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將明武宗朱厚照稱為大明最後的英主,因為朱厚照是大明十六帝中最後一位具有太祖太宗英雄氣象的皇帝,他也是大明最後一位御駕親征蒙古並且取得勝利的皇帝。
由於弘治年間大明北疆邊防的廢弛,蒙古小王子達延汗崛起以後不斷興兵南下侵擾,到正德年間,蒙古人勢力已經重回河套地區。面對這種情況,朱厚照在通過宦官錦衣衛和軍隊的三步走戰略掌握大權以後,決定效仿太宗御駕親征蒙古,重振大明雄風。
朱厚照知道他的這個想法肯定會遭到文官集團的大力反對,於是在正德十二年,朱厚照騙過滿朝文武私自離開京城,經過居庸關,於八月二十八日到達了宣府。來到宣府以後,朱厚照自封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然後派人通知了大同總兵王勛。
王勛在大吃一驚之下,很快就核實了皇帝來到宣府的情況的確屬實,王勛雖然搞不懂皇帝為什麼會突然來到宣府,但他認為不按常理出牌的朱厚照或許只是一時心血來潮來邊關體驗一下邊軍的生活。
然而,讓王勛沒有想到的是,朱厚照在宣府安頓下來以後,就下旨將他自己這個威武大將軍改名為朱壽,加封鎮國公爵位,並在宣府營建鎮國府。至此王勛終於知道皇帝朱厚照,這是打算常駐宣府不走了。
而此時,文官集團也得知了消息,他們立刻開始苦勸朱厚照回京,甚至抬出了朱元璋親自編寫的《皇明祖訓》,來警告朱厚照不要貪功興兵。睿智的朱厚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指出《皇明祖訓》中的15個不征之國,不但不包括蒙古,恰恰相反,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明還確告訴後世子孫,對待蒙古需要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文官集團被朱厚照懟的啞口無言,而朱厚照就此在宣府安定了下來,雖然遠在宣府,但是朱厚照卻並沒有荒廢政事,他下旨將京師所有的重要奏章,全部送到鎮國公府,由他親自批閱,把權力仍舊牢牢的握在手中。
在宣府呆了一段時間,朱厚照看到蒙古人還沒有南下劫掠的動靜,於是就動身前往離邊境更近的陽和操練兵馬,到了九月,蒙古小王子達延汗帶領五萬蒙古騎兵來到長城殺虎口外,準備對大明發動一場大規模的劫掠。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人,王勛趕忙派人送信給在陽和的朱厚照,請他立刻回京以防不測。
朱厚照這次來宣府就是為了要親自和蒙古人打一仗,所以他當然不回離開,而是立刻召集諸將展開作戰部署,朱厚照的戰術是以大同為中心,將兵力部署在四周,形成一個口袋陣,然後將蒙古人引入口袋陣中圍而殲之,戰術布置完以後,朱厚照要求全軍務必在九月二十五日之前完成作戰部署。明軍將士在接到朱厚照的命令時,他們不約而同的有一種恍若昨世的感覺,彷彿那個五征漠北的永樂大帝在此時重臨北疆。
十月初,威武大將軍朱壽朱厚照親自率軍進入了大同戰區,只等蒙古人鑽進口袋陣以後,就下令全軍出擊。然而,朱大將軍到底還是低估了對手,蒙古小王子達延汗對大明王朝而言,是一個兇狠狡猾的敵人,但是對於蒙古人而言,他卻是一位中興改革之主。
達延汗在位37年,是掌權時間最長的一位蒙古大汗。正德五年,達延汗通過右翼之戰一舉統一了蒙古全境,結束了自元朝滅亡以後,蒙古草原各個異姓領主稱雄稱霸的時代,隨後達延汗開始強力推行政治體制改革,他廢除了沿用一百多年的元朝官制,將整個蒙古分為左右兩翼六個萬戶,其中左翼為察哈爾、兀良哈和喀爾喀三個萬戶;右翼為鄂爾多斯、土默特和永謝布三個萬戶,察哈爾萬戶由達延汗親自統領,其他五個萬戶則由達延汗的兒子們分別統領。
達延汗的兩翼六萬戶制度對後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成為了後世清朝設立盟旗制度的基礎,而蒙古的這種格局一直保持到今天。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達延汗,蒙古人很有可能會在無休止的混戰中徹底沉淪,直至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朱厚照的對手正是這位蒙古歷史上百年難得一遇的雄主小王子達延汗。久經戰陣的達延汗並沒有像朱厚照預想的那樣進攻大同,而是在十月十五日繞過朱厚照布設的口袋陣,兵分兩路進攻平虜衛和威遠衛。
由於平虜衛和威遠衛遠離大同,所以朱厚照在這兩處布設的兵力比較少,達延汗繞過口袋陣擊破平虜衛和威遠衛以後,蒙古大軍就可以從大同西南的應州南下,然後突破雁門關和寧武關中間的長城,長驅直入山西的主要產糧區汾河平原。
達延汗的計劃十分完美,如果不出意外,成功的概率非常大,然而達延汗並不知道他的對手是朱厚照,朱厚照看到達延汗沒有入套,於是立即改變作戰計劃,他先是派出兩路大軍分別馳援平虜和威遠;同時命王勛兵出大同,要求他務必要在應州截住蒙軍主力,然後,朱厚照急調宣府守軍到陽和附近集結,由他親自統帥南下迎戰達延汗。
就這樣,明軍的戰線從原本的口袋形被拉成了一條線,而朱厚照距離這條線的盡頭應州大約260里的路程,就算急行軍至少也需要兩到三天時間才能趕到,所以在朱厚照趕到應州之前,王勛必須要拖住蒙軍主力才行。
十月十八日,王勛率軍在應州城北的五里寨與蒙軍主力接觸並展開激戰,儘管明軍作戰十分英勇,但由於敵眾我寡,最終被蒙軍逐漸分割包圍,眼看明軍就要全軍覆沒,此時突然天降大霧,能見度不出三尺,當蒙軍等到霧氣散盡,準備發動進攻的時候,卻發現王勛已經趁著濃霧,帶領明軍退回了應州城。
看到煮熟的鴨子居然飛了,達延汗大怒之下準備攻城,然而蒙軍還沒開始行動,王勛居然主動率兵出城尋戰,因為王勛得到消息,朱厚照調度的兩路宣府和遼東的援兵即將趕到,屆時三路人馬前後夾攻,不愁蒙軍不破。然而達延汗面對王勛的反常,迅速做出了正確的判斷,他分兵阻住宣府遼東援軍,然後集中兵力對付王勛,就這樣,王勛所部在澗子村再次陷入到蒙軍的重圍之中。
王勛絕望了,他親自下馬督軍,命令步兵結陣,迎接蒙古騎兵最後的衝擊,就在王勛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最壞打算的時候,只見蒙軍陣後煙塵四起,一支新的明軍猶如神兵天降,王勛知道,這是威武大將軍朱壽朱厚照親自率領的援軍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