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的後人為什麼成了明朝黑社會?

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可是個傳奇人物,被視為明初白月光一般的存在,想必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吧?但是,你知道嗎?他的第十一世孫,名叫劉世延,曾經承襲了劉伯溫的誠意伯爵位,但卻並沒有沿襲劉伯溫的忠誠與奉獻精神。相反的,他居然仗著自己的家世背景,成了個不折不扣的黑社會老大,是個敲詐勒索、作姦犯科的大人物。

懂點明朝歷史的人都明白,哪個地方有宗親權貴,那這個地方的百姓日子就不好過,甚至可能比別的地兒還慘。當時的樂土南京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啊

一個充滿了誘惑的都城,一個矛盾重重的地界,既有苦苦掙扎的普通老百姓,也有到處欺男霸女的權貴皇親,而作為中間權衡的地方官員,往往會把心中的天平偏向權勢的一方,從而變本壓榨百姓,很容易導致地方民變。

而當時作為第十一世孫的劉世延,

「誠意伯劉世延,童年襲爵,王石岡一見其面目,遂戒諸子云:此人不可與之來往,乃多事人也,決不能善終。誠意屢踐危機,竟死刑部獄中其言乃驗。」

嘉靖末,南京振武營兵變,世延掌右軍都督府事,撫定之。數上封事,不報,忿而恣橫。萬曆三十四年,坐罪論死,卒。」

從第一段可以得出,劉世延此人不但內里十分嬌縱陰狠,甚至這種陰狠還明晃晃表現在臉上,使得第一次見到他的人都說不要過度和這種人來往,不然會惹禍上身,而他本人也會不得善終,後面果然應驗。

第二段史料就是記載了嘉靖三十九年的振武營兵變,這次兵變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新聞,當時很多在場的官員在面對這次兵變的時候都到處逃命,但是作為誠意伯的劉世延就很有手段,穩定了當時的局勢。但是他本人並沒有因為這次的表現獲得嘉獎,劉世延本人就有些不服氣,「忿而恣橫」從而和朝廷有點離心的意思。

後面他本人又多次作姦犯科導致當地民不聊生,被南京科道衙門彈劾,後面數罪併罰直接一度被革去了爵位成為庶人。萬曆二十二年又再次被南京的刑部侍郎彈劾,專門寫了一個摺子叫《勘覆誠意伯劉世延事情疏》,這個摺子很詳細提到了和劉世延有關的十八個案件,總結來說就是劉世延和他的家奴和伴當到處欺壓百姓的種種惡行。

其中有幾個典型的例子:

萬曆十三年,江浦生員葉茂春和劉世延的女婿陶某簽訂契約,讓郭寵作為第三方來證明陶某賣出了自己的莊園。但是在萬曆十七年的時候,葉茂春又和士紳胡汝皋做了交易,把那塊田產典當給了胡汝皋,胡把那塊地給佃戶韓文學來耕種。

事情在這個時候變得複雜起來,佃戶韓文學居然和逃犯張可敬來往十分密切,被胡汝皋發現了把二人叫來罵了一頓。之後張可敬離開江浦縣跑到誠意伯府上當差,張可敬此人十分陰險,為了報復當初胡汝皋對他們的訓斥,他就故意在劉世延面前說,胡汝皋手上的田產本來是陶某的,是被葉茂春佔領又轉給胡的,而當時讓葉茂春去占強田產的就是郭寵。

於是本來就喜歡佔便宜的劉世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讓家丁幾人去捉拿郭寵,郭寵不服氣表示他們都是正經程序,不存在強佔的說法,但是他的反駁遭到了劉府家丁的暴打,後來郭寵在第二天不治身亡。

有一次劉世延讓家奴去一個當鋪當了金包巾得了九兩,按例說應該本利要十八兩才能贖回,但是劉世延直接只給了十五兩,後面又強行說當鋪還回來的東西是假的,直接讓人把當鋪老闆給捉了去,向其家人勒索了十五兩之後,又強行要了三十兩,趙自強才被釋放。

當然其他的案件就不一一贅述,但是其中都表現了權貴濫用權力、視人命不顧的行為,也表現了老百姓遭受欺壓卻無能為力,無處伸冤的無奈。

俗話有有其父必有其子,劉世延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二代的劉尚義,南京內監太監黨存仁把父子兩彈劾,萬曆三十四年十月,南京福建道御史孫居相參劾劉世延:

「屢奉旨免死,發原籍為民,嚴行羈管。劉世延抗違聖旨,盤踞南京,並收納亡命,詐騙官民,擅殺人命,奸奪財產妻女及雕刻、假印、刊刻謠詞諸不伏法,且妄稱星變,遣牌赴京,明犯無將。」

於是在皇帝的指示下朝廷三法司會審,萬曆三十四年十月份,南京刑部尚書趙參魯上奏最終的審查情況,萬曆三十七年四月,判處劉世延死刑。

當然,權貴的家世並沒有因為劉世延的死刑而終止,反而讓劉藎臣承襲。

「適孫萊臣年幼,庶兄藎臣借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