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玉在哈軍工成績差,想回老部隊,陳賡撂下狠話:死也得死在這

作為新中國著名的開國大將,陳賡既是革命家,又是軍事家,同時還是一位教育家,為新中國培養了無數優秀的軍事人才。

1954年春節前夕,哈軍工舉辦了春節聯歡晚會,工程系的學員們自導自演了獨幕話劇,話劇的名稱為《譚國玉》。

話劇講述的是只有中學文化的譚國玉,在並不擅長的學習生活中,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為了哈軍工的優秀生。

《譚國玉》是第一部以真人故事改編的話劇,不僅形式新穎,而且內容感人,譚國玉的事迹給哈軍工學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譚國玉能夠成為刻苦學習的標兵,離不開陳賡的教導,兩人的故事還要從譚國玉上錯火車開始說起……

一、意外入校、難以及格

譚國玉出生在黑龍江哈爾濱一個工人家庭,從曾祖父那一代開始,譚國玉一家就是窮苦的貧農,生活十分艱難。

然而,即使家中一貧如洗,譚國玉的父親也堅持讓孩子們讀書,這讓譚國玉養成了樂觀開朗、熱情向上的性格。

讀書期間,譚國玉一邊求學,一邊秘密加入了地下黨,成為了一名小交通員,懷著對革命事業的嚮往,譚國玉放棄了初中學業,堅定地參加到東北民主聯軍的隊伍中。

由於作戰勇敢,譚國玉立下了許多戰功,年紀輕輕就成了部隊中的模範基層幹部,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解放軍部隊開展「掃盲運動」,學習文化的熱潮在軍隊蔓延開來,譚國玉只有初中文化,卻是部隊中的掃盲骨幹。

隨著掃盲工作的進行,譚國玉接觸的文化知識也多了起來,這也讓他意識到了自身的不足,渴望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

其實,早在跟隨部隊行軍打仗時,譚國玉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好幾次對敵作戰,都因為缺少文化而吃了虧。

遼瀋戰役期間,譚國玉跟隨部隊參加了攻打錦州的戰鬥,負責在塔山阻擊敵人,部隊取得勝利後,繳獲了一批受損的汽車,無奈部隊中沒人會修理,譚國玉只能命人將汽車炸掉。

當時,譚國玉就深刻地意識到,如果部隊有人有修車的本事,就不必浪費這些汽車,譚國玉因此發誓要好好學習文化。

1952年,掃盲運動仍在進行,譚國玉求學的渴望愈發強烈,於是向上級提出了進入中學速成班學習的請求。

政委馬術群將信將疑地說:「等你辦好這屆掃盲培訓班,我就讓你去!」

然而,直到培訓班結束授課,譚國玉也沒有收到消息,一打聽才知道馬術群忘記了此事,譚國玉找到馬術群說:

「政委,你說話不算數,等這一期培訓班搞完,你不會不再讓我去上中學速成班了吧?」

看著認真的譚國玉,馬術群再次答應下來,譚國玉卻半信半疑,過了幾天,部隊要求想學習文化的同志集合,譚國玉收到了通知。

學習文化的願望得以實現,譚國玉的內心興奮不已,並跟隨部隊乘坐汽車來到了車站,登上了前往哈爾濱的火車。

走下火車後,譚國玉詢問接待的同志:「請問,這裡是速成中學嗎?麻煩帶我去預科吧。」

工作人員低聲說道:「你這個傻小子,咱們這裡可是大學,是軍隊的高等學府,哪是什麼中學速成班!」

譚國玉驚恐萬分,甚至開始懷疑是有人在拐賣自己,冷汗也隨之冒了出來,譚國玉決定馬上離開,可剛走幾步,就被指導員高勇攔住。

高勇解釋說:「來到這裡就不能走,我們是需要複習高中課程的。」

「我連初中都沒畢業,還談什麼高中課程,要不我還是回部隊當指導員吧。」譚國玉苦苦地哀求道。

可是,高勇說什麼都不讓譚國玉離開,必須要請示領導才行,無奈之下,譚國玉被迫進入了哈軍工。

入學考試時,數理化三門課程,實行的是百分制,譚國玉卻一共考了7分,如此差的成績,讓譚國玉既悲又喜。悲的是自己的成績差到了極點,喜的是終於可以離開哈軍工了,然而,當譚國玉以此為由提出申請時,卻再次遭到了高勇的拒絕。

按照高勇的要求,譚國玉硬著頭皮留在了哈軍工,準備騎驢看唱本,相比於一些高中畢業的同學,譚國玉幾乎沒有任何底氣。

的確,譚國玉的文化底子太差了,尤其是面對已經上過大學的同學,人家討論的是分子式,而譚國玉卻連四則運算都不會。

面對已經無法離開的事實,譚國玉決定接受,並開始惡補知識,別人每天學習8小時,譚國玉就學習12小時。

只是,辛勤的努力並沒有換來相應的回報,譚國玉的成績一直在0分和2分之間徘徊……

二、頂撞陳賡、忍受笑罵

譚國玉的信心嚴重受挫,再次萌生了離開哈軍工的想法,為此,譚國玉找到指導員說:「這樣的高等學府實在不是我呆的地方,即使別人學8個鐘頭,我學20個鐘頭,結果還是不行。」

看著指導員無動於衷,譚國玉又解釋道:「我是抱著人在陣地在的態度學習的,把命豁出去也打不贏這仗,我認為攻克文化堡壘,不單單是靠勇氣,還要有一定的底子,還是讓我走吧!」

指導員依舊沒有給出回復,只是讓譚國玉先回去,不久後,指導員將此事彙報給了陳賡,陳賡決定找譚國玉談一談。

一天,譚國玉剛參加完早操,正在操場休息,陳賡看到後,立即讓身邊的秘書將譚國玉「請」了過去。

陳賡微笑著說:「你就是譚國玉是吧?好你個小兔崽子,怎麼,想走?」

譚國玉耷拉著腦袋回了一句:「嗯,我想回去。」

陳賡怒斥道:「還說什麼人在陣地在,要學習文化,現在人怎麼要不在了?國家用這麼好的條件培養你,你卻天天想著腳底抹油?」

譚國玉委屈地解釋說:「院長,這個地方是高等學府,我連中學都沒畢業,本來就是想上中學速成班,沒想到走錯了門……」

「那也不行,我還是那句話,你必須給我好好學,記住你人在陣地在的誓言!」陳賡嚴厲地說道。

待到陳賡離開後,譚國玉依舊轉不過彎來,心裡還在抱怨自己面臨的難處,午休期間,譚國玉又被叫到一個小平房內。

在此之前,譚國玉多次見到這間小平房,卻不曾想是陳賡院長的宿舍,進屋之後,譚國玉看到一小桌飯菜,陳賡連忙叫他坐下吃飯。

譚國玉早就聽過陳賡為人熱情的性格,便沒有多作客氣,吃飯的過程中,陳賡不停地「罵」譚國玉不爭氣,臉上還一直帶著笑容。

譚國玉嘴上不說,心裡卻是不停嘀咕著:「爭氣也沒用啊,不是這個問題啊,反正我是一定要離開哈軍工!」

陳賡不聞不問,一直笑著罵譚國玉,譚國玉索性將心一橫,與陳賡頂撞起來,譚國玉不耐煩地說道:「你是叫我來吃飯,還是就是為了罵我?我跟不上就是跟不上。」

陳賡質疑道:「真下功夫了?真的跟不上?」

面對陳賡的質疑,譚國玉一股腦地將委屈的經歷全部說了出來,說自己比別人多學幾個鐘頭,熄燈之後去借光看書,在被窩中苦讀……

說到最後,譚國玉用祈求地語氣說道:「院長,我就從來沒有及格過,真的不行,求求你放了我吧!」

陳賡訓斥道:「誰說人在陣地在的?現在可是啥也不在了,好了,我現在不管你吃沒吃飽,就是不准你走!」

話音剛落,陳賡微笑著將譚國玉轟了出去……

走出房門後,譚國玉明白想走是不可能了,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苦讀,為了將成績提上來,譚國玉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吃小灶。

不過,天不遂人願,即使有多位教授和同學的指導,譚國玉的數學也僅僅能達到3分的程度,他只能更加刻苦地學習。

臨近預科考試,鑒於成績一直穩定在2分左右,譚國玉心想:「反正考也是不及格,還不如回老部隊去!」

當時,譚國玉在部隊中的團長捎信過來說:「實在不行就回來吧!」

這句話讓譚國玉十分心動,回想起老部隊的光榮戰績,譚國玉認為自己做了丟人的事,畢竟在老部隊時,譚國玉從來沒有丟過人,於是,譚國玉回信答應了團長。

譚國玉在信中說:「我說什麼都要回去,這不是回去,這是逃跑!」

不久後,譚國玉與團長通信的事被陳賡得知,陳賡邀請譚國玉到家中一敘,譚國玉的心中卻有著一百個不願意……

三、努力學習、叫板專家

剛一見面,陳賡就詢問道:「想通了沒有,還是要回去?」

「嗯,我一定要回部隊!」譚國玉賭氣回答道。

看著臨陣脫逃的譚國玉,陳賡氣憤地說道:「我不管你想不想得通,就是你死,也要死在哈爾濱這個地方!」

譚國玉一言不發,陳賡意識到自己的語氣過激,平復了一下心情後,陳賡語重心長地勸說道:「好好學,注意要掌握方法,多觀察學習好的同學是怎麼學習的,學習也是要講策略的,悶頭苦學並不是個好辦法!」

這番勸說,令譚國玉瞬間開了竅,譚國玉隨即抬頭說道:「首長,就按您的指示辦,我現在就去學習先進的方法!」

突如其來的反轉,讓陳賡感到有些不適,陳賡微笑著說:「那就滾吧!」

譚國玉一下子躥了出去,在跑回學校的路上,譚國玉自言自語道:「打突破文化壁壘的仗,不能強攻,還需要智取!」

此後,譚國玉默默觀察同學的學習方式,每堂課結束後,譚國玉還會做課後小結,學習完一個單元,還要做單元總結。

為了弄懂知識的原理,譚國玉開始按照大綱學習概念,苦讀的勞累,讓譚國玉病倒了,被人抬進了醫院,等到醒來後,譚國玉立即走下了病床,返回學校繼續學習。

譚國玉在戰場的經驗告訴自己,學習文化是必要的,能讓自己在新中國有所作為,當「逃兵」只是因為底子太差,在陳賡的多次啟蒙下,譚國玉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很多。

憑藉清醒的頭腦和不錯的記憶力,譚國玉將每個概念和公式都記得死死的,即使是複雜的物理公式也不例外。

然而,入學考試時,譚國玉仍有兩門學習不及格,這就意味著譚國玉必須回預科重學,譚國玉內心又一次悲喜交加。

這一次,譚國玉難過的是失去了學習機會,開心的是不用再過這樣的苦日子了,就在譚國玉心灰意冷之際,副院長劉居英幫了大忙。

哈軍工的蘇聯專家看不上譚國玉,甚至向劉居英施加壓力,稱這樣的人怎麼來學習,簡直是侮辱高等學府。

當時,蘇聯專家的話就是權威的代表,劉居英卻不為所動,堅持讓譚國玉進入本科學習,譚國玉的內心十分感動。

正是劉居英的這一決定,徹底改變了譚國玉的人生,譚國玉被允許作為預讀生,進入哈軍工進行本科學習,但是,如果再不及格就要走人。

當時的譚國玉心態已然放開,並不奢求一定要取得好成績,只想對得起陳賡和劉居英,卻沒想到適得其反。

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譚國玉的成績有了顯著提升,所有科目都在年底考試中及格了,並一直將這樣的成績延續到了畢業。

1957年,譚國玉完成了在工廠實習的任務,順利在哈軍工畢業,在隨後的畢業答辯中,譚國玉獲得了優秀學員稱號。

畢業之後,譚國玉來到工程兵科技研究會工作,並參與到黃河架橋工程中,這項工作十分艱巨,需要藉助蘇制艦艇才行。

可是,每當艦艇進入黃河急流處時,就會出現螺旋槳轉不動的情況,譚國玉認為這是由於黃河中漂浮物過多,堵死冷卻器被堵死,螺旋槳被雜物纏住的原因,蘇聯專家卻認為是艦艇不夠先進。

隨後,蘇聯專家調來更先進的艦艇,並聲稱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艇,譚國玉卻說:「世界上只有一條黃河,這支艦艇同樣行駛不了!」

兩人針鋒相對,見譚國玉不願妥協,蘇聯專家只能找來主管部長,主管部長命令譚國玉駕駛艦艇,卻差點讓譚國玉命喪黃泉。

至此,束手無策的蘇聯專家徹底妥協,只能同意譚國玉的外循環冷卻法,為了避免螺旋槳被纏繞,譚國玉還給螺旋槳加了一個罩子。

待到艦艇再次進入黃河時,已經可以平穩且自如的航行了,黃河架橋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譚國玉因此獲得了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