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不論男女皆長發及腰,想必當時梳洗頭髮是一件挺繁雜的事情,要經過劈柴、點火、燒水、洗髮、擦乾、梳理等工序,那古人究竟是用啥洗髮的,本文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洗髮的朝廷規定
現在關係調侃時有這樣一句話:你是值得我洗髮出門的人,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對於洗髮後會友都是同樣的重視,背後原因是深受儒家禮教的影響。
周朝時,當時社會對於神靈崇拜有很高的信仰度,所以在祭祀神靈時通常會沐浴戒齋,慢慢就形成了「三日一沐、五日一浴」的社會上層生活習慣。東漢《說文解字》中:「沐,擢髮也;浴,灑身也。」,從而可看出古時候沐為洗髮,浴為洗身。
圖片來源於網路
《漢律》中曾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浴。」,當時洗澡這等隱私之事也被納為朝廷規定,可見朝廷對沐浴的重視程度,相傳衛子夫就因一頭秀髮而被漢武帝劉徹喜愛,最後成為了皇后。
圖片來源於網路,衛子夫
二、古代洗髮水
既然古人重視洗髮,那想必古人也費盡心思研發了多種洗髮用品。
1)皂角
皂角也稱「皂莢」,是將泡過的皂莢在水盆里加水反覆揉搓或硬物砸碎,待水略粘稠後撈出雜質後就成了天然草本洗髮水了。唐代時就已有文字記載皂角洗髮,據說皂角洗髮水具有去污、烏髮養發的功效,但因皂角生長地域窄且洗髮後氣味稍微比較刺激,慢慢就被其他洗髮水替代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皂角
2)無患子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意思是無患子果實製作的洗髮品不單洗頭,還可洗身,效果比皂莢更好。
圖片來源於網路,無患子
3)木槿葉
木槿葉洗髮水因其功效與皂角洗髮水類似,但氣味更加清爽,也就成了皂角替代品,其製作方式和皂角大同小異。
圖片來源於網路,木槿
4)茶枯
古人把油茶籽榨油後殘渣壓制形成茶枯餅,浸泡於水中也可當洗髮水使用,在當時茶枯洗髮去污能力比較出眾。
圖片來源於網路,油茶籽
5)草木灰
草木灰是指稻草、麥稈做飯等燒成灰後加水攪拌過濾,過濾後的溶液就成了洗髮水,因鹼性具有較好的去油效果。春節戰國的典籍《禮記·內則》記載:「冠帶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當時草木灰就拿來當清潔劑。後續草木灰無疑是古人使用範圍最廣的洗髮用品,因其製作簡單且平民百姓獲取較為容易。
圖片來源於網路,草木灰
6)淘米水
西漢《禮記》玉藻篇里有記載:「沐稷而靧粱,櫛用椫櫛,發晞用象櫛,進禨進羞,工乃升歌。」,從而可以看出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有用粟米等淘洗的水來洗髮,有較好的養發功效,現在瑤族有些地方依然用淘米水洗髮。
圖片來源於網路,淘米水
三、古代梳子
古人對於梳頭髮也是很重視的。大文豪蘇軾就曾因脫髮而困擾,名醫告誡其多梳發可防脫髮,以及南宋詩人陸遊因多年梳發習慣而晚年依舊一頭烏髮的故事。
很多醫學典籍中都有記載梳發的重要性,如《黃帝內經》中「一日三篦,發須稠密」、《養生論》中「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及明朝養生著錄《修齡要指》中「十六宜」的第一宜「發宜常梳」。
圖片來源於網路
既然古人重視梳發,那想必要提到古人所用的梳子是啥樣式的。古人用的梳子概稱為「櫛」,也是梳篦兩字的合稱,齒稀一點的叫「梳」,齒密一點的則叫「篦」。
圖片來源於網路,商 獸面紋玉梳
圖片來源於網路,東漢 鑲金玉梳
圖片來源於網路,唐 玉花鳥紋梳
圖片來源於網路,南宋 纏枝牡丹紋玉梳
圖片來源於網路,清 描金夔龍鳳象牙什錦梳具
古人對梳子的材質也很講究。宮廷貴族善用天然犀牛角製成的「犀梳」,因其清熱解毒,可以緩解頭痛。
圖片來源於網路,唐 犀角梳
民間百姓則用「牛羊角梳」代替珍貴的犀梳。《本草綱目》中特別推薦了「黃楊木梳」,原因是「其木緊膩,作梳、剜、印最良」。有說法是長期使用木梳不僅可以暢通經脈、清腦提神,對失眠、脫髮也有緩解的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路,西漢 黃楊木梳
圖片來源於網路,宋 半月形包金木梳
圖片來源於網路,南宋 竹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