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傳奇御醫:接連治死倆皇帝,卻混得風生水起,最後壽終正寢

  如果御醫把皇帝治死了,那他會腦袋搬家么?在很多人看來,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別說治死皇帝,就是用錯葯,導致皇帝病情加重,恐怕都會株連九族。但在明朝卻有這樣一位傳奇的醫生,接連治死兩位皇帝,卻混得風生水起,最後還落了個善終。那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劉文泰混入太醫院

  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繼位後,做了兩件事。一是設立西廠以制衡東廠,二是建立「傳奉官」制度,以加強皇權。所謂「傳奉官」,就是指不經吏部、不經選拔、廷推和部議等選官過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員。這些人的素質參差不齊,往往是皇帝一高興就讓他們當官了。所以這個群體中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很多人靠著溜須拍馬當了官。而咱們今天的主角劉文泰就是如此。

  劉文泰為人奸滑,靠著賄賂西廠人員進了通政司衙門,當上了右通政。其實這個通政司有點像今天的信訪辦,主要職責就是收集民意,糾察官員的不法行為。劉文泰八面玲瓏,在這個崗位上結識了很多實權人物,沒幾個月便通過調動,跑到太醫院當了四品太醫院使。

  當時太醫院共有5名太醫院使,除了2名資深醫生外,另外三人都是渾水摸魚之輩。其中屬劉文泰水平差。明憲宗病重後,太醫院不知怎麼想的,居然派劉文泰去給憲宗治病。結果從看病到去世,憲宗皇帝一共用了10天。

劉文泰的投機行為

  憲宗當時年僅40歲,就這樣被治死了。群臣激憤,紛紛要求處死劉文泰。史書記載為:「投劑乖方,致殞憲宗」。劉文泰發生這樣的醫療事故,心裡也是慌得一匹,估計自己馬上就要去陪憲宗皇帝了。沒想到明孝宗卻赦免了他的罪過,認為憲宗的死,他並不是主要責任人,僅給了他和太醫院其他幾位同僚降職處分,從太醫院使變成了院判。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劉文泰沒被處死,自然還想著再向上爬爬。劉文泰與當時的禮部尚書丘濬關係不錯,時常去丘濬府上走動,希望丘濬能替他美言幾句。在丘濬的運作下,劉文泰又恢復了院使的職位。但丘濬和吏部尚書王恕不和,所以利用劉文泰去攻擊王恕。劉文泰為了討好丘濬,便去明孝宗面前誣告王恕,說他誹謗先皇。

  明孝宗自然沒有聽信劉文泰的一面之詞,而是將此事告知了王恕,王恕在孝宗面前怒斥劉文泰就是個兩面三刀的小人,他的話不能信。孝宗為了驗證劉文泰話語的真實性,命人將劉文泰下了大獄。結果劉文泰直接反水,說是丘濬讓他這樣說的。

  這下搞得明孝宗都不好辦了。丘濬和王恕都是國之重臣,如今曝出這樣的事,不處理不好,處理得不恰當也不行。最後兩人各打50大板,丘濬被罷官,王恕則被罰撕掉自己所寫的傳記。至於罪魁禍首劉文泰,又被降為了太醫院判。

  但此事並沒有了結。王恕因此事背上了沽名釣譽的名聲,為此決定告老還鄉。明孝宗也嫌他一遍遍地遞辭呈煩,就點頭同意了。王恕歸鄉後,丘濬被人斥責為陷害岳飛的「當朝秦檜」,朝臣都看不起他。丘濬一病不起,很快便病逝了。丘濬病逝後,劉文泰去弔唁,丘濬的妻子怒罵道:「要不是你,老爺和王大人怎會落得如此田地?你還有什麼臉來?」

醫死孝宗

  兩位大臣的門生故吏也要求皇帝處死這個一無是處的奸臣,但孝宗皇帝並沒有同意。不僅如此,孝宗皇帝後來還將重修《本草品彙精要》的重任交給了他。可惜劉文泰並沒有那個擔任主編的本事,這本書中的內容錯誤百出,新增的東西也十分有限。

  不久之後,孝宗皇帝患了感冒。劉文泰因為與孝宗的總管太監張瑜交好,所以給孝宗治感冒這事,又交到了劉文泰手裡。劉文泰和一個叫高廷和的御醫簡單問了幾句皇帝的癥狀,就開始開方子。幾副葯下去,年僅36歲的孝宗皇帝也掛了。

  一連治死兩個皇帝,按理說劉文泰說啥也沒活下去的借口了。但他還偏偏命硬,仗著自己交友廣闊,硬是要到了條生路,僅僅被流放廣西,後來壽終正寢。但與他一起犯案的高廷和、張瑜因為朝里沒人撐腰,成為了犧牲品,為明孝宗做了陪葬。像劉文泰這樣的御醫,也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