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首邊塞詞,道出了戰爭中的真實人性,毛主席:百讀不厭

唐代有許多首著名的邊塞詩,很難說出哪首堪稱第一。

而宋代著名的邊塞詞能被稱為第一的,卻已經得到公認,它就是范仲淹的《漁家傲》。

全詞如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在離家萬里的邊塞戍守,保家衛國、抵禦外族的將卒,忍受著寒風凜冽,又面臨艱難的戰爭環境,在未立戰功、消除外患之前,只能聽著悠悠羌笛,長久的軍旅生活不知何日方能解脫,回到溫暖的家鄉。

「將軍白髮征夫淚」一句,更點出戰事耗去的青春,艱困的戰事與思鄉之情的折磨。

此詞寫出了范仲淹作為一個具備將軍與征夫雙重身份者,在邊關塞上的真實心聲。其情亦真亦深,令人可感可泣。


范仲淹的這首《漁家傲》在宋詞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就題材和主題而言,這是兩宋第一首邊塞詞。

最早的文人詞,一般認為是傳為李白作的《菩薩蠻》、張志和的《漁歌子》,但又不是以邊塞題材入詞的。

另外,唐代崇尚武功,而宋代更注重文治,因此宋代的邊塞詞大多重點寫邊塞之苦,與唐代邊塞詞中經常流露出報國殺敵的豪情不同。

從更寬泛的角度來看,這也是第一首內容與戰爭相關的詞作。


就風格而言,這是最早具備豪放意味的詞。

詞,被譽為宋朝的「一代之文學」,但在北宋建國五十年間,詞人和詞的數量都極其有限。

范仲淹生於989年,張先和晏殊分別生於990、991年,柳永生年不詳,但大致與晏殊同時。

伴隨著這批詞人成年後登上詞壇,宋詞拉開了繁興的序幕。

但不論是范仲淹之前,還是同時的宋代詞人筆下,都幾乎難以看到豪放詞的蹤跡。即使在范仲淹的詞作中,也只有《漁家傲》算得上是豪放詞。

范仲淹的這首《漁家傲》雄渾蒼涼,雖有傷感但並不軟弱,開後世蘇辛豪放詞之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歐陽修作為范仲淹的政治同道,對范仲淹極為推崇,但是卻對其《漁家傲》不是很欣賞。

《東軒筆錄》中記載了歐陽修的評價:

「歐陽公嘗呼為窮塞主之詞。及王尚書素出守平涼,文忠亦作《漁家傲》一詞以送之,其斷章曰:『戰勝歸來飛捷奏。傾賀酒,玉階遙獻南山壽。』顧謂王曰:『此真元帥之事也。』」

歐陽修自然是一代文宗,但他沒有親自奔赴邊塞的經歷,對戰爭的殘酷更沒有深切地體會。

他的《漁家傲》沒有流傳下來,我們無法看到其詞的全貌,但是從上述三句話來看,缺少邊塞詞那種動人心魄的力量。

戰場上所有的英勇無畏,都是在不迴避艱難困苦的前提下完成的自我犧牲與自我超越。

范仲淹《漁家傲》刻畫出的,正是戰爭中真實的人性,稱得上是古代戰爭文學中的優秀作品。


這首《漁家傲》能傳頌千古,也證明了其經久不衰的魅力,並受到歷代名家的欣賞。

比如,毛主席就曾說過,范仲淹的詞「使人百讀不厭」。

按照其原話來說,這首《漁家傲》是五代以來綺麗婉約詞風轉變的開端,兼有婉約和豪放兩派的特點,是承前啟後的作品,它介於兩派中間,「可算中間派」。

對於讀詞的人來說,由於人的個性情趣的需要隨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改變,大體來說,心情舒暢的時候,往往喜歡讀一些意氣風發的豪放派詞篇,遭受挫折而心情沉悶的時候,往往愛讀一些婉約派的詞篇,這也說明讀詞不能偏廢,應當兼讀。

而范仲淹的詞兼具兩派的特點,能夠滿足人們不同心理境況的需要,這也正是毛主席所說「使人不厭讀」的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