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個時候擠公交車,絕對是個重體力活

北京七八十年代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就是公交車,月票在使用期內,可以不限次數的使用。七十年代早中期的地鐵乘客,尤其是上下班時間,可以說就是在石景山區上班的首鋼工人他她們的班車。八十年代中後期的地鐵月票也是一票難求,只有住家(現在的二環路以外住家的職工)距離單位較遠的職工,才能在單位申請辦地鐵月票。聽說10元的地鐵月票,一個卡黑市就要百八十元,之後還有一關,就是在地鐵月票的照片上蓋章,不蓋章也換不了月票。

坐公交車被擠成紙片人,估計就是那個時候傳下來的說法。上下班的時間,個子矮一個的乘客,不用扶著,也倒不了。我那個時候還好,因為住家距離單位較近,自行車慢慢騎10分鐘肯定到,冬季趕上下大雪,步行20分鐘也遲不了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時候學徒工給報銷月票,也是經常坐公交車,因為當時是兩班倒,正好避開了社會上的上下班的時間。

尤其是下大夜班,早晨6點多一點,公交車上乘客極少,單位里的一個老同事40多歲,我們管他叫三哥。他跟我們打賭,坐公交車可以名正言順地免費乘坐,另一個同事(也是學徒工)跟他打的賭,說不可能。早晨5_6點坐公交車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有月票的職工。售票員的票夾里除了車票和紅蘭鉛筆,只有幾元的零錢。同事大大方方地拿出來10元錢,要買1張5分的車票,售票員還會自責地說,找不開。(心裡不定怎麼罵)[捂臉][捂臉][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