休干所換一台新鍋爐。


不久,總機說,原軍里劉副軍長打電話找我,接過電話後,老人家說的也是鍋爐的事,希望解決好。我對他說,放心吧!一定要把老首長冬季取暖保障好!我估計是休干所領導請劉副軍長打的電話。


隨後,我安排營房部門去休干所了解情況,回來後,機關反映休干所的鍋爐還沒有到更換的時間,主要是鍋爐工的技術有問題,造成鍋爐部分損壞,影響了供熱效率。


解決的辦法是維修,但是有可能效果不理想。我想,無論如何不能讓老首長們冬天挨凍。和機關商量後確定與上級協調,將明年的新鍋爐指標預先要一個給休干所,抓緊時間更換,確保老首長們的冬季取暖。同時,要求休干所加強對鍋爐工的教育管理,營房部門多指導檢查,搞好保障工作。


春節快到了,集團軍領導和機關到休干所慰問,在劉副軍長家,老首長高興地對我說:「換了新鍋爐,屋裡面特別暖和」。我說這都是我們應該保障的。


五、老李你好!



我喜愛軍史研究,寫了一本抗美援朝的書,並送給劉副軍長,請老人家指正。特別是在112師335團飛虎山作戰這一章節,我說了當時的2營教導員是劉副軍長,還說了戰鬥中幾個戰友的名字和事迹。老人家十分詫異,反覆問我:「你怎麼知道的?」我說:「有史料記載,這些光榮歷史我們不會忘記的」。劉副軍長聽後非常高興。


有一年,北京軍區開黨代會。會前,集團軍的代表要在軍部開會,碰巧劉副軍長和我座位相鄰,老人家坐下後,我從旁邊過來,劉副軍長看見我說:「老李你好!」我嚇了一跳,趕緊說:「老首長,您可不能叫我老李,叫我小李就行了。」看到此景,旁邊的集團軍領導都笑了。


我還知道劉成齋副軍長的一些點滴故事。


解放戰爭中,劉副軍長是楊子榮第一任指導員,參加牡丹江剿匪,被叛軍槍殺身中13槍,其中一槍從口中打入穿後脖出,送到醫院後,傷情慘不忍睹,在場醫護人員淚流滿面地手術,經精心救治奇蹟般生還,並回到了牡丹江2團。楊子榮犧牲後下葬時,劉成齋忍著傷痛參與抬棺材。

我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抗美援朝戰爭中,松骨峰戰鬥,335團2營營政治教導員劉成齋親自把住一挺重機槍,連續不停地射擊,把槍管打得通紅。老人家回憶:「打得太慘了,敵人的飛機來了上百架,貼著地皮掃射。機槍連指導員拖著重機槍犧牲了,4連指導員犧牲了,連換了好幾個連長,幾乎每天都要調整班子」。


作家魏巍詳細描寫記錄了松骨峰戰鬥的慘烈,寫下了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成為傳世之作,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難忘記憶。


2003春節聯歡晚會中的劉副軍長


「斷刀」中劉副軍長的回憶。


時光荏苒,認識劉副軍長六十年了,老首長、老前輩在我心中的印象仍然十分清晰、難忘。


(2018-10-30 19:22:07 1590 往事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