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菲律賓未必要動武,菲律賓內部,分裂的苗頭已經出現

眾所周知,今年以來菲律賓在仁愛礁問題上一直很活躍,頻繁挑戰中國底線,向非法坐灘的破船輸送補給和建材,企圖加固這艘破船,以達到長期非法佔有仁愛礁的目的。

對於菲律賓的做法,中國一直都很穩,一面派出海警船攔截菲律賓船隻,人道主義補給可以上船,建材絕對不行。另一方面,中方通過外交渠道發聲,敦促菲方遵守《南海各方行為準則》,儘快拖走破船。

能看出來,對於仁愛礁問題,中方一直不急不躁,非常有底氣。因為我們清楚,這已經是菲律賓最後的手段了,而我們遠遠不到亮底牌的時候。

對於菲律賓,我們根本沒必要動武

菲律賓是由眾多島嶼組成的國家,在政治結構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權。雖然中央政府在馬尼拉擁有主導權,但地方政府,如卡加延省這樣的地方單位,也擁有自己的行政自治權。

這種結構有助於快速響應地方需求並促進區域發展,但也會導致政策協調上的挑戰。

呂宋島北部卡加延省曼巴省長最近的舉動,就表現出了與中央政府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的分歧。他邀請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參與本地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新國際港口、機場和鐵路建設。他提議在北部港口城市阿帕里修建一處國際港口,在修建一個3000米跑道的民用機場,希望中國能幫助修通兩地之間的鐵路。

這一舉措無疑有助於卡加延省的經濟發展。但是,在中菲領土爭議比較尖銳的情況下,曼巴的這些提議,顯然和菲律賓中央背道而馳。

根據菲律賓統計局(PSA)的數據顯示,卡加延省的經濟增長在過去幾年一直處於菲律賓平均水平之下。出於經濟發展的急迫性,曼巴希望在吸引外資方面,中國能夠為卡加延省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在一些地方政府看來,通過與中國合作可以加速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增長注入更多活力。

曼巴省長明確表示,希望與中國「好好談一談」。在他看來,通過務實的經濟合作,能夠緩和甚至解決菲中之間的緊張關係。這種態度能得到一些民眾和地方企業界的支持,但會遭到菲律賓中央政府的反對。

這就導致,菲律賓政府與地方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在對待中國的立場上產生巨大分歧。

換一個思路來看,仁愛礁也是菲方轉移國內視線的手段

小馬科斯自2022年當選總統以來,就面臨著重重國內挑戰和政治矛盾。首先是貧富差距的激化和普遍的社會不公情況。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0年菲律賓的基尼係數為42.3,顯示出較高的收入不均衡水平。貧困率在2022年已達到16.7%。

國內對於菲律賓政府處理與中國關係的方式亦有爭議,一方面菲律賓希望從中國那裡引進更多投資,另一方面則擔心過度依賴可能影響國家主權,特別是在南海問題上。此外,菲律賓政府還面臨著國內的暴力和恐怖主義威脅,特別是在棉蘭老島和其他南部地區。

還有懸而未決的糧食問題,小馬科斯在競選時承諾會將糧食價格打下來,但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兌現。

國內問題如此嚴峻,菲律賓政府有可能利用民族主義情緒,特別是在領土爭端等敏感問題上,來轉移國民的注意力。實際上,類似的策略並不罕見。歷史上多次出現政府利用外部威脅來加強國內凝聚力、分散國內不滿情緒的例子。在民族主義情緒的激發下,民眾往往會暫時放下國內矛盾的關注,轉而團結起來面對外部「敵人」。

今年以來,,菲律賓國防部多次表示對中國在南海的行動表示關切,同時突出了中國船隻在仁愛礁附近的活動。這些聲明很快得到了菲律賓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並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熱議,某種程度上緩解了民眾對國內問題的不滿。

所以對菲律賓來說,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敵人」,既能幫助菲律賓轉移內部矛盾,中國處於對外問題上的大度和包容,也不會將這些衝突演變為大規模衝突,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安全的「敵人」。

但是,菲律賓內部並非一條心,像曼巴省長這樣的地方行政長官為數不少,都希望能拉進與中國的關係,發展本地經濟。中國一方面拉攏這些地方勢力,另一方面通過外交手段施壓,一拉一打,連消帶打,就解除了菲律賓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