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龍政變對唐朝政局的影響:雖然失敗,但改變了歷史發展速率

對於歷史研究,小編一直覺得,歷史大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但是,歷史趨勢的發展速率卻是可以出現變化的。

比如唐朝景龍政變,就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唐朝歷史的發展速率。

1、活靶子

武則天退位後,武周政權被李顯繼承,李顯登基後,恢復了唐朝國號,同時強調了武則天是高宗一朝的皇后。武周也被視為唐朝的一個組成部分。

不過,李顯在位期間,唐朝的局勢很不穩定。最起碼太子李重俊的日子就很不好過。

話說按照宗法制,太子應該由嫡長子擔任。問題是李顯當時沒有嫡長子,甚至壓根沒有嫡子。所以,李顯的繼承人,只能選擇庶子。李重俊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冊立為太子。其實這種現象如果出現在其他朝代,倒也算不得什麼。但是李重俊做太子,偏偏發生在後武則天時代。所以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兒。

武則天退位以後,武家在朝廷勢力一直很大。而且,李顯的韋皇后以及韋皇后的女兒安樂公主,也有感於女人可以做皇帝的傳統,對皇位虎視眈眈——尤其是安樂公主的老公武三思,早在武則天在位期間就多次鼓吹武則天冊立自己為皇位繼承人。如今既然李顯復辟,武三思也就斷了當皇帝的可能,但是,自己當不上皇帝,老婆當皇帝也是可以的。

所以李重俊成了活靶子——武三思、韋後、安樂公主都這麼想。

2、景龍政變

安樂公主壓根沒把太子李重俊放在眼裡。一方面,安樂公主經常羞辱李重俊,李重俊壓根沒有過一絲一毫的太子尊嚴。另一方面,安樂公主多次勸說李顯,冊立自己做皇位繼承人,廢掉廢物太子。

李顯為人軟弱,所以對於李重俊的態度,自然也有所動搖。

所以在這個背景下,景龍政變爆發了。

唐中宗景龍元年(西元707年)夏季,李重俊聯繫一些軍士,對武三思等人的府邸進行偷襲並殺戮,在殺戮過後,這支軍隊奔向玄武門,準備重演當年的玄武門之變

長安城里出現叛軍的消息很快被皇帝李顯知道。李顯此時只好壯著膽子,站在玄武門的城樓上,開始勸說叛軍:不外乎給叛軍畫大餅之類的。

李顯雖然軟弱,但畢竟是皇帝,因此叛軍在得到皇帝的許諾以後,很快出現了分化。這導致了李重俊的軍隊出現潰敗。李重俊見大勢已去,只好打算逃到漠北的突厥人那裡避難,不曾想在出逃路上被官軍斬殺。

景龍政變就這樣落下帷幕。但是,景龍政變對後來唐朝的歷史走向確實產生了影響。

3、歷史影響

後來的歷史是:韋後毒殺了李顯,打算做新的女皇帝。而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剷除了韋後母女。之後不久大唐進入了李隆基主導的盛唐時代。

而景龍政變之前,韋後勾結武三思等武家勢力,在朝廷中排除異己,培植勢力。李重俊的政變,雖然沒能奪取皇位,但是卻清洗了武三思等人的勢力。這為後來李隆基粉碎韋後的陰謀,減輕了很多阻力。

同時,景龍政變也讓朝廷中很多大臣普遍對中宗朝廷的前景不看好,認為未來不久唐朝必然發生新的變故。於是很多大臣開始寄希望於李旦等宗室的影響。這也為李隆基培植勢力,創造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