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箭定江山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出生於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唐朝初年名將。


薛仁貴:一代名將,有勇有謀。

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於貞觀末年投軍,隨征高麗,受唐太宗拔擢。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唐高宗時,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著有《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今已佚。683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在正史中,薛扔貴因功被封平陽郡公,薛仁貴在他七十歲時去世,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那薛仁貴到底有多厲害?他又說怎麼死的呢?



在唐朝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時,唐將陷入敵軍包圍,很難脫身,這時薛仁貴上前斬殺高句麗將領,並將其首級掛於馬上,高句麗士兵看到非常害怕,唐將也因此得救,而薛仁貴從此也開始在軍中有了名氣。後高句麗在安市城之戰中敗退,當時薛仁貴身先士卒、勇猛無比,因此立下功勞,於是李世民就封他為游擊將軍。後來唐太宗對薛仁貴說「朕的舊將領都老了,每次都想提拔年輕的將領,沒有比得上你的,朕非常高興能得到你」。於是唐太宗封薛仁貴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



薛仁貴徵戰數十年,立戰功無數,曾降服高句麗、打敗九姓鐵勒、打敗過突厥。所謂人無完人,薛仁貴雖然能征善戰,但也有打敗仗的時候,當然失敗的原因並非全是薛仁貴之因,不過這也體現了勝敗乃兵家常事。薛仁貴因為在和吐蕃大非川之戰中兵敗,被革職為平民。後來高麗有軍隊叛亂,於是薛仁貴得以重新起用,但是後來他又被流放象州,直到朝廷大赦天下才得以回家。後來李治想到了薛仁貴的功勞,就對薛仁貴說「你曾消滅過九姓突厥、高句麗、讓漠北、遼東臣服,這都是你的功勞,你怎麼能安穩的在家而不繼續給朕指揮軍隊作戰呢!」於是薛仁貴又再次被起用。


後薛仁貴在他七十歲的時候去世,對於征戰沙場數十年的將軍而言,能壽有七十,也是一種幸事了。


唐朝穩定離不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