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如此重要,為何上千開國將帥中只有一位井岡山籍?

導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黨史上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其歷史地位十分之高,歷代領導人都給予井岡山高度評價。

奇怪的是,上千開國將帥中只有一位井岡山籍,那就是賴春風少將

為什麼這片孕育革命的土地沒有出現大量的將軍,而是只有一位呢?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情況。



全軍唯一井岡山籍將軍

民國16年(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順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也有了一片農村革命根據地,為革命保存武裝力量提供了較大的幫助,對全軍、全黨影響巨大。

井岡山有著「中國革命的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美譽,因為從這片土地走出五位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陳毅、羅榮桓)、三位大將(粟裕、黃克誠、譚政)、十五位上將、二十一位中將、十三位少將。

井岡山鬥爭時期大約犧牲了4.8萬名烈士,井岡山人民為中國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是在全軍大授銜時期,只有一位少將來自井岡山,而且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這位少將還不屬於井岡山。



賴春風,江西永寧人,1928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長征時期跟著王震的隊伍轉移,抗戰時期擔任八路軍延安留守兵團教導營教員,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中原突圍淮海戰役,建國後擔任廣州軍區副參謀長。

在這裡必須說一下,陳雲中將軍的出生地是廈坪鎮,今所屬井岡山市,但是在當時廈坪鎮歸永新縣管轄,而永新縣的行政建制一直存在至今,廈坪鎮是被劃入井岡山市的,所以陳雲中將軍不能算井岡山籍,他應該算是永新籍。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賴春風少將也不屬於井岡山籍,因為賴春風少將出生於江西永寧(今井岡山市寧岡縣),因為永寧行政建制被撤銷了,寧岡劃入井岡山市,所以稱賴春風少將是井岡山籍。



為什麼全軍上千將帥只有一位來自井岡山?而且還是非常勉強的屬於井岡山籍,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全軍沒有一位井岡山籍的將軍,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井岡山本身就人煙稀少

馬自達寫給中共中央的《井岡山鬥爭》報告中提到了:「整個的羅霄山脈我們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較起來,以寧岡為中心的羅霄山脈的中段,最利於我們的軍事割據……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軍糧全靠寧岡、永新、遂川三縣輸送。」

為什麼革命根據地選在井岡山?因為這裡地勢複雜,而且屬於偏遠山區,人煙稀少,社會流動性較低,在這裡活動最為安全。

人煙稀少是選定革命根據地的一大原因,但是人煙稀少的井岡山就註定不會有多少人蔘軍,一個人口不滿兩千的地方,能出多少兵?就算全民皆兵那也才兩千人,這兩千人能走出一個少將,那已經很了不起了。

井岡山鬥爭時期雖然有大量的烈士犧牲,但是這些烈士主要來自吉安興國,而這兩個地方都有數萬人蔘軍,以興國為例,最終興國出了兩百多名將軍,但是僅有名有姓的烈士數量就高達23179名。



2:錯殺袁文才王佐

袁文才、王佐號稱井岡雙雄,他們在井岡山很有影響力,在他們的帶領下大量井岡山人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其中袁文才還曾擔任紅四軍軍委委員、紅四軍參謀長。

但是當時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土客之爭。

毛主席在井岡山時,多次做工作,想要消除土客之間的矛盾。但是在毛主席轉移之後,矛盾就壓不住了。

袁文才、王佐被龍超清錯殺,成為土客之爭的犧牲品。而在袁文才、王佐被錯殺之後,由井岡山人組建的32團解體,袁王舊部與客家人紛紛脫離隊伍,不再參與紅軍長征,也不再參加革命事業。

這讓本來就少的井岡山籍戰士變得更少了,賴春風等人因為在早期就隨部隊轉移了,所以沒有捲入此次紛爭中,不然結果也很難說。


袁文才


王佐


3:紅軍轉移根據地

紅軍長征後,革命根據地也隨之轉移,井岡山淪入敵手,一直到1949年9月才收復。

我認為紅軍轉移革命根據地也有影響,如果紅軍沒有轉移革命根據地,那麼組織一定會力壓土客之爭,同時會儘可能的做工作,避免雙方鬧矛盾。

而且如果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那麼受革命風氣的影響,一定會有大量井岡山人加入革命隊伍。有前赴後繼的革命戰士,才會出現開國將帥,畢竟戰場上犧牲率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