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後來逃出長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是很多人奇怪,在那個時代還有很多人以漢室自居,比如某著名皇叔劉備,既然如此漢獻帝為什麼不出逃去投奔劉備呢?
我們都知道在幾百年後的北魏,北魏最後一個皇帝孝武帝就是因為被高歡控制中,乘機出逃洛陽去投奔高歡的仇敵宇文泰了。按理說劉協也可以啊,但是為什麼不呢?
其實說起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無論曹操還是孫權劉備說到底不是當初漢朝的臣子了,他們的江山和土地都是自己打下來的,不是漢朝分給他們的。
漢獻帝是個聰明人,就算是普通人經過20多年的傀儡生活和幾次政治鬥爭也會被鍛鍊出來!漢獻帝應該明白,他只不過是曹家的一塊招牌,沒有利用價值了,曹家就打出自己的招牌,其實,對於孫權劉備來說,獻帝同樣是這個作用,無非也是一張牌。
如果還有當初的漢朝臣子,比如劉表、劉虞等人,我相信漢獻帝會毫不猶豫的去投奔他們,然後伺機東山再起。
但是劉備不一樣,雖然劉備也是所謂的漢室宗親,但是這個宗親究竟是不是真的,估計漢獻帝也不知道。這樣一個人,一個梟雄對於漢獻帝來說,和曹操並沒有區別。
說起來曹操算是不錯的了,一直沒有為難他,而且曹丕讓他禪讓之後,他也是善終了,死後也是也皇帝禮儀下葬的。 其他的先不說當時兵荒馬亂的,能不能活著出去。就是可以,落到其他人手上,一定比落在曹操手上好嗎,至少在曹操手上還得了個善終。
而且即使他真的跑到劉備手上,劉備反而更加為難了,要知道劉備一直是以興復漢室自居的,如果真的有個漢朝皇帝在,你劉備是歸還大政呢還是不呢?最後漢獻帝終究難逃一死。
就像曹丕取代獻帝的時候一樣,曹丕沒有殺獻帝,但是傳到蜀國就變為獻帝被殺,這應該不是情報失誤,而是有意為之,只有獻帝死亡了,劉備才有機會稱帝。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衣帶詔的事情也讓漢獻帝看清了劉備的本質。
衣帶詔是建安四年,漢獻帝不堪曹操專權,將秘密詔書縫在衣帶里,托國舅董承帶出宮外,車騎將軍、國舅董承並工部侍郎王子服,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昭信將軍吳子蘭,西涼太守馬騰,太醫吉平以及「左將軍劉備」等人共同密謀除去曹操。
結果劉備跑了,事情敗露了,漢獻帝的妻子都被曹操殺了,可以說這一次事件讓漢獻帝明白什麼漢室宗親,什麼興復漢室,都是假的,劉備和曹操沒有任何區別,甚至劉備體內也沒有什麼劉家的血脈,他就是一個托著劉氏名號的梟雄罷了。
因此漢獻帝最終還是沒有去投奔劉備,不是他沒有機會,而是他真的不想。多年的傀儡生活讓漢獻帝具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眼光,他看得清楚天下,也看得清楚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