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流亡小朝廷紀事之一百零六

釣魚城之戰,擊殺蒙古大汗蒙哥,挽救了半個世界,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中國,對後世的影響深遠。

首先,遠在大馬士革的伊利汗旭烈兀(1264年封)正要率領蒙古大軍遠征非州,只派他的前鋒怯的不花率2萬人去進攻埃及。他急速東返蒙古爭奪汗位。結果怯得不花被打敗。旭烈兀停留在波斯(今伊朗)。從此以後,蒙古人再也沒有繼續往非州發過進攻,挽救了非州。

孛兒只斤•旭烈兀(1217一1265年),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第六子,與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為同母兄弟,母為唆魯合貼尼。

旭烈兀18歲時隨堂兄拔都遠征,攻至匈牙利境內。貴由汗死後,旭烈兀聯合拔都等積極擁戴長兄繼承汗位。

1253年,奉命進行第三次西征,於1259年率主力西征波斯,滅木刺夷國。1258年,攻破巴格達,擒獲阿拔王哈里發,滅阿拉伯帝國,震動伊斯蘭世界。1259年,進攻敘利亞,組成了蒙古一拉丁同盟,連破阿勒頗、大馬士革,兵鋒直抵加沙。使敘利亞阿尤布王朝滅亡。此時,旭烈兀伊利汗國統治著東亞、西亞,從印度到地中海廣闊地域。

得知蒙哥汗死訊,行至波斯知道四哥忽必烈與七弟阿里不哥爭位白熱化,初見分曉,他停止返回,知時務間接頃向於忽必烈。

1262年,又與欽察汗別兒哥爭奪外高加索,以失敗告終。晚年致力對伊利汗國統治。1265年去世,享年48歲,葬在烏兒米亞湖中的塔刺島上。

旭烈兀對伊利汗國的統治,改變了改變了政治版圖,教派力量的對比,影響了歐亞各地,乃至非州。後脫離了元朝。但和元朝不可緊密的聯繫,使絲綢之路暢通無阻,加快了中國「四大發明西傳制度。而回回炮,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曆法等也傳到中國,實現西亞與中華文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