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識途步入天壽之年引發讀者60年前的回憶:那時武漢三鎮街談巷議《清江壯歌》

長江日報1月12日刊發《文壇巨匠馬識途步入天壽之年,明日110歲》報道後,引發廣大讀者關注,很多讀者聯繫長江日報記者,回憶當年曾追讀《武漢晚報》連載馬識途的長篇小說《清江壯歌》。

生日前夕,馬老揮毫潑墨,寫下了「福」「壽」二字。圖片由馬老家人提供

中南民族大學退休教師俞定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她讀《清江壯歌》的時候才上小學二年級。母親是中學語文老師,家裡訂了一份武漢晚報。在她的印象中,當時很喜歡看上面的連載《清江壯歌》,每天一個小故事,篇幅不長,結尾的地方最誘惑人,自己總在猜後面會是什麼呢?然後第二天眼巴巴等著報紙來。「現在回想起來,大約就是這種好奇心,讓我一直追到底了,記得連載結束後好多天,我都覺得每天少了點什麼。」

作家劉益善也回憶,他的夫人當年在武大附小讀書,多次講上小學時班上讀報,每天讀的就是《清江壯歌》。

武漢城市歷史文化城市建築研究專家、作家胡榴明:

《清江壯歌》的連載,我一期不拉地從頭「追」到結尾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我讀中學,學業之餘最大愛好是讀各種有字的紙——圖書、期刊、報紙等,只要有,如饑似渴。家裡訂有《武漢晚報》,那段時間遇上《清江壯歌》連載,從第一個版讀到最後一個版,當然最愛副刊。

《清江壯歌》的文字很平白很樸實,告訴讀者一個真實的故事,一段真實的歷史……這樣一種文學描述手法,令少年的我印象深刻。

《清江壯歌》的連載,我一期不拉地從頭「追」到結尾。時間過去多少年,當年的記憶已經隱約。有一個重點不會記錯:那一段時間,武漢三鎮,街談巷議《清江壯歌》馬識途。

記得父親言談中十分尊敬和讚譽馬老。馬老先生著作《夜潭十記》,父親的藏書,至今還在我的書架上。

武漢音協副主席、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陳永:

《清江壯歌》連載是我人生讀到的第一篇小說文字

昨日,讀到《長江日報》刊發的老作家馬識途先生110周歲「天壽之年」的賀喜報道。這是一段令人感動和敬佩的當代活歷史!我頓覺時空穿越,百感雲集!一段歷經六十年的閱讀史湧現心頭……

馬識途這個名字,我從童年到現在一直記憶猶新。在我童年時,課外讀物很稀罕,我就是在報紙上讀馬識途先生寫的小說《清江壯歌》連載。那是我人生讀到的第一篇小說文字,雖然我當時完全不了解歷史背景和作者生平,但卻被小說中的革命故事、生活情景、歷史人物所吸引和感染,這是我童年的一段刻骨銘心的閱讀經歷。從此,馬識途、清江壯歌、賀國威、柳一清等系列紅色符號,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至八十年代我讀到了正式出版的《清江壯歌》,終於深度認知了作者馬識途先生的不凡人生,明白了這本書中所寫那段中國革命的鐵血歷史。原來,那段真實的革命往事就發生在我故鄉恩施的山水之間,歷史一直縈繞在我的身邊!再學習,受教育,更加深了我對書中人物原型何功偉、劉惠馨等革命烈士的崇高敬仰!

壯歌慰忠魂,鐵血勵後生!至今,《清江壯歌》、馬識途、何功偉等一連串的「關鍵詞」,已在我心中深深紮根,成為鞭策我發奮作為的正能量。這真是從小自然接受的最好的思政教育啊!如今,我正接力,把這份有緣習得的紅色動力繼續傳承下去。

謹祝馬老健康長壽!

(長江日報記者周璐)

【編輯:趙可】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