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眾多,中國人為何奉戰敗的關羽為神?還建了30萬座關帝廟

東漢建安24年,關羽荊州之眾,出擊襄樊

戰爭總共持續了8個月之久,從開始的連戰連捷,到後來的一敗塗地,關羽父子最後在吳魏聯軍的夾擊下,退無可退,麥城被俘。

唐代杜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名詩,雖然是在讚頌後來的蜀相諸葛亮,但是用在關羽身上,似乎也頗為貼切。

關羽一生的形象,光輝燦爛,被後世慕武者拜為「武聖」,舞文弄墨者也尊稱其為「關夫子」。

從關夫子讀春秋,到青龍赤兔萬人敵,關羽的祭拜活動自古皆有。

百姓頂禮膜拜,君王立廟供奉,到了明清時期,全國的關帝廟就已多達30餘萬座,光是北京一城之內,就超過了百家香火,其數量之多,人流之盛,堪為各廟之最。

關羽的結局雖然是兵敗身死,但是歷史常常讚頌他有國士之風。千百年下來,百姓更是尊之為神。

那麼他究竟是如何,在三國眾多名將中脫穎而出,一步步走上神位的?

忠義禮智信

欲評身後事,必先觀其人。

關羽的生平故事,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甚至亞洲各國人士聚在一起,即便語言不通,也能暢聊《三國》的各種典故。

關雲長,本是一介凡人。他的出身也只是一名小卒。

但是,歷史中的他又是那麼不凡,作為三國屈指可數的名將,他的武功卓著,戰果累累。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到官渡顏良文丑,再到千里單騎,單刀赴會,還有最後的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關羽的青龍刀可謂所向披靡,萬夫莫敵。

雖然所有的事迹,有真實的歷史,也有編寫的演義,但是千年下來,人人依舊津津樂道。

然而自古人們的傳頌,不僅僅是他的武勇善戰,更多的,還是他的精神品格,是他的靈魂和中華神韻的結合,是他背後不滅的世代更替以及廣博的人文情懷。

關羽,是忠義無雙的良將

他隨劉白手起家,以匡扶漢室為己任,雖然一開始既無屬地,又無兵馬,還要四海為家,甚至權宜投敵,仍舊錶現的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許田狩獵之時,曹操身為漢室之臣,卻對獻帝表現不敬,在旁的關羽怒不可遏,按劍欲殺,而劉備知曉情勢不利,才將其攔下了。

徐州之圍後,關羽投降了曹操。但是降敵前,他提前申明自己是降漢而非降曹,後來身在曹營而心不改,加官進爵而志不移,破袁之後,更是掛印封金,千里尋主,終成忠義的美談。

漢壽亭侯」封自朝廷,關公當之無愧。

關羽也是禮智信用的雅士

建安13年,曹操在赤壁慘敗,一路倉惶北逃,卻在華容道又被關羽攔住了去路。

因為感念舊恩,關公心中不忍,所以甘冒軍法,私自放脫了曹軍一條生路。而曹孟德雖是死敵,他仍能以禮義相對,以思智來判斷形勢,實屬讓人欽佩。

長沙之戰,敵將黃忠馬失前蹄,陣前束手,他又感念其年邁,且「平生不斬落馬之人」,大方釋之,此舉為西蜀換來了一員虎將,也為自己的仁智留下了美名。

最後關羽鎮守荊州時,吳軍對其百般拉攏,始終未果,然而與其對戰,又無把握,於是擺下了「鴻門宴」。

關羽也知曉三分天下的形勢,以及與吳國關係的重要,信任與決裂只在旦夕之間,所以他乾脆隻身赴會,談笑間與敵帥鬥智斗勇,殺機下卻能安然而回,威震江東,有膽有識。

縱觀關羽的一生,亂世中堅守原則,洒脫下保持信義,馳騁天下,傲視群雄。

他既有性格上的弱點,也有人格上的魅力,他是獨當一面的大將,也是可愛可敬的俠士,他的形象和故事如此豐滿,所以才能代代相傳,神乎其神

侯王帝聖天

侯至王,王至帝,帝至聖,聖至天」其實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最早祭拜關公的活動,出現在晉末五代之時。一些禪寺廟院開始傳述他的事迹。

到了隋唐,雖有人為關羽立廟,但是他只作為廟中主神的護佑之一。當時盛行祭孔武廟中擺放的也是武成王姜太公。

隨即佛教盛行,為了與本地民生結合,佛典中引入了關羽被僧佛超度,成為伽藍的神話。

宗教與名人互相增持,教義得到傳播,而關羽的名望也開始被廣泛傳頌。

到了北宋時期,道教又開始興盛,同樣的原因,他們也把關羽請進了神仙體系,而恰逢國君信道,宋徽宗還加封其為「崇寧真君」。

短短几十年內,關羽的封號被追加了近十次。從「忠慧公」,到「武安英濟王」,官位支線上升。

再加上當時國政躁動,邊關戰事不斷,所以忠勇善戰的關羽得到了格外的推崇。「紅臉,美髯」的造型也出現在更多的廟宇當中。

儒釋道三教加持,皇帝親自追捧,民間更是喜歡。

關羽的威名漸漸迴響全國各地,專門祭祀的關帝廟也同時出現了。

到了元明時期,曲藝詩歌以及小說的流行,讓關公的影響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他的模樣有了更多細節——丹鳳眼,卧蠶眉,身高九尺,美髯公

朱元璋一路追封,從關帝到武聖,封號也越來越長。

萬曆年間,關公被封為「三聖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

關二爺扶搖直上,已經位列仙班。

然而巔峰期還在清朝,這個時代先後有超過十位皇帝,二十多次為關羽親旨加封,簡直要把所有讚美之詞都在關公面前排上一遍。

關羽終於變得家喻戶曉,人盡稱頌,而他神一般的名望與傳說,也在神州大地上生根發芽,幾十萬座的廟宇樓閣拔地而起,承載著無數的祈禱盼望和崇敬之情。

當年之景色

蜀將關羽在吳國殞命,吳王孫權為了避禍,將其斬落的頭顱送往了魏國

曹操對其心愛有之,敬畏有之,痛惜欣喜的複雜心情也有之。

他厚葬了關羽,下令全國哀悼,彼時,吳國也在致哀,蜀國更是全民戴孝。

一員武將去世,三國同辦喪禮,此事是一個時代的神話,也是永久歷史中的神話。

而今,整個中國,乃至世界各地都能聽到關羽的故事,關帝廟內刻著劉關張桃園結義的圖畫,古樹蔥蔥,桃花艷艷,彷彿當年之景色。

而神靈不滅,人人心中,雲長猶在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