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將,1948年投靠陳明仁,1951年被判無期徒刑,活到106歲

1924年,國民黨召開「一大」後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也是這一年,在蘇聯的幫助下,黃埔軍校正式創立。黃埔軍校創立後,很快就招收了第一期學生。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秋天,軍政部陸軍講武堂的一部分學生也轉入了黃埔軍校,成為黃埔一期的學生,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黃鶴就是其中之一。

黃鶴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而且他與開國上將陳明仁有很深的羈絆。可惜的是,黃鶴與陳明仁的命運卻截然不同,1951年,黃鶴更是鋃鐺入獄,甚至被判無期徒刑。那麼,黃鶴的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

黃鶴出生於1897年,湖南省湘陰縣人,出生於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早年時期,黃鶴主要在家鄉求學,伴隨著讀書的增多,他的視野也得到開闊,開始主動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1924年,黃鶴與陳明仁一起前往廣州,考入了程潛主辦的軍政部陸軍講武堂。

根據黃鶴回憶,軍政部陸軍講武堂的生活不如黃埔軍校,平常吃的都是稀飯,而黃埔軍校吃的都是米飯,甚至還能吃到饅頭蘸白糖。當時黃鶴對黃埔軍校的學生非常羨慕,令他想不到的是,1924年秋天,軍政部陸軍講武堂併入黃埔軍校一期六隊,從此之後,黃鶴與陳明仁成為黃埔一期的學生。

1925年,黃鶴參加了東征,不久後他從黃埔軍校畢業,被分配到廣州虎門要塞黃埔第三期學生隊任排長,自此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抗日戰爭時期,黃鶴也投身抗日救國的烽火狼煙當中,擔任了國民黨第20集團軍政治部中將主任等職務,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不過,抗戰勝利後,黃鶴就被蔣介石棄用,只是擔任了無關緊要的閑職。1947年7月6日,黃鶴還專門組織國民黨600餘名將校級軍官,前往南京中山陵「哭陵」,譴責蔣介石發起內戰以及排除異己的行為,黃鶴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哭陵將軍」。

1948年,黃鶴被調到陳明仁的第一兵團,1949年2月,他駐防長沙。伴隨著三大戰役的結束,國民黨兵敗如山倒,黃鶴、程潛以及陳明仁等一批湖南籍軍人開始思考湖南的前途,這一年8月,黃鶴與陳明仁通電反蔣,在湖南迎接我軍,宣布湖南和平解放。

1950年,陳明仁的部隊改編為第二十一兵團,黃鶴也進入這支部隊,擔任了少將高參。不過,1951年,在「鎮反」過程中,黃鶴卻受到錯誤對待,1951年,他被沅江縣人民法院判處無期徒刑,自此之後,黃鶴被長期關押,一直關到1975年。

也是這一年,最後一批國民黨戰犯得到特赦,黃鶴也跟隨戰犯們走出監獄,恢復了自由。恢復自由後,黃鶴被安排到湖南省政協,擔任了秘書處專員,每月發放一定的生活費,生活有了保障。1983年,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撤銷了1951年對黃鶴的判決,恢復了黃鶴起義人員的名譽。

在這之後,黃鶴被安排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晚年他關心祖國的和平大業,致力於兩岸和平。同時,黃鶴還以親歷者的身份見證了改革開放後祖國的巨大變化,晚年他寫了很多回憶錄,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史料。2003年,黃鶴因病去世,享年10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