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孤寡老兵回鄉探親,卻遭大陸親戚屢次要錢,無奈選擇魂斷他鄉

1987年,久未來往的海峽兩岸終於有了動靜,隨著台灣當局的一聲令下,施行了幾十年的「戒嚴令」終於成功解除,兩岸的民眾們不禁歡呼雀躍,共迎這美好的時刻。

而這其中,最激動的莫過於當年跟隨國民黨撤離的老兵,他們在台灣磋磨幾十年,沒有親人,也沒有正經的工作,只有國民黨給予的一些老兵補助。

如今能夠回家探親,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然而老兵姚大傳卻沒想到,這次回家探親,竟然將自己推向了一條絕路,他的親戚們三翻四次向無兒無女的他張口「借錢」。

頗為無奈的他經過一番掙扎之後,竟然毅然斷了和老家的聯繫,選擇獨自一人在台灣孤獨終老,一直到死都沒再體會過親情的溫暖。

姚大傳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呢?

漂泊半生的台灣老兵

1987年,台灣和大陸恢復來往之後,大批曾經跟隨國民黨去往台灣卻慘遭拋棄的老兵,都踏上了返鄉的郵輪。

來時意氣風發,去時滿頭白髮,但是他們的臉上滿是欣喜,走上返鄉之路的這一刻,他們這麼多年的等待似乎有了意義。

姚大傳就是這眾多老兵中的一員。

他激動地站在碼頭上,遠遠地看著大陸的方向,離家這麼多年,姚大傳想像不到自己的家鄉變成了什麼樣子,也不知道自己的親人還在不在,但他的心中還是油然而生出一股喜悅。

奔波了兩天時間後,姚大傳終於回到了家鄉安徽,只是這裡的一切都和他離開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

看著拔地而起的高樓,姚大傳驚嘆於這些年大陸在共產黨的帶領下的快速發展,這陌生的一切讓他險些沒有找到回家的路。

好不容易打聽到了家鄉的位置,帶著簡單的行李趕回村子中之後,姚大傳卻發現家中早已經空無一人,曾經住過的庭院中長滿雜草。

村子裡一些人認出了他,這才跟他說出了實情,原來在他離開不久之後,他的父母就因病離世了,而他唯一的弟弟為了養家糊口,只好帶著家人們去往了新疆,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第五師雙河市81團中工作。

想到自己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姚大傳心中悲痛異常,他找到已經被雜草覆蓋的父母的墓地,跪在地上失聲痛哭:「爹,娘,是兒子不孝啊,都沒能回來看你們一眼,咱們來世還要做家人啊!

白髮老者滄桑的哭聲令不少人為之動容,有人上前將他扶起來,勸道:「你也是沒辦法,你父母肯定不會怪你的,先起來再說吧!

姚大傳這才緩緩起身,有人問道:「你以後有什麼打算?是要回來住?還是繼續在那邊?

姚大傳像是想起來了什麼一樣,他認真想了想,然後堅定地表示:「我要去新疆找我弟。

就這樣,姚大傳又踏上了前往新疆的路程。

新疆地廣人稀,姚大傳費了好大一番周折,這才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找到了自己的失散多年的弟弟。

兩人分別了將近40年時間,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彼此。

姚大傳的弟弟姚華南滿含熱淚的緊緊抱著哥哥,痛哭道:「哥,這些年你都去哪兒了?我和爹娘一直等著你回來呢。

看著弟弟滿頭白髮的樣子,孤苦無依的生活了40年的姚大傳終於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他這才跟弟弟說出了他這些年來的經歷。

姚大傳出生於1927年,那時候正是革命形勢嚴峻的時候,姚大傳家中生活貧困,時常面臨吃不飽穿不暖的窘況。

姚大傳早早輟學在家,開始幫家裡幹活,賺取生活費。

但是生活的貧困讓他不得不思考,究竟有什麼辦法,才能賺到更多的錢,讓父母和弟弟都過上能吃飽穿暖的日子。

無獨有偶,姚大傳十幾歲那年,在街上找活的時候看到了國民黨貼出來的徵兵告示,他們給出的軍餉是姚大傳辛苦幾個月都賺不來的,更何況還有其他優厚的待遇。

因此姚大傳當即就報名參軍了,他當時並沒有什麼建功立業的想法,僅僅是為了討口飯吃。

不久之後,國民黨就要開拔了,姚大傳匆忙拜別父母,在父母滿懷擔憂的目光中離去了。

姚大傳那時候還在想著,等到賺了錢,拿到了軍餉,一定要第一時間寄給父母,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一想到父母能吃飽穿暖的樣子,姚大傳覺得自己再苦再累也都能忍受了。

然而戰爭遠比他想像的更加殘酷,他被送往了抗日前線,在戰場上九死一生,歷經磨難,才從敵人的槍口下活了下來。

起初他還能按時將軍餉寄回家中,他沒有太大的志向,只希望戰爭能夠早日結束,這樣他就能帶著攢到的錢,回到家中照顧父母。

然而抗日戰爭結束之後,解放戰爭的爆發令他感到猝不及防。

政治上的事情他不懂,他只是無法理解外敵已經被趕出去了,為什麼還要打自己人,姚大傳原本不願意參與這場戰爭。

結果隨著國民黨在戰場上的節節敗退,他竟然收到了蔣介石要求他們去往台灣的命令。

台灣那個地方距離安徽那麼遠,姚大傳原本是不願意的,他心中還牽掛著家鄉的親人,當時和姚大傳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可上賊船容易,下賊船可就難了。

國民黨的這條要求是強制性的,姚大傳根本沒有拒絕的餘地,並且國民黨承諾,到了台灣之後,他們這些老兵一定會有更加豐厚的待遇。

姚大傳有些心動了,他盤算道,現在先順從國民黨的安排,等到了台灣之後,再找機會回來不就行了?

因此他在國民黨的鼓動下,很快就坐上了前往台灣的郵輪。

結果此次一別,竟是天人永隔,姚大傳再也沒能見到自己的父母。

聽完哥哥的遭遇,姚華南心中更添悲痛,他說:「爹娘臨終前一直在念著你的名字,我們都以為,你已經犧牲在戰場上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

姚大傳卻搖搖頭,滿臉熱淚:「是我對不起爹娘。

要不你就別回去了,留在新疆和我們一起住,咱們一家人團團圓圓的。

姚大傳有過瞬間的心動,可是弟弟如今已經是子孫滿堂,他不願意成為弟弟的拖累,再加上適應不了新疆的氣候,因此姚大傳還是拒絕了弟弟的邀請,在這裡住了一段時間之後,去往了台灣。

親情難斷,居住在台灣的姚大傳一直和家鄉這邊保持著聯繫,雙方通過書信往來互相傳達著自己的近況。

這種有人關心的溫暖,是姚大傳一直都十分渴望的,因此他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情況全部告知了家鄉的親戚。

圖片來源於網路

結果後來的一封書信,打破了姚大傳生活的平衡。

這是一個遠房親戚寄來的書信,信中他訴說了自己生活的困境,希望有著退役奉的姚大傳能夠借一些錢給他們周轉,他們還承諾,等以後周轉過來了,一定會把錢還給他。

姚大傳沒想那麼多,一口就答應了下來,然後拿出了一些積蓄,寄給了這個親戚。

但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其他的親戚知道了姚大傳手中有錢之後,也紛紛寫信給他,向他借錢。

起初姚大傳還念在親戚關係的份上,用自己的繼續接濟他們,可是時間久了,姚大傳的積蓄也所剩無幾,而這些親戚的胃口卻還沒有被填滿。

終於,在一次姚大傳說明了自己的困境並表明不願意借錢之後,竟遭到了他所謂的那些遠房親戚的「辱罵」。

我們認你是給你面子,讓你有個根兒,讓你百年之後能回來,你既然非要如此絕情,那就斷了來往吧!

姚大傳看著這封信,心中感到沉重至極,他沒想到他的這些親戚竟然是以這樣的目光看待他的,更沒想到之前所有的親情溫暖都只是他們的偽裝。

姚大傳十分難過,多年來沒有人知道他是怎麼過來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到了台灣之後,他們這些老兵都經歷了什麼。

1949年撤到台灣之後,姚大傳根本沒有享受到國民黨所承諾的福利待遇,一直到大陸傳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才知道國民黨已經無法回到大陸了。

姚大傳萬分焦急,他想要尋找回大陸的方法,卻沒想到國民黨直接對他們實行軍事管制,限制了他們在台灣的自由。

只要有人提出想要回到大陸,就會立刻遭到國民黨的處決,在此之前,已經有不少人因為嘗試回到大陸而遭到槍決,姚大傳別無他法,只能繼續待在國民黨的部隊中。

可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們這些老兵對於國民黨來說就是棄子。

到這裡沒兩年時間,國民黨就以節省開支為由,將他們裁撤掉了,而他們拿到手的僅有300-400元不等的遣散費

姚大傳拿著這筆錢正打算回大陸,台灣又傳來「戒嚴令」的消息,這下他們徹底回不去了。

姚大傳只能拿著這筆微薄的遣散費,在台灣的街頭上打些零工,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才會後悔,為什麼自己當初沒有選擇留在大陸,為什麼沒能保存好父母留給自己的信,讓自己的還能有個念想。

在台灣的生活並不好過,因為他們「奇怪的口音」,根本無法融入當地的生活。

他們想要找些工作來做,都會遭到排擠,並且由於國民黨禁止「通婚」的政策,不少老兵在這邊根本無法成家立業。

儘管他們曾經嘗試過向國民黨提出抗議,他們穿著寫有「想家」兩個字的衣服遊走在街頭,可是僅憑他們微弱的力量,並沒有掀起任何的波瀾,還遭到了國民黨的驅逐。

姚大傳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可是因為自身的年齡比較大,只能自己一個人孤獨終老。

這些老兵更像是被國民黨遺忘的過去,他們雖然存在在台灣的各個地方,卻沒有人關注他們,也沒有人關心他們。

姚大傳在這樣的孤獨中,一個人度過了將近40年的時間,對親情自然比誰都要渴望。

1979年毛主席發布《告台灣同胞書》之時,他就異常激動,他以為兩岸的關係終於迎來了轉機,可是沒想到台灣對於這份告示沒有絲毫的反應。

他聯合台灣一些和他一樣的老兵,再次試圖發起反抗,結果這次被台灣當局以更加粗暴的手段鎮壓了下去。

他們只能靜靜地等待著機會,這一等就等到了1987年。

1987年對姚大傳來說無疑是特殊的一年,他第一時間回到家中尋找自己的親人,尋找那份久違的溫暖,結果不僅沒能見到父母,還被遠房親戚如此對待。

心灰意冷之下,姚大傳選擇和這群貪得無厭的人斷了聯繫,獨自一人住進了台灣的養老院中,在沒有一個親人陪伴的情況下,走完了這令人唏噓的一生。

遠在新疆的姚華南此時還不知道哥哥出了什麼事,他只知道原本和自己一直保持聯繫的哥哥忽然沒了消息,便回安徽老家了一趟。

這才知道了姚大傳的事情,他恨自己當初沒能將哥哥留下來和自己一起生活,只能將怒火發在了這群遠房親戚身上,言辭批評了他們一番。

2021年,姚華南臨終前滿懷悲痛的向女兒說道:「孩子,你大伯一個人走我不放心,你一定要把他找回來,安置在咱家祖墳里啊,不能讓你大伯一個人走。

從這之後,姚玲娣就踏上了尋找姚大傳骨灰的道路。

姚大傳兄弟合照

所幸的是,因為聯繫不到親屬,姚大傳的骨灰被俺知道了「榮民之家」,姚玲娣知道了之後打算等疫情結束,就將大伯的骨灰帶回來,和家人安葬在一起。

畢竟無論走到多遠的地方,家鄉都是最後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