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到底怎麼用?古代君王如何保證自己的軍隊不叛變?

文/大壯實驗室

古代君王上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去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而統治地位和一件事情息息相關,那就是兵權

只有軍隊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裡,統治者才能夠做得更加長久,一旦軍隊方面發生任何的變革,那麼統治者的地位將會受到直接威脅。

因此古代帝王上位之後,就會做出很多的措施,去保證軍隊的忠誠,而大多數軍網採取的第一個方法,就是將所有的領兵將領換成自己信得過的人

這也就是古人經常所說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有將所有的領兵將領,換成了自己的心腹,或者是自己極為信任的人。

這時候的君王心裏面,才能夠更加的安穩,畢竟軍權掌握在不受自己控制的人手裡,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

雖然大多數軍方都會採取這種方法,但是光是採取這種方法也遠遠不夠,不能達到一勞永逸目的,所以在此後,君王也會採取其他辦法,去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

會將權力進行分割,畢竟所有的軍權和權力,如果只掌握在一個人的手裡,是十分容易出問題的,而這種情況,也就只允許出現在,君王自己的身上才可能合理。

例如朝堂當中出現一個大將軍,手握重兵割據一方,這種情況絕對會成為君王最為頭疼的問題,時刻都擔心這大將軍會不會哪天造反,會對自己的統治形成威脅。

所以將權力進行分割,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將軍權分割成多個小單位,讓更多的人掌握,到時候真的想要叛亂,或者是想要造反,總不可能所有人都能一起商量好。

皇帝認為總會有忠誠於自己的,而當手中權力被分散後,就算真的發生造反之事,所造成的影響也相對會較小。

古代君王,為了保證自己對軍隊的絕對控制,後續也研究出了一種特殊的物品,那就是虎符

各個地區的領英將領,在平時只是負責軍隊的穩定和日常操練,但是真正調兵遣將的時候必須要有虎符才是可以的。

除了上述的辦法外,還有一個把控人心的方法,就是把將軍家人全部留在京城,將領在外領兵,家人則全部留在京城,並且將領的家人沒有特殊原因和申請,是不允許離開京城的。

這時候當將領在外面真的想要造反時,就會考慮自己的親人,一旦自己做出來造反的行為,那麼自己的妻子、兒子和父親、母親以及所有親近的人都會慘遭屠戮。

這麼做的代價是非常慘痛的,所以也警醒著所有在外將領,不可做出違背皇權的行為,不然後果也是十分嚴重的。

古代的將領要外出領兵打仗,首先是得到了君王的任命,然後從君王那裡得到虎符,拿著虎符就可以去對應的軍隊調兵遣將了,將領是只認虎符不認人

公元前257年,當時秦國正準備攻打趙國,按照趙國當時的情況,是根本無力抵抗的,極有可能會被秦國直接破城,所以趙王開始求援。

而這求助的對象便是魏王,但魏王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作為同盟國家的兩國,一方有難,理應出手幫忙。

其次,如果不幫助趙國,那麼秦國破城後,魏國很有可能就會是下一個趙國,所以於情於理都得出兵,避免發生唇亡齒寒的悲慘狀況。

於是,魏王就派了10萬大軍,前去趙國支援,但卻並未直接下令參戰,只是在外圍觀戰罷了。

恰巧在這個時候的秦王,又派人威脅魏王,如膽敢參戰,那麼下一個攻打的就是魏國,所以魏王的援軍雖然去了,但卻更像是去看熱鬧的。

這個時候的趙國也還在苦苦支撐,卻也怎麼都等不到魏王的援軍,眼見這麼拖下去,遲早是要滅國的,所以平原君最終決定,寫信給信陵君請求支援。

信陵君是魏公子,在得到信的時候也多次催促魏王,但是均沒有取得特別好的效果,因為魏王還是有點瞻前顧後。

這時候的信陵君,也是著實有點為難,也就開始思考其他能夠更好解決的辦法,一方面去找更多的人催促,另一方面也是找自己的謀臣開始商量計謀。

而這個時候他的手下一個謀士給出了一個主意,在外領兵的將領只認虎符,所以只需要將魏王的虎符偷出來,到時候就可以調遣10萬大軍直接參戰。

信陵君一聽,這也確實是一個萬般無奈的策略,而且這個計謀也有很大的成功性,但是如何偷出來虎符成為問題的關鍵。

這時候魏王就想到了一個人,魏王寵妃如姬,這位寵妃與信陵君早年也有些許淵源,信陵君曾有恩於她,所以主動找如姬幫忙的信陵君,希望能夠得到她的幫助。

當如姬得知信陵君的請求之後,也是決定豁出命當信陵君完成這個事情,雖然完成事情之後很可能自己會丟掉性命。

但是畢竟信陵君對自己有大恩,自己無以為報,現在恩人對自己有所請求,那麼自己也理應拼盡一切去完成恩人的願望。

隨後如姬就將虎符偷了出來交給了信陵君,信陵君拿到虎符之後立即趕往前線,當時的領兵大將名字叫做晉鄙

雖然他的內心當中非常懷疑,因為明明大王告訴自己按兵不動,但是既然信陵君拿著虎符來了,他也就只能聽令行事。

晉鄙帶著10萬大軍,向秦軍的背後殺了過去,突然間加入了10萬的生力軍,瞬間讓局勢逆轉,秦軍見情況不對只能撤退,趙國的危機就解除了。

虎符在古代的軍隊當中相當於是天子的信物,只要擁有虎符,相當於是獲得了天子的授權,可以隨意的調遣軍隊。

但是古代的虎符也是有一定限制的,並不是說拿到了虎符就可以調遣全天下的軍隊,每一個虎符只針對著一個部隊。

每一個虎符的樣式也都有所區別,平時虎符會分別保管在掌權者,與領兵大將的手中,只有當掌權者自己,或是授權予其他人,在領兵作戰時,再把虎符拿出來。

再同領兵大將手中的另一半,放到一起進行對比,如果嚴絲合縫沒有任何問題,就相當於是調令生效了。

虎符的大概形狀是一隻老虎,只不過根據時代的不同樣式還是有所區別,有的是趴在地上的老虎,有的是站起來的老虎。

而虎符只是一個統稱,我國古代也並不全叫虎符,曾經也叫魚符、兔符,具體原因就是當時李淵在位時,由於李淵的父親名叫李虎,只是為了儘可能的避嫌

也就將虎符的名字進行了一定的更改,樣式也做了一定的變化,但是性質並沒有改變,它依然是掌權者賦予權力的一個特定信物。

從上面的案例,就可以看出來虎符的重要性,只要手中擁有了虎符,不管將領是否疑惑,但是依然會聽令行事。

正因為虎符如此重要,所以往往單獨保存在掌權者的手裡面,並不會有其他人代管,而在歷史當中向案例一樣虎符被偷的情況其實是非常少的。

虎符在製作的時候就非常精細,雖然樣式看起來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手把件,但是在背部卻會刻著很多的文字

奇特的造型也為增加其辨識度,而從中一分為二,分割的時候又不會特別整齊,所以即使在古代,拿到虎符的一半,想要完全仿造匹配的另一半,也是非常難的。

正因為虎符如此重要,古人也就想盡一切辦法,避免有人仿製虎符,而君王也會妥善的保管虎符,避免被其他人盜用,畢竟虎符真的丟了,很有可能會引起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