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德國和蘇聯共同約定好瓜分東歐!

《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這裡的「莫洛托夫」指的是當時的蘇聯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則指的是德國外交部長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

1939年8月23日,兩國的外交部長在莫斯科簽訂了該條約。條約中雙方政府一同做出承諾,不會去援助或者與對方的敵人結盟;並且公開宣布彼此之間互不侵犯。

此外裡面還包括了一份《秘密議定書》,上面明確界定了蘇聯和德國在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芬蘭等國家或地區的歸屬和邊界。


該條約簽署後不久,德國和蘇聯便先對東歐領土較為遼闊的波蘭發動侵略戰爭。其中,

德國於 1939 年 9 月 1 日閃擊波蘭,其總共出動了58個師、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以及6000門大炮

德國動用大批的轟炸機,對波蘭全國各大機場、電站、橋樑以及行政中心、交通樞紐等進行了狂轟濫炸,隨後大批的坦克和摩托化師在飛機的掩護下,迅速突破了波蘭軍隊的防線,深入對方的腹地。

波蘭軍隊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很快便土崩瓦解。擊潰波蘭軍隊防線的德軍,每天大約以60公里的速度挺進,最終於9月17後包圍了波蘭首都華沙


也就在同一天,在斯大林的指示下,蘇聯也發動了對於波蘭的侵略戰爭,迅速侵佔了波蘭的東部大片地區。而德國這邊很快拿下了波蘭首都華沙,兩國就此完成了波蘭的瓜分。

當然,蘇聯這邊其為自己的行為,所給出的官方託詞為在德國法西斯入侵波蘭後,波蘭就已經不復存在了,蘇聯人有義務去保護波蘭境內的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同時也是為了阻止德國法西斯繼續東侵佔。

為了整個波蘭都被德國法西斯給整個吞下,所以蘇聯只能勉為其難地吞下剩下的地區。

蘇聯官方所給出的這種託詞,自然是無法得到後世人們的認可的,絕大多數人還是把蘇聯在波蘭的軍事行動視為是侵略戰爭。


後來,蘇聯便轉頭又通過蘇芬戰爭吞併了芬蘭,緊接著又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也就是立陶宛、拉脫維亞以及愛沙尼亞,同時還佔領了羅馬尼亞的部分地區。

而德國這邊在入侵波蘭之後,因為事先同蘇聯簽訂了《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所以他便扭頭去攻打西歐迅速完成了對於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以及法國的佔領。


等納粹德國掃平了西歐的諸多國家之後,立馬撕毀了《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發動了對於蘇聯的大規模入侵戰爭。由此基本可以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文章的最後再提一句,《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的簽訂者在二戰之後也擁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

德國的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條約在紐倫堡審判中被判處有罪,並處決掉;而蘇聯的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則得以安然地活到1986年,以96歲的高齡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