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公晚年憂慮過度,卓琳想了個法子:在家裡支張桌子打橋牌!

鄧小平同志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改革開放期間的事務尤其繁多,他曾經就與人談到:

「雖然我事務繁多,但在打橋牌的時候卻感覺很放鬆,因為在打牌的時候什麼東西也不用多想,一心專註在牌面上,頭腦反而得到了休息。」

鄧公的夫人卓琳也對此看在了眼裡,為了緩解鄧公的壓力,卓琳特地在家裡放了一張桌子便於鄧公打橋牌!

其實,鄧小平和橋牌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並且他與橋牌還發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現在就由小編帶大家一同來看看!

一、鄧小平與橋牌的淵源

很多人都感到疑惑和好奇,鄧公平常公務纏身,百忙之中的他如何學會了打橋牌呢?

其實,鄧公接觸橋牌這項「運動」,可以追溯到他上世紀20年代在外留法求學時期。

但是也有人說,鄧小平作為一名四川人,而且打橋牌本來就屬於川蜀地區人文環境下能夠使人耳濡目染習得的習慣,所以鄧公大概率是在50年代期間在四川老家學會的。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對於鄧公來說,打橋牌的魅力已經超過了他認識這項愛好所用時間的長短。

畢竟打橋牌需要人們運用一些較為複雜和嚴密的推理、計算,而且還需要用到判斷和決策。

這些都說明了打橋牌能夠讓人專心致志,是考驗人心、考驗智力等方面的「高級」棋牌類活動。

也正是因為打橋牌對人的這種要求,使得鄧小平同志一直對它情有獨鍾,直到晚年時期,打橋牌都一直是鄧小平喜歡且擅長的興趣愛好。

他甚至還用打橋牌來證明自己智力還行,鄧小平同志曾對友人說過,

「我能游泳說明我的體能不錯,我能打牌,說明我的腦子還可以。」

據了解,鄧公游泳一般會選擇大海而不是泳池,因為他覺得框起來的泳池實在太有限制性。

而廣闊的海洋卻能夠讓人有許多自由發揮的餘地,所以游泳和打橋牌這兩項運動對他的體力和腦力交替鍛煉和磨練,能夠產生積極的正面影響。

這也使得鄧公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得到了同步的改善。

另外,鄧小平同志也可以說是我國橋牌運動的創始人。

1978年,有幾名「橋牌元老」聯名致信給鄧小平,請求在中國開展橋牌運動,鄧小平很快就給他們做了同意的反饋。

至此,在鄧公的支持和關懷之下,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橋牌運動悄然興起。

到了1979年,體委就舉辦了第一屆全國性的橋牌比賽,往後數年,我國的橋牌協會、橋牌新聞協會組織也相繼創立,而鄧小平同志在這之中所做的努力和貢獻也非常大。

二、鄧小平與牌友

在鄧小平同志的一生中,橋牌搭檔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據說,鄧公的橋牌搭檔分為老、少兩代,少牌友如王大明、丁關根等,老牌友如吳晗、張致祥等人,甚至還有一些知名人物,如「棋聖」聶衛平

據聶衛平回憶,每次他和鄧公打橋牌的時候都被鄧公的笑容深深打動,因為鄧公每次對自己的牌藝感到滿意的時候都會舒展出自己的笑容,非常真誠可愛。

聶衛平還大力稱讚鄧公的橋牌水平,他在採訪中說過,「鄧公的橋牌水平很高。」

這可不是聶衛平的空口無憑,也有事實證明。

1984年,我國舉辦了第一屆「老同志橋牌比賽」,之後一連辦了十屆比賽,鄧公一人就參加了九屆。

他甚至曾經連續三屆都獲得了冠軍,後來鄧公還因此收到了橋牌比賽組委會的三連冠獎盃。

不過還有人表示疑惑,打橋牌可是需要長時間久坐的,鄧小平能否適應長時間的打橋牌現場呢?

聶衛平解釋道,

「這個對於鄧公來說是完全沒問題的,他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每周日都會約人打牌,而一打就是三個小時起步,甚至有時候吃完飯還會接著再打,一直打到夜裡十點。」

他也非常注重橋牌的時間控制,會在成局或者難度大的牌局上多勻一些時間,但是無論什麼牌局,鄧公在橋牌桌上的精力和智力一直都是在線狀態。

另外,著名的「橋牌女王」楊小燕就曾與鄧小平有過「橋牌交鋒」。

根據楊小燕的賽後回憶,他的橋牌水準都能稱得上是專業賽者的水平了。

「打牌就要和高手打,這樣輸了也有味道。」

這便是鄧公的態度。

時間來到1981年3月的一個晚上,楊小燕從美國來到中國,為的是參加當時將要在上海舉辦的國際橋牌比賽。

期間她在北京呆了一段時間,楊小燕聽說鄧公也是橋牌高手,所以產生了想要與鄧公切磋牌技的想法。

她試著與有關部門聯繫,提出了這種請求。

不過考慮到鄧公平常事務繁多,她並不抱什麼希望,可是後面讓楊小燕驚喜的是,鄧公很快就答應了她的邀請。

3月4日的晚上,鄧公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行程如約而至。

在鄧公與楊小燕短暫寒暄之後,兩人的橋牌對決正式展開。

楊小燕問鄧公使用的是什麼類型的叫牌法,鄧小平笑著說道「是精確叫牌法!」

這個叫牌法的發明者正是楊小燕的老公,鄧公這麼說,也間接表達了對楊小燕的重視。

當晚,兩人在牌桌上其樂融融,一直打到了夜裡11點,鄧公在橋牌切磋中表現的果敢、理智、自信等個人魅力給楊小燕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當年處於年近八十的鄧小平能有這樣的思考力和體力,不得不讓人佩服。

鄧公十多年來的打牌經歷也為他積攢了豐厚的打牌經驗。

有一年,鄧小平應邀與胡耀邦等人參加了一次橋牌邀請賽。

在賽事中,鄧小平同志思維敏銳、決策果斷,進可攻,退可守,在比賽的許多環節中都讓人覺得招招出奇,多次在牌桌上佔領了主動權。

最終,鄧公以20:0擊敗了對方贏得了勝利。

鄧小平同志退休之後,就有更多的時間來與牌友們切磋牌技了。

據說,鄧小平打牌不服輸,如果遇到有爭議的環節,就一定要搞清楚,弄出個所以然來。

有一次牌局結束了,但是最後鄧公與對方的比分不相上下,於是鄧公便要求再來一局。

但如果是對方與自己比分懸殊,落後了好大一截,也會給對方機會要求再來一局,其實鄧公自己也不想那麼快就結束打橋牌。

三、橋牌——鄧小平緩解思慮的做法

鄧小平同志作為我國偉大的領導人物之一,日理萬機的確是常態。

每天鄧公的腦子裡充斥著諸多有關江山社稷的問題,有時候他連散步的時候也不斷在想國家大事,因為他對事務一直都是如此上心、認真。

但是鄧公也是人,這樣容易給他造成思慮過度的結果,因此,他就找了能夠讓自己放鬆下來的橋牌運動,妻子卓琳索性就在家裡收拾出一張桌子,專門給鄧小平同志打橋牌用。

所以,家人在鄧小平同志的橋牌生活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卓琳一直都在背後默默支持著鄧公的所有,包括鄧公個人這種橋牌愛好也不例外。

有時候,鄧小平還會動員全家加入橋牌運動中,或者在與其他牌友切磋的時候,招呼全家人在牌桌周圍觀戰,扮演「氣氛組」的角色。

在鄧公晚年時期,即便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也會堅持打橋牌。

但是遲暮之年的鄧小平同志,大部分時候會因為身體狀況而不能「親自操手」,他就讓子女替自己捋牌、洗牌等。

雖然身體條件沒那麼靈活,但是他在牌桌上的腦力還是不錯的,大部分出牌也是由鄧公自己決定,並且牌局也進行得很好。

可見,鄧小平對橋牌運動的喜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境界。

鄧小平同志之前就曾表示,橋牌運動就像音樂一樣有魅力,甚至可以成為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和平交往的橋樑,可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也是鄧小平所注重的。

據鄧小平家人說,鄧公雖然不服輸,但是他輸了牌局也不會不高興,他喜歡的主要是打橋牌帶給他的感覺和快樂,並且能夠充分地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