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振興東北被提出幾十年,為何卻一直不成功,東北又是否能回歸往日神采?
在老一輩人眼中東北絕對是中國工業實力最強的地區,新中國成立後更是扎堆集中了眾多的工業基地,而如今能夠讓人叫的上名字的無非也只有長春一汽和航空工業集團旗下的瀋陽飛機製造廠。而在新生代中國年輕人眼中,東北完全就是操著一口大碴子味的喜劇原產地,當然這也沒錯,不可否認的是東北經濟已經衰落,讓人映像最深的也就只有最具地域特色的口音了。
失落的東北究竟去了哪裡?其實東北一直在那裡,縱觀中國版圖東北位於雞頭的位置,包括我們熟知的東三省和內蒙古的東部地區,但是由於內蒙古東部也就是雄雞的頸背處是大興安嶺的深山密林,更北則是呼倫貝爾的大草原。所以主要的工業發展也集中在大興安嶺東南方向的東北平原地帶。
正所謂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在中華大地還處于軍閥紛爭的混亂局面時,東北因為偏安一隅安心發展起來工業建設,到上個世紀30年代已經初步具備了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但是隨著東北被日本佔領大量的資源被掠奪,東北人民在艱苦的環境下仍然堅持抗爭和發展。
但是這股子從闖關東開始就積澱下的不屈的韌勁,卻在新時期沒有挽回東北的衰落局面,當蘇聯人出兵東北趕走了日本侵略者之後,東北又經歷了解放戰爭才迎來了新中國的建設,而東北的區位優勢再一次發揮作用。
因為更靠近蘇聯,讓新中國的第一代領導人決定將中國的重工業基地放在東北,這樣更容易接受來自蘇聯的建設援助,再加上東北原有的工業基礎,可以在百廢待興的中華大地優先建立起一塊工業體系完整的重工業地區。
這個決策在當時非常精準地發揮了東北的優勢,依然讓東北地區一度佔有中國98%的重工業,但這是時勢造英雄,當政策和形勢發生變化時。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也就意味著東北註定的衰落,也才有了振興東北的戰略,但是幾十年來卻一直也沒有大的突破。
振興東北戰略幾十年一直被提及,卻很難見起色,那東北想要振興究竟差了啥?
其實東北這片區域一直都是富饒之地,自從清朝從這裡興起以來,就將東北當做龍興之地,但是嚴禁關外的漢人遷入東北地區,這個關就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山海關,位於如今河北省秦皇島。作為明長城的起點,過了山海關外就是東北,所以東北又有關外一說。
清末山東等地遭遇災荒,無數的中原漢人攜家帶口開啟了被稱為闖關東的人口大遷徙,一直持續到民國年間。讓原本東北這個地廣人稀之地人口開始不斷增長,到1910年整個東北人口達到1800萬,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東北人口達到4000萬。
人口的增長帶來了豐富的勞動力,只有白山黑水間肥沃的黑土地才能不斷發揮活力,到新中國成立後東北作為重工業基地的戰略更是讓東北人才匯聚。但是改革開放後,體制改革民營企業興起,東南沿海成為了新的發展契機,全國各地的人才向東南沿海匯聚,其中自然也包括東北地區。
東北從重工業基地變成了老工業基地,雖然說東北沒變但是形勢變了,經濟發展的重心發生了偏移,當沿海地區逐步發展起來之後,振興衰落的東北自然也被提上日程。可是東北一大先天性缺陷擺在了面前,沒有向東的出海口嚴重阻礙了東北海洋貿易的發展。
當時東亞地區發展最迅猛的便是日韓,其實東北距離日韓的直線距離非常近,如果從東部的吉林有出海口,那麼東北或許就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而遼寧雖然從遼東半島的大連港可以出海,但是經渤海繞黃海韓國再至日本距離更遠,相比於上海所在的長三角地區明顯優勢不足。
所以在東北區位優勢發生轉換成為劣勢之後,又在大的經濟形勢的影響之下,東北人才流失越來越嚴重,經濟發展越來越缺乏動力,而國家的扶持在新的歷史時期也不能一味的一直偏向東北。
振興東北多項舉措下,東北依舊沒有實現往日神采,那如今東北振興的道路究竟在何方?
自從90年代振興東北的戰略被正式提出以來,國家其實給予了東北很多扶植政策,主要方向也是提振重工業的發展活力,但是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單純的重工業並不能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全部,創新技術和高科技行業才是未開發展方向。
所以與其說東北衰落了不如說東北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東北的衰落是東南沿海地區發展迅速比照出來的,所以國家的2015年又提出了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但是不管怎樣都不可能再次讓東北成為佔中國經濟絕大部分份額的地區,這是當下經濟形勢的必然。
振興東北和開發大西北和大西南一樣,是在東南沿海地區發展起來之後,實現全國均衡發展的戰略。但一直以來都會覺得振興東北不成功,卻從來沒有說發展發大西南、大西北不成功,這是因為東北曾經的起點太高,如今的東北只是變得平常而已。
有人會說如今東北的經濟已經落到了全國末尾,事實上如果將東北作為一個整體區塊,是很難與各省做比較的,如果單看省份2021年的GDP排名吉林和黑龍江分別排到了25和26位,真的是一對難兄難弟只比甘肅寧夏好一點點,但是另外一個東北的省份遼寧雖然沒有多優秀,但是排到了17位的中等程度,其實非常明顯的就是遼寧的區位優勢更好,可以發展海洋貿易。
而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也並不是一味追求GDP的增長,而是東北在面臨東亞的重要戰略地位,以及作為工業基地以備不時之需的重要作用,至於經濟發展只要人民生活幸福小康,是否一定要在中國經濟格局中佔有主導地位則沒有那麼重要,而且對於發展方向東北一定自己找準定位,比如從18年開始國家將東北定義為國家糧倉,就是對東北的一次重新塑造,也是東北發展的另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