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暉聊歷史:盛宣懷的愛與忠

盛宣懷,1844年11月4日出生於江蘇常州武進縣,是清末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國學習西方,走向近代化的關鍵推手,促成了晚清的中興。

可是最後,他試圖將鐵路收歸國有,引發武昌起義,又直接導致了清朝的滅亡。他家資巨萬,卻因教子無方,溺愛子女導致家道中落。


盛宣懷對下屬的教育和培養卻非常重視,他家有300多個僕人,個個都知書達理,其中有兩個僕人後來都成為響噹噹的人物,一個叫倪桂珍,他是孫中山和蔣介石孔祥熙三人共同的岳母。

另外一個名叫呂葆貞。她的四女兒叫趙一荻。後來嫁給了張學良

盛宣懷16歲那年太平軍進攻常州,他跟隨父親盛康四處逃難,後來到湖北生活。太平天國失敗以後,盛康帶著兒子盛宣懷回到常州生活。

1870年,26歲的盛宣懷在李鴻章的幕府擔任幕僚(參謀)一職,得到李鴻章的賞識,後來成為李鴻章興辦洋務運動最得力的助手。

除此之外,盛宣懷還幫助李鴻章辦過很多大事,創辦了中國十一個第一,它們是:中國第一家輪船航運企業、招商局船隻林立,打破了外國航運獨霸長江的局面,這年,他才28歲。


中國第一家鋼鐵煤聯合企業、中國第一家銀行。他創建了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南洋公學(今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

1871年,京津一帶發大水,他父親捐助了大量衣物糧食,由盛宣懷運到天津散發。這是盛宣懷第一次做慈善。30多年後,盛宣懷在上海開設了中國第一家紅十字會(1905年)。

1881年,37歲的盛宣懷被任命為津滬電報陸線總辦,從此中國進入電訊業時代。1882年,盛宣懷又先後建立了上海至廣州、寧波、福州、廈門等地的電報線,在中國沿海建立起了電報網。

1895年,51歲的盛宣懷奏請建立新式學堂,得到光緒帝的批准,定名為北洋大學堂。這是中國第一所官辦大學,也是今天天津大學的前身。


第二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了南洋公學,任督辦。這所學校對中國影響巨大,知名學生有:蔡鍔、蔡元培、黃炎培李叔同、邵力子、鄒韜奮、茅以升等等。

南洋公學是今天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台灣國立交通大學的前身。

1896年,52歲的盛宣懷負責辦理湖北煤鐵礦務,先後接辦湖北漢陽鐵廠、萍鄉煤礦。12年後,他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合併(1908年),成立中國第一家鋼鐵煤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同時,盛宣懷督辦鐵路,修建了第一條鐵路幹線——京漢鐵路。1897年,53歲的盛宣懷在上海外灘開辦了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


1900年(56歲),義和團運動興起,在盛宣懷的聯絡下,長江流域的各督撫與列強簽定了《東南互保條約》。從此南方各省與清政府的關係若即若離,是地方軍閥興起的肇始。

由於盛宣懷掌控電報、礦業、海關、鐵路等財政命脈,清政府對他也無可奈何,加封他為太子太保。

1911年,清政府大力改革,組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內閣,盛宣懷任郵傳部大臣。他命令各省鐵路、郵政全都收歸國有,導致四川、廣東、湖南和湖北等地發生了保路運動

10月10日,計劃派往四川鎮壓保路運動的新軍,發動了武昌起義。隨後,短短一個月內,南方各省紛紛宣布獨立。盛宣懷遭到彈劾,10月26日被革職,永不再用,逃亡日本。在日本期間,資助過孫中山的革命事業。

隨後,袁世凱與革命黨談和,清朝滅亡,建立了中華民國。1912年秋,盛宣懷被孫中山邀請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繼續主持輪船招商局漢冶萍公司


1916年4月27日,盛宣懷病逝於上海,享年72歲。葬禮極其盛大,轟動上海,耗資30萬兩白銀,送葬隊伍從斜橋弄(吳江路)一直排到外灘,租界當局不得不專門安排了交通管制。

蘇州,有個私家園林叫「留園」,是蘇州旅遊的必到之地,園裡亭台樓閣、小橋流水,非常豪華壯觀,被稱為「天下園林之冠」。它的主人就是盛宣懷。

盛恩頤是盛宣懷最喜歡的兒子,名字是慈禧太后所取,盛宣懷後來把蘇州的宅子留園留給了四子盛恩頤。

盛恩頤早年赴英美留學,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後來娶了民國總理孫寶琦的女兒為妻。

盛恩頤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奢靡的壞習慣,他花錢揮霍無度,在上海出了名,因為他排行老四,他的車牌號碼是四個「4」,外號盛老四。

盛老四還給自己每位姨太太標配一棟洋房,一輛進口豪車,並派一大批傭人伺候她們。盛宣懷前面三個兒子去世得早,所以對老四期望很高,精心栽培,可是奈何兒子不爭氣,整日玩樂。


抗戰結束以後,盛恩頤陷入貧困,連公園的門票都買不起,1958年,盛恩頤在蘇州留園去世,享年6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