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姑娘苦等中國初戀半個世紀,83歲終攜手,相守7年後相繼離世

「兩位老人,你們願意跟對方結為夫妻嗎?」2010年,廈門市民政局登記了一對新人,不過與其他新人不同的是,來登記的兩位,分別是來自法國的一位83歲的老奶奶和來自中國的一位82歲的老爺爺。

他們在二十多歲的年紀相遇、相愛,又在三年後被迫分離,直到八十多歲才再次重逢,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戀跨越了半個多世紀,到底是什麼讓一對有情人分離,又是什麼讓他們再次相遇呢?

相遇

「你們知道嗎?新來的俄語老師可漂亮了!一顰一笑優雅極了,就像是一位富家小姐似的。」

1953年夏末浙江醫學院開啟了新的學年,學校里也迎來了不少新同學,學校的學分制度里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其中選修課的內容可以自由選擇,有一部分同學出於好奇,選擇了俄語課。

到了開課那天,一位優雅的女子走上講台,她拿出課本,滿面春風地跟同學們介紹本學期這門課要學到的內容,台下的同學們沒有想到,俄語課的老師居然是中法混血,這讓許多沒見過混血的同學們非常好奇。

通過老師的自我介紹,大家了解到,老師名叫丹妮,中文名叫做「李塵生」,父親是中國的一位鋼琴家,母親則來自法國,丹妮從小就對語言非常感興趣,精通中、法、俄、英、德五國語言

題外話說完了,丹妮正式開始講課,當第一個俄語字母從她嘴裡飄出來的時候,隨之一起飛走的,還有台下一位男同學的思緒,他就是袁迪寶

那堂課,袁迪寶什麼都沒有聽進去,他只記得這位老師叫做丹妮,下課後也魂不守舍的,這時候跟他一起來上課的室友拍了拍他:「想什麼呢?你不會在鑽研俄語吧?」

袁迪寶輕捶了他一下,說道:「去你的,我問你,你說,我該如何引起這位老師的注意呢?」

室友露出八卦的表情,笑眯眯地說:「想要引起老師的注意,那當然是成為一名好學生啦!」

室友這一句話啟發了袁迪寶,從那天起,他一個數學系的學生,天天在課餘時間練習俄語發音,身邊的人都說他腦子不正常,可他樂此不疲,因為他想要拿下班級第一,這樣才能跟老師搭上話。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

公布成績的那天,丹妮拿著大家的試捲走進教室,說道:「讓我們給袁迪寶同學鼓鼓掌,他這次不僅是我們班的第一名,還差點拿到了滿分,課下一定是非常用心的。」

袁迪寶在眾人的鼓掌聲中站了起來,掌聲在丹妮的帶領下經久不衰,搞得他都不好意思了,丹妮說自己會給第一名頒發獎品,可她話還沒說完,袁迪寶就打斷了她的話。

「老師,我不要獎品,我想讓您教我英語可以嗎?」

時間在這一刻靜止,袁迪寶聽不見身邊人起鬨的聲音,此刻他能聽到的,只有自己那砰砰的心跳聲和偷偷笑出聲來的呼吸聲。丹妮低眉淺笑,點頭應許。

那一刻,袁迪寶的內心深處突然有一部分亮了起來,他知道,自己淪陷了。

俄語課程順利結束了,但丹妮與袁迪寶之間才剛剛開始。

相愛

第一學期結束後,作為選修課的俄語就不再開展,袁迪寶也回到數學院繼續自己的專業課程了,每周末休息的時候,他都會去找丹妮學習英語。

相處的時間長了,兩人之間也不像初識那般拘謹,逐漸變得無話不說,那年丹妮26歲,袁迪寶25歲,兩個同齡人之間,自然會有許多的共同話題。

但讓袁迪寶真正愛上丹妮的,是一次雪中送炭的經歷,無論後來過了多少年,袁迪寶都忘不了那年寒日天邊的一抹晚霞。

袁迪寶是從廈門鼓浪嶼來到浙江上學的,雖說浙江也是南方省份,但入了冬以後,那個天氣有時候甚至讓人覺得比北方還冷,那從骨子裡透出來的冷讓袁迪寶措手不及,那個年代也沒有網購,外面商店的衣服也不便宜,囊中羞澀的他只能硬扛著。

那段時間,他很少去找丹妮,怕她看出自己的窘迫,丹妮慢慢察覺出了不對勁,於是就趁著不上課的空隙,悄悄跑到數學院的教室門口,想要看看袁迪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她剛準備走進去,就看見了袁迪寶坐在角落裡對著手哈氣,他的身體看上去都在發抖,丹妮意識到了什麼,轉頭就走了。

那天傍晚,袁迪寶剛走進教室,就看到一個盒子躺在自己的課桌上,他以為是別人的東西放錯了,結果走近一看,上面寫著「袁迪寶收」,打開一看,是一件棉襖,有了這件衣服,他便能安穩過冬了。

這四個字寫得歪歪扭扭的,但他還是一眼就認出來了,這是丹妮的字體,此刻夕陽的餘光恰好透過窗戶照在他的臉上,給他染上了一層腮紅,他感到暖暖的,但他知道,暖的不只是臉上。

那天晚上,他穿上丹妮給他的這件衣服,等在她宿舍門口,想要當面致謝,不巧的是,當天居然久違地下起了鵝毛大雪,雪花一點一點爬上袁迪寶的發梢和肩頭,可依舊涼不了他那顆熾熱的心。

丹妮下班回來後,看到了站在門口等她的袁迪寶,身上已經落滿了雪,她趕緊跑了過來,伸手打落了他肩上的那層雪。

當她伸手想要幫他拂落頭頂的雪時,她頓了頓,兩人之間的空氣在此刻變得曖昧滾燙起來,她剛想把手縮回去,袁迪寶往前一步,低下頭迎上了丹妮那猶豫的手

剎那間,丹妮的指尖傳來了雪帶來的涼意,可在那一刻,這雪似乎也變得燙手起來,直燒得丹妮面紅耳赤。

袁迪寶笑了笑說道:「你以為把字寫得那麼丑我就認不出來了?」丹妮害羞地轉過身去,她說自己為了不讓他認出來,還刻意用左手寫的字。

看著眼前嬌花照水般的丹妮,袁迪寶再也壓制不住心中那如洪水猛獸般的愛意了,他從背後抱住了丹妮,滿含深情地說道:「丹妮,我不想只做你的學生,我想成為那個站在你身邊的人,可以嗎?」

丹妮沒想到他會這麼唐突地就表白,可是在這麼多天的相處過程中,她必須承認,自己的那顆心早就偏向了袁迪寶那邊,她什麼都沒說,轉過身來迎上了袁迪寶那溫暖的懷抱,此時無聲勝有聲。

那時的丹妮不可能想到,這一切都沒那麼簡單。

相離

兩人在一起不久後,袁迪寶所在的那個學院要與成都華西醫學院進行合併,他不能再留在杭州,丹妮雖說不舍,但只要兩人的心挨在一起,再遠的距離也不是問題。

可她不知道的是,隔在兩人之間的大山不是靠愛就能夠跨越的,因為這麼長時間,袁迪寶一直在欺騙她,早在他來到杭州上學前,他就已經是有婦之夫了,他跟丹妮解釋,自己跟妻子結婚只是為了滿足家裡的要求,結過婚後他就來上學了,他說他真正愛的是丹妮。

可是丹妮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她果斷跟袁迪寶分了手,在給他的分手信中,丹妮寫道:「我也是一個女人,我不可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另一個女人的痛苦之上,我們做不了情侶。」

把信送到袁迪寶手中時,她說自己打算跟著母親回到法國去,無論他怎麼挽留,丹妮都不肯點頭,最終也只是給了他一個法國的地址,她告訴袁迪寶,未來或許可以做朋友,但他應該全身心對待自己的家庭,不要再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了,說完丹妮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回到法國後,丹妮跟袁迪寶保持著信件上的聯繫,但也只是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心,袁迪寶在信中說,妻子生了個兒子,他給兒子取名叫「塵生」,丹妮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愣住了,塵生,這不是自己的中文名字嗎......

可是兩人之間的信件聯繫也沒有持續多長時間,有一天,丹妮收到了一封來自中國香港的匿名電報,上面只有一句話:別再跟袁迪寶聯繫了!

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收到過袁迪寶的來信。

往後的五十多年裡,丹妮也曾被許多人追求,但她的心始終無法為其他人打開,這些年裡,她一門心思全放在了學術上,致力於中法兩國之間的學術交流,她親自整理堆在法國里昂市立圖書館倉庫中的中文典籍,使得該圖書館成為世界漢學資料的寶庫,法國政府甚至還給她頒發了騎士勳章來表彰她的貢獻。

就當她以為自己要孤獨終老的時候,時隔半個世紀,在2010年,她居然收到了來自中國的一封信,署名:袁迪寶

相逢

原來,袁迪寶的妻子黃秀琴1994年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往後的十多年裡他一直過著單身漢的生活,後來是因為年紀大了,大兒子執意要讓他搬過去一起住,他才離開了原來的小房子。

他之所以一直不情願搬離那個地方,是因為他在等,等一封飄洋過海的信件。

2010年春節,一大家人聚在一起,說起了陳年往事,這時候袁迪寶的侄子不經意間說道:「叔叔當年帥氣得很,還差點娶了個法國媳婦呢!」

聽到這裡,大家的好奇心都被勾了起來,袁迪寶推脫不了,只好把當年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大家紛紛為這段感情唏噓,這時候兒媳婦說:「要不再聯繫一下試試,說不定有迴音呢。」

就這樣,在眾人的攛掇下,袁迪寶那份多年前的心思復燃了,他也想知道丹妮如今過得好不好,就這樣,丹妮才收到了這封信。

兩個老人時隔多年恢復聯繫後,袁迪寶提出了一個藏在心裡多年的想法:迎娶丹妮。五十多年前沒能走出的那一步,現在終於能夠邁出去了。

在兒子兒媳的幫助下,他們從法國迎來了這位優雅的老人,袁迪寶在機場見到五十多年前的愛人時,他激動地走上前去,兩人什麼都沒說,緊緊地抱在了一起。

2010年9月18日,兩位老人在家人們的祝福聲中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他們的手終於跨越時空,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結婚後,丹妮留在了廈門,在家中開了一個法語小課堂,許多廈門大學的學生都會趁周末去聽她講課,老兩口的日子就這麼平平淡淡的過了七年。

2017年,袁迪寶去世,享年90歲,第二年,92歲的丹妮也閉上了眼睛,一段世紀之戀就此塵封。

一輩子的等待,換來了真心實意的七年,還會有人在今日說起這段刻骨銘心的故事嗎?

也曾說了再見,清空痕迹,以為從此不會想你;也曾滿心歡喜,翻山越嶺,想要把所有告訴你。

沒人能夠評判這段感情的是非對錯,但是,天有道,自不會讓有情人分離。

之後還有更絕妙的故事分享,不妨點個「關注」,為您呈現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