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副手,三位下屬成為元帥,自己卻沒軍銜,兒子種地為生

1950年,一個衣衫襤褸的年輕男人出現在了中央鐵道部的辦公室,他從遙遠的湖南懷化市麻陽縣的一個小村莊趕來,為了尋找他在北京工作的父親。年輕人希望父親能在這裡給他找一份工作,但是和父親交談之後,他還是匆匆地離開了這座城市。

年輕人叫作滕久翔,回去之後,他在故鄉種了一輩子的地,成為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的父親並非沒有能力安排他在北京工作,相反只要他的父親願意,他可以留在北京的任何地方。因為他的父親叫作滕代遠,很多人可能不熟悉這個名字,但是他在黨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開國元帥,林彪,羅榮桓和陳毅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少有人知,這三個人曾經都是滕代遠的直系下屬,因為他們三個人都曾隸屬於紅一方面軍,而滕代遠是紅一方面軍的創立者之一。

1930年紅三軍團和紅一軍團會師,合成一支隊伍。為了隊伍領導方便,毛主席被推選為隊伍的總政委,而當時的副政委就是滕代遠。雖然有著正副之分,但當時在黨內兩人的職權是一樣大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滕代遠在黨內的威望和毛主席是差不多的。

滕代遠出生於1904年,家境的貧寒讓他過早地明白了人世的艱難,祖國的破碎又讓他明白了革命的重要性。在接觸到革命思想的那一刻,他就決定投向革命的隊伍之中。1924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生活,經歷過太多的艱難險阻,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之後,滕代遠被中共中央任命為鐵路部部長。原本按照他的地位和貢獻,開國十大元帥之中應該有他的一個位置的,但是因為當時授軍銜的必須是留在部隊的人,為了革命工作,他很早就離開了部隊,因此滕代遠沒有任何的軍銜。對此他表現得很釋然,因為他參加革命工作從來不是為了名和利。

作為新中國最早的一批領導人,作為當時鐵路部的部長,給兒子在北京找一份工作,並不算什麼難事,那他為什麼不願意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想以權謀私。他不想因為自己的身份給家人尋求什麼特殊的地位,不想讓自己的後輩成為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的碌碌無為之輩。

他一直用這樣的標準要求領導幹部,自己也嚴格實踐著這一準則,多年的浴血奮戰和革命工作,讓他深知和平生活得來不易,為了中國的發展和人民的幸福,他們在工作之中必須做到公正無私。他不僅沒有借自己的職權給兒子找工作,他的所有家人都沒有享受過什麼優待。鐵路部曾經提出給他的夫人林一擔任局級職務的建議,但他否決了。

不僅對家人這樣,對自己也十分嚴格。晚年時期,滕代遠身患重病,作為黨內的重要領導人,作為為革命奮鬥了一輩子的革命幹部,國家和相關單位是可以報銷醫藥費和營養品採購費用的。只是滕代遠全部拒絕了,他堅持自己出錢,不拿國家的一分一毫,表現出一個革命黨人的奉獻精神。

1974年,這位為國家奉獻了一生的偉大的革命戰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歲。直到他去世,他的大兒子滕久翔還在老家麻陽種地,一生普普通通,他明白父親所堅守的原則,所以也從未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