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毛劉兩家聚會,劉源說王效芝像毛主席,王效芝慌忙後撤擺手

王光美晚年時期,拖著孱弱的身體,為幸福工程東奔西走。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王光美很少出去應酬,幾乎沒有去飯店請過客。

但是,2004年初夏的一天,王光美卻破例請毛主席的兩個女兒李敏與李訥兩家人吃飯。

毛主席去世後,離婚的李訥獨自帶著兒子王效芝生活。當時,李訥身體患病,生活非常困難。

王光美得知後,帶著劉家的老保姆趙姥姥找到李訥,幫助他們母子安家,打掃家裡,屋裡屋外的忙活。

李訥住院期間,家裡就剩7歲的兒子王效芝,無人看管,獨自一人跑到衚衕里去玩耍。

王光美路過看到這個情況後,心裡很難受。

此後,王光美便經常帶著王效芝,教他學游泳,解決了李訥後顧之憂,使得李訥可以安心住院治病。

王光美與李訥、李敏合影

後來,李訥在毛主席的衛士李銀橋夫婦的幫助下,與王景清結為夫妻。王光美得知後非常高興,向李訥他們送去了祝福。

結婚後,李訥在王景清的照顧下,身體情況逐漸好轉,他們的生活也越過越好。

除了王光美,王光美的兒子劉源也與李訥聯繫密切。幾十年前,他們曾比鄰而居,李訥總是親熱的叫比她小十來歲的劉源為「小源源」,劉源則親熱的叫李訥為「李訥姐姐」。(那個時候李敏已經搬出中南海

劉源在河南任職的時候,無論是擔任副鄉長還是副省長,都一直記掛著他的李訥姐姐。

期間,劉源多次看望李訥,並為她帶去當地的土特產與工藝品,他依舊稱呼她為「李訥姐姐」。姐弟倆見面,熱情擁抱,感慨萬千。

李訥也將父親毛主席送給自己的一件精美玉蓮蓬送給劉源弟弟,作為回禮。多年來,劉源一直將這個禮物視為最珍貴的紀念。

聚會合影

王光美晚年時期,很少外出,李敏與李訥兩姐妹便常常去看望這位可親可敬的長輩。

2004年的一天,李敏與李訥相繼看過王光美以後,王光美對兒子劉源說:

「前些日子,李訥、李敏兩姐妹都來看過我,我年紀大了,跑不動了,但是又惦記她們和孩子們,我們就聚一次會吧!」

於是,劉源作為聯絡人,組織毛劉兩家人在北京京都信苑大廈相聚。

聚會當天,劉源早早來到飯店,等候迎接大家。快六點半的時候,李敏他們到了。

劉源看到後,快步走上前去,嘴裡親熱的叫著姐姐,將李敏迎進大廳,伺候李敏落座休息。

沒多久,李訥他們也到了。坐定後,大家相互問候,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各自的近況。

就在大家坐在一起滿懷深情的回憶過往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劉源

只見李訥的兒子王效芝風風火火的走了進來。剛進門王效芝就向大家道歉:「堵車了,哎呀,該打,該打!」

劉源看著小一輩的孔東梅與王效芝,開玩笑的嗔怪道:「總是找不到你們的人影。」

坐定後,劉源突然轉過來對李敏說:

「大姐,東梅不信我參加過您的婚禮!您還記得嗎?當時我們還表演了節目呢!」

其實,劉源所說的參加李敏的婚禮,實際上是春藕齋的舞會。

1959年,李敏與孔令華結婚,他們的婚禮在中南海菊香書屋舉行。那天,毛主席特別高興,百忙之中親自出席女兒的婚禮,並頻繁向賓客們敬酒。

當天,毛主席還請賓客觀看了電影《寶蓮燈》。當時,王光美他們一家就住在附近。

李敏結婚合影

不久後,中南海春藕齋的舞會上,陪父親毛主席休息的李敏再一次碰到了王光美夫婦。

毛主席高興的拉著新婚的女兒,向王光美他們介紹。

王光美在李敏身邊坐下,親熱的拉著她的手,問長問短。

劉源當年參加的,就是這場舞會。

由於孔東梅沒有在李敏的結婚合影上看到劉源,她不服氣地問道:「那照片上怎麼沒有你呢?」

一旁的李敏笑著說道:

「那個時候,你劉源叔叔還沒有屁股高呢!就是排隊照相,也找不見影兒啊。」大家哈哈大笑。

就在大家聊得熱火朝天之際,王光美在女兒的攙扶下走進房間。

李敏與李訥趕緊站起身來,走上前去,與王光美握手。

坐定後,大家頻頻舉杯,祝願王光美老人健康長壽,同時也向忠心耿耿的趙姥姥敬酒致謝。

李訥一家合影

席間,李敏與李訥非常關心王光美的身體,多次詢問王光美身體情況。

王光美卻笑著對她們說:

「你們倆姐妹的身體也不好,年紀不小了,但比我年輕得多,要更加註意才是!」

李敏的婚姻生活雖然比李訥順利得多,但是,自從父母去世後,李敏的身體也越發不好。晚年,她更是鮮少出門。

隨後,王光美舉杯向孩子們送上祝福。她叮囑同樣身體不好的李敏、李訥兩姐妹一定要多保重,同時祝願年輕的一輩有出息!

飯桌上,大家天南海北的聊著,從國外到國內,從事業、生活、家庭到藝術,無所不聊。

突然,劉源站起來將王效芝拉到母親王光美身邊說:

「您看,效芝是不是越來越像毛伯伯戴著八角帽那張照片了?」

毛主席八角帽照片

劉源口中所說的毛主席戴八角帽的那張照片,拍攝於1936年。

那年6月,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來到陝北蘇區,對紅軍領袖與百姓們進行採訪。

完成採訪後,斯諾臨走前提出給毛主席拍一張「神氣的官方照片」。

因為毛主席平時穿著比較隨意、樸素。但是毛主席的地位畢竟在那裡,他代表的是共產黨的形象。毛主席的照片,也是外界認識共產黨的一種方式。

於是,斯諾希望能給毛主席拍一張形象更好的照片。

一天,斯諾看到毛主席穿著一身整齊的藍灰軍衣,神采奕奕的站在窯洞前。馬上走上前去表示想要為毛主席拍一張照片。毛主席欣然答應。

拍照前,斯諾發現毛主席的頭髮有些長了,顯得有點亂,便提議讓毛主席戴上軍帽。

毛主席表示,自己的軍帽有些日子不戴了,不知道放到哪裡去了。

斯諾

斯諾便想向周圍人借一頂軍帽給毛主席戴上。但是,當時延安條件有限,大家的軍裝都很破舊。

斯諾發現自己頭上的帽子相對來說比較新,就摘下來戴在了毛主席的頭上。隨後,斯諾按下快門,拍下了那張照片。

當時,毛主席已經43歲,但那張照片中的毛主席,顯得很是年輕、瀟洒、沉著、睿智,眉宇間充滿了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

照片一經發表,很多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刊物紛紛刊登,毛主席的光輝形象迅速傳遍世界。

對於那張照片,毛主席也非常滿意。事後他曾對斯諾的妻子說:

「我從沒想到,我這樣一個不修邊幅的人,照出來的照片竟然會這麼好看,感謝斯諾同志!」

聽到劉源那樣說,王效芝慌忙後撤擺手,嘴裡說道:「不像,不像。」

王光美的女兒在一旁開玩笑的說道:「不是不像,你是想說不敢像吧!」

孔繼寧與王孝芝合影

在年輕一輩中,人們大都覺得孔東梅與毛主席很像,因為她的下巴,與毛主席一樣都有一顆痣,長相也很端莊大氣。

她的哥哥孔繼寧,某些方面也與毛主席頗為神似。

就在大家都將目光集中到王效芝身上時,作為母親的李訥,臉上浮現出一絲欣慰。

一直以來,王效芝都很低調,但其實他也非常優秀。而這離不開母親李訥的悉心培養。

在教育孩子方面,李訥與自己的父親毛主席有些像。她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從不慣著孩子、寵著孩子。但同時,她又非常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不會對孩子進行粗暴干涉。

比如,王效芝初中畢業後不想上普通高中,對職業高中非常感興趣。

李訥的想法卻與之相反。她想讓兒子上高中,然後考大學。但是,當王效芝向母親吐露心聲後,李訥並沒有表示反對。

孔冬梅

她只是問兒子:「畢業以後當服務員你不會後悔吧?」

王效芝表示不後悔。於是,李訥尊重兒子的想法,同意兒子去職業高中學習。

雖是職業高中,但王效芝對於自己熱愛的專業學的非常認真,得到了老師與同學們的高度認可。

畢業後,王效芝來到北京一家飯店工作。

雖然這個工作很辛苦,需要三班倒,但王效芝從來沒有抱怨過,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事情。

雖然王效芝已經工作了,但對兒子寄予厚望的李訥,依舊牽掛著兒子的學習。

為了讓兒子學好外語,身體情況並不好的李訥,親自去書店給兒子買教材以及錄音磁帶。

同時,李訥也希望兒子能夠參加成人教育。

王孝芝

在飯店工作了一段時間後,王效芝覺得自己此前所學到的知識,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為了以後更好的工作,他提出繼續上大學。

對於兒子的想法,李訥非常支持。由於當時高等大學都已開學,李訥便將兒子送到一所民辦大學去學習。

後來,王效芝下海經商,經過一步步的努力,他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正如毛主席一直以來對李訥、李敏她們說的那樣:不要打我的名號,要靠自己努力……

王效芝也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從不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去獲得任何好處。一直堅持靠自己。

由於忙於工作,王效芝的婚事遲遲沒有進展,這讓李訥與王景清很是發愁。

劉源得知後,為王效芝介紹了女朋友,後來,倆人順利走進婚姻殿堂。

王光美

2006年10月13日,偉大的王光美女士走完了她曲折的一生。

臨終前,虛弱的王光美,依舊放心不下幸福工程的事情。

已經無法說話的她,緩緩舉起雙手,向女兒劉亭亭作揖。

劉亭亭明白母親所想,她也理解母親的牽掛。劉亭亭當場向母親承諾:

「幸福工程是您做的事情,也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王光美的離世,讓無數人悲痛不已,其中就包括李訥與王效芝。

聽聞噩耗,李訥帶著兒子王效芝參加了王光美的追悼會。

看到悲痛不已的劉源弟弟,李訥叮囑兒子王效芝:

「你要儘力幫助劉源叔叔打理一切!」

於是,在弔唁的五天半時間裡,王效芝一直守在王光美的靈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