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東端國土撫遠那些事:大馬哈魚為何會在松花江絕跡?

撫遠屬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管轄,它是一個縣級市,非常的地廣人稀,面積有六千多平方公里,人口僅9.6萬,由於處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的內河三角洲上,到處濕地廣袤,河汊沙洲眾多,所以自然視野十分的遼闊。

撫遠在清代以前人口稀少,只有少數的滿人、赫哲人漁民定居。這裡自古便是滿族前身—肅慎人的漁獵區。到了清代,滿族一統中國,對東北老祖居地也加強了管理,專在三江平原設立了「三姓都統府」,撫遠地方就屬於這個府的管轄範圍。

1840年後,中國東北大片國土喪失,中俄兩國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口為界,劃定兩國邊疆,撫遠因位於伯力以西的江口西側,幸運地落到了中國的手中,沒有被俄羅斯霸佔。

當時,在這片國土中,法理上就包括了江口主航道西側的大烏蘇里島,也就是前些年宣傳得沸沸揚揚的黑瞎子島,在地圖上,它就是中國公雞最尖的雞嘴位置。這個島嶼,曾經到1920年代的時候還屬於中國,但是,因為距離俄國遠東中心都市伯力太近,軍事上的威脅大,在1929年東北張學良和蘇聯的「中東路衝突」中,被蘇軍一舉強佔,此後一直駐軍霸佔七十多年。從中可見,當年清廷和俄國換貼立約時,俄國人就心事重重,很不甘心,一直懷有奪取該島、解除伯力危險的野心。

上圖:撫遠和「哈巴羅夫斯克」間的距離,導彈幾十秒就到。

2000年後,我們和俄普京政權再次談判,這回,俄國人讓了一步,將島的西邊退給了中國,為此,中國人還頗為歡欣鼓舞了一陣子,但很多人都忘了歷史,俄國人送給了一個肉包子,就美滋滋的了,真是無語!

撫遠因為人很少,一直到20世紀初才正式建立比較獨立的縣治。在清末的時候,佳木斯松花江以下的同江到烏蘇里江江口這一帶水網平原,叫做「綏遠州」。在中國地理術語中,帶「遠」字的地方,一般都是位於邊疆和戰地,像什麼鎮遠、綏遠、安遠、開遠等等。在1840年之前,撫遠這地方還根本不是邊疆,而是在廣闊的中國東北國土當中。只是到了1860年後,俄國人強佔了大半個黑龍江流域,才一下子把這個地方推到了邊疆的位置。所以,這個無名的江邊荒原才被朝廷起了一個「遠」字的稱呼。在清末民國時期,此地素歸吉林,1930年,因為地名與中國的綏遠省重名,才命新名為撫遠。

李學福率領的抗聯第七軍就曾經戰鬥在撫遠地區:

撫遠的資源很豐富,因為是中國的最東端,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的江河交匯地帶,這裡的淡水是全東北最豐富的。不過水多了,洪水也多。加上地勢低,自古以來江水都是到處漫溢,所以在大地之上,到處可見河汊和濕地,江中沙洲島嶼眾多。很多的島洲,洪水季節有的全沒,有的半沒;枯水季節又完整地露出。像黑瞎子島,就是一個這樣的經常變更的江心島。

枯水季節,從東到西全島綿延,很是完整。但當洪水洶湧之時,竟能分成七八個大小島嶼,像主島以西的銀龍島和以東的明月島,都是這樣靠漲水造就的離島。所以,在地理學上,只能管它通叫做一個島系,是沒辦法以一個真正獨立的天然島嶼將之定位的。

上圖:大江邊城撫遠的夜色,也有一種繁華氣象。

江水豐富,造就了撫遠最大的一個資源,那就是魚。說起來,在1920年以前,漢人沒有大批來這裡開墾種地的時候,撫遠當地就是產魚,基本上是不產糧食的。清朝滅亡後,漢人大批湧入滿洲,自然被大片破壞,另外朝鮮亡國後,也有不少逃亡者移民滿洲,他們都是農耕的民族。這樣,在上百年的連續墾荒下,撫遠的經濟結構才變為了農耕是第一主導。現在據統計,僅它一個縣就產稻米162萬噸。

農耕是這個世界上最破壞自然生態的落後產業,它只能帶來人口的增長。有了大把的人,他們就要吃,就要拉,加上資本盈利的制度文化,就定將自然資源的基礎逐步耗竭,像撫遠的大馬哈魚資源,就遭到了幾乎滅頂的厄運。

說來,我最早知道撫遠這個地方,還是通過小時候看過的一份《中國少年報》。那會兒是80年代初,那份報紙的頭版登載過一張撫遠漁民喜獲豐收的照片,漁民手上捧著一條又長又大的大馬哈魚開懷大笑,這讓我印象深刻,也牢牢地記住了撫遠、大馬哈魚這兩個名詞。

上圖:真的野生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和歐美的三文魚同屬鮭魚,它是一種在淡水產卵繁衍,又到海洋中游弋生存的冷水洄遊型魚類,在東方僅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一帶的東北亞水系有出產。一般來講,大馬哈魚每一千個魚卵,才能成活幼魚三到五尾,成活率很低,而其高級蛋白質含量又高,是護心護肝、抗氧化效果最佳的動物卵磷脂來源,同時味道還十分的鮮美,所以是世界上聞名的一種高級稀有食用魚。

上圖:大馬哈魚富含卵磷脂來源。

從前,在生態較好的時候,中國黑龍江省的三江江水中,大馬哈魚數量曾經很多,據張學良的回憶,那時東北的江河裡,魚是又肥又多,有人在還往上直跳。後來人口增加了五六倍,工業排污,農業破壞,江水越來越臟,自然養料越來越少,而吃魚的人卻越來越多,使勁地濫捕。故而到今天,大馬哈魚已經在中國的松花江流域徹底絕跡了,就連黑河以下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水域,天然的也難覓了。同時,因為國土大片已歸俄手,這種洄遊型的珍貴魚類,從960公里遠的黑龍江江口游上來,中間早就叫俄國人吃了去,還能有幾條洄遊到你的地方、進到你的嘴裡?沒有地盤,喪失了故土,吃不上原屬自己的東西,只能說是悲哀!

上圖:撫遠水道和對岸的黑瞎子島。

撫遠地處邊遠,長期都是依賴水運和公路通向外界。這裡有個「東方第一哨」,在縣內重鎮烏蘇鎮的城郊,緊鄰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撫遠水道的交匯口,它是中國陸軍最東邊的一個駐兵點。哨所有個挺高的瞭望樓,是撫遠的第一景點,近年來去那兒玩的人不少。

上圖:從「東方第一哨」遠眺大江風光。

上圖:哨所附近的烏蘇里江。

撫遠市區,也是全中國距離俄國人大城市的兩個最近的城鎮之一,另一個是黑河市。從撫遠縣城到伯力市區,直線僅有40多公里,水運乘船65公里就可到達伯力港。但是距離國內的大城市像佳木斯、哈爾濱則要遠得多,到哈市得走六百來公里,過去僅有一條102國道(撫遠-北京)聯繫內地,交通不大方便。

2009年我國修築了一條從同江前進鎮到撫遠市區的單線鐵路,全路長169公里,由於沿線多為1.5至2米深的凍土層,風大嚴寒,濕地廣布,路很不好修,足足花了三年時間,才在2012年通車。目前,該路通行普通快車,過前進後沿著到富錦、雙鴨山的老線可直抵佳木斯,所以現在的撫遠人,出行要比八十年代那會兒方便多了。

上圖:撫遠火車站是俄式建築,它是前撫鐵路的終點,也是中國最東的火車站。

撫遠江面遼闊,是它最大的看點。在縣城市區北望,隔江就能夠看到俄羅斯。然後就是烏蘇鎮,它在縣城東南不遠的烏蘇里江江畔,黑瞎子島就在它轄區的北側,兩地間隔著一條撫遠水道。

上圖:從撫遠市區遠望俄羅斯。

在2012年,附近通車了一座巨大的公路橋,跨過黑龍江副航道-撫遠水道,直通黑瞎子島,是上島參觀的必經門戶,它也有個名號,那就是「中國大陸國土東部第一橋」。站在高高的大橋上,天氣晴朗時可以一地看兩江,而且這兩條江還是邊疆的大河,這在中國,可以說僅有撫遠一個,同時也讓人感到:這真是一種歷史莫大的諷刺和悲哀!

撫遠要說人文方面的看點,那就是看魚、吃魚。在縣城撫遠鎮有個東極大魚市,聞名全東北。冬天的時候,撫遠三個月白天都是零下二十度的低溫,魚販們保存鮮魚可省事了,就把大魚豎在街道的木柜上,沒多久就凍成了坨子,可真是一台天然的大冰箱,這是東北才有的趣景!

上下圖:東極魚市街。

這裡能買到最大的東北亞淡水魚。

由於天氣嚴寒,風多風大,無論在任何季節到撫遠,內地人最好都要做好防風禦寒的準備,像圍巾、帽子和厚外套什麼的,特別是女士們,最好都要帶。冬天,這裡冰封雪蓋,更要長期地穿著皮大衣、皮褲、皮靴。由於撫遠正當中國大陸東北風寒流襲擊的門戶,沒有這些,鄂霍次克海和寒氣會把人凍壞的,那樣,就沒法領略這北國水鄉的雪國風光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