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美國內戰結果的一場戰役:葛底斯堡戰役(上)

|魚頭鑒社

編輯 |魚頭鑒社

前言

1860年的總統大選中,南部國家拒絕承認到反對奴隸制的亞伯拉罕·林肯的合法性。他試圖建立一個名為聯合國的新國家。

林肯領導下的聯邦政府不承認其獨立的法律合法性,宣布脫離聯邦的南方各州為「叛亂政府」,並採取措施武力鎮壓。南部各州也準備進行武力抵抗。

南方決定使弗吉尼亞州的首府里士滿成為經濟、人口和軍事上最重要的州,並成為美利堅聯盟國的首都

這一決定對內戰的其餘部分產生了重大影響。原因是聯邦首都華盛頓特區和協約國首都里士滿僅相距170公里。這是一個可以在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內到達的距離。

於是,兩國首都之間的「北弗吉尼亞」成為南北戰爭最激烈的戰場之一,每年都會發生無數次大規模戰鬥。於是,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都將最多的兵力投入了這片區域,人數最多,精兵最銳。

在經濟和人口方面都遠不如北方的南方,之所以能夠打仗多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戰爭史上一位著名的將軍被任命為該地區的南方司令:羅伯特·李將軍

李將軍對拿破崙的戰術了如指掌,能夠在戰場上扭轉劣勢,是一位非常勇猛的指揮官。

北軍:敗將率領的勇士

攻佔里士滿涉及聯邦軍隊最大的主力:波托馬克軍團(因華盛頓和弗吉尼亞州交界處的波托馬克河而得名)。

在 1861 年戰爭爆發後的短短兩年多時間裡,米德成為波托馬克軍隊的第七任總司令。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聽到林肯感嘆:「沒有一個將軍可以打敗李將軍嗎?」

北弗吉尼亞陸軍司令:羅伯特·李

1861 年,李將軍因保衛半島入侵而聲名鵲起,這是北方對弗吉尼亞的第一次大規模入侵。北方指揮官喬治·麥克萊倫設想了一場大規模行動,以200,000士兵繞過弗吉尼亞,從北部和東部同時佔領首都里士滿

弗吉尼亞州只有大約85,000名南方軍隊,麥克萊倫將軍的戰略是,如果圍攻穩步收緊,里士滿將以最小的損失被佔領。

不過,李將軍最大的才能就是識破對方的心理弱點。李將軍將麥克萊倫視為「害怕戰爭的膽小鬼」。

他相信即使他集中兵力也不會從北方進攻,他將最大可能的兵力集中在東部,儘管人數不多,但轉而進攻並將北方軍隊撤出弗吉尼亞。

此後,北方多次入侵弗吉尼亞,但每次都被李將軍擊敗。李將軍唯一的一次全面失敗是在第一次入侵北方時,敵方人數遠遠要大於他率領的部隊人數。(在安提坦戰役(1862 年))。

1863年,聯邦軍隊再次陷入困境。在錢斯勒斯維爾戰役中以 134,000人的兵力入侵弗吉尼亞,而李將軍只有 60,000 人,李將軍在奇襲行動中將大部分軍隊轉移到敵人的側翼,並在側翼攻擊位置中增加了一倍多。最終贏得了戰爭

有了這次偉大的勝利,李將軍立即計劃再次入侵北方,有三大戰略原因

1.南部因進入第三年的戰爭而疲憊不堪,特別是持續成為戰場的北部弗吉尼亞的損失尤為嚴重。在北部比北部城市更能確保北軍的物資。如果帶回大量的糧食、鐵、槍和大炮,明年的負擔就會明顯減少。

2.1864 年底將舉行總統選舉。林肯自然會成為連任的候選人,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對戰爭持消極態度且對奴隸制沒有特別依戀的人會支持「和平候選人」並成為競爭對手。如果它要入侵北方並受到直接攻擊,公眾輿論將反對林肯並支持那些反對戰爭的人。

3.李將軍受過拿破崙戰術的教育,認為戰術的秘訣在於「在決戰中獲勝,粉碎敵人主力」。在錢塞勒斯維爾戰役被擊敗的聯邦軍隊打算在華盛頓特區周圍的防禦工事後面爭取時間,直到增援部隊到達。沒有足夠的軍隊和大炮直接攻擊首都防禦工事。

現在是唯一將敵方主力引誘到場的時候了,哪怕受傷也要「製造」出敵方主力出來的理由。因此,如果聯軍表現出向比華盛頓更北面的大城市巴爾的摩費城挺進的動向,就只能從華盛頓要塞出來。

戰鬥方式

李將軍和同盟軍於6月3日開始向北進軍。避開通往華盛頓的道路,他先行西進,順著山路,繞過聯邦在通往華盛頓的道路上築起的防禦工事,經過幾場小戰役,一路向賓夕法尼亞進發,於6月底進軍。

然而,這裡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南北戰爭期間,偵察員主要工具就是馬。騎馬適合偵察,因為它們移動迅速,遇到敵人很容易脫離。

(同盟騎兵指揮官傑布·斯圖爾特將軍)

由於北方的城市化進程,美軍中騎兵精良的士兵很多都來自南方。1944年的半島入侵行動中,斯圖爾特將軍繞著敵軍挑釁成功,笑稱「南方騎兵」可以去任何地方,聯盟騎兵沒問題。''

斯圖爾特將軍是一位勇敢而大膽的軍官,能夠迅速判斷形勢,並在許多戰鬥中做出了貢獻。邦聯騎兵對聯盟騎兵的壓倒性勝利意味著聯盟不知道邦聯軍在做什麼,而邦聯軍總是對聯盟的動向有詳細的了解。

然而,在第二次南軍北上行動中,斯圖亞特將軍「貪圖榮譽」的弱點與李將軍「缺乏領導力和對副官戰略解釋不全」重疊在一起,發展成了嚴重的問題。

為了追趕沿著西部山區而不是通往華盛頓的道路向北快速推進的同盟軍,聯盟部隊急忙阻止李將軍的行動。隨著李將軍的移動,斯圖爾特將軍看到了一個躲在敵軍後面的機會,他立即這樣做了。

這樣做的好處是剝奪了敵人的補給並阻礙了敵人後續部隊的行動。然而恰恰相反,李將軍卻突然與這8000名司徒亞特騎兵失去了聯繫,本來應該充當偵察兵的騎兵被切斷了。

在穿越賓夕法尼亞敵占區時,沒有當地居民的配合,也不知道敵軍主力的位置、動向和人數,李將軍的日記傳達了一種挫敗感。同盟軍被迫盲目地行軍。

聯邦軍隊也拚命衝到同盟國的前面,甚至在他們後面,兩支軍隊在看不清對方的位置的情況下逼近。

葛底斯堡市的重要性

賓夕法尼亞州南部的葛底斯堡市本身並不重要。這是一個只有450戶人家(幾千人口)的小鎮,是一個製造馬車和鞋子的工匠作坊。

但這裡成為美國大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是有原因的:這是 12 條道路匯合的地方。

葛底斯堡市位於該地區許多道路的十字路口,是一個潛在的交通樞紐和「兩軍會合的便利地點」。

19 世紀的軍事公約規定,軍隊的運動並不是整支軍隊都只走一條路。這是拿破崙制定的一種戰略,通過將其分為師級和軍級,沿多條道路平行移動,可以使整個軍隊更快地到達目的地。

另一方面,在沒有無線電和電話的時代,這樣的部隊無法迅速取得聯繫,如果一個部隊突然投入戰鬥,往往需要一兩天的時間,援軍才能抵達。

因此,在兵力容易聚集的地方,容易發生大規模戰鬥。

第一天的戰鬥

1863 年 7 月 1 日凌晨,當第1騎兵師的一個偵察隊收到南方軍正在從葛底斯堡以西逼近的消息時,布福德准將召集了他的2,700 名騎兵。布福德的特使已向所有四個方面的軍團指揮官發出消息,稱他們「遇到了南方邦聯的步兵」,但布福德認為主要步兵軍團還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

但布福德完全明白,這裡很有可能是接下來戰鬥的主戰場。

隨即布福德找到了3個重要的高地。

首先是西北部的麥克弗森山脊,其次是高得多的神學院山脊,以及橫跨葛底斯堡市最高區域的墓地山。

布福德說:「這個戰場的主動權在公墓山上的軍隊,因為它是該地區的最高點,可以部署大量火炮。邦聯軍決定,他們必須折返,繞道或直接攻擊,所以他們認為在主力步兵部隊部署到公墓山之前爭取時間很重要。

由於聯盟騎兵基本上是在馬背上偵察並通過下馬作為步兵作戰,因此布福德的騎兵有 2,700 名輕步兵

但是從西邊逼近來的是攜帶大炮的李將軍先鋒步兵部隊一共7600人。因此戰勝3倍左右人數的南部精銳部隊是不可能的。那麼,布福德部隊和北軍先鋒部隊認為「用前方兩座不重要的山丘來換取時間就可以了」。

南軍看到埋伏的布福德軍,將部隊從行軍陣形向戰鬥陣形展開猛攻,但布福德軍固守陣地,多次擊退南軍的正面攻擊,這時北軍援軍趕到,兩軍陸續到達。一邊整理著部隊,一邊整理戰線。

與早晨的混亂和焦躁,缺乏協同的南軍的攻擊相比,正午以後的南軍的協同攻擊是出色的,因此「李將軍正午時分到達戰場」的說法是有力的。

南軍利用快速到達的部隊進行聯合攻擊,從北軍的側面攻擊,對其薄弱的地點發動突襲,使戰鬥穩步地向有利的方向推進。

到了傍晚,南軍佔領了塞米納里山的背後,北軍則從的塞米納里山撤退。

由於離日落還有一段時間,李將軍向南軍左翼的第二軍團司令官尤爾將軍說,「如果情況允許的話,也應該佔據前方的塞米塔利山」,但謹慎的尤爾將軍還是發起了攻擊。

關於如果李將軍下令發動攻擊或讓尤爾將軍執行攻擊會改變戰鬥進程的假設性敘述在美國內戰愛好者中很常見:攻擊,歷史學家認為不這樣做是錯誤的,而其他人爭辯說,立即攻擊和強行軍而疲倦的聯盟部隊交戰是愚蠢的,他們應該等待連續的尾隨部隊的到來。

不管怎麼說,第一天雖然只是雙方的先頭部隊打了起來,但是也有27000名同盟軍和22000名聯邦軍,造成同盟軍傷亡6000人,聯邦軍傷亡9000人。如果這是一場單獨的戰鬥,那將是南北戰爭的第九大戰役,但這只是葛底斯堡戰役的前奏

然而,接下來的戰鬥卻隨著布福德的偵察部隊展開了,以前面兩座山換取時間,主力部署在公墓山上以抵禦邦聯軍。毫不誇張地說,這場戰鬥由偵察兵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