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田文曾經出使楚國,楚王送給他一張象牙雕飾的床。孟嘗君很喜歡,就派手下登徒直將象牙床先行押送回國。登徒直接到這個任務就非常擔心,於是他找到孟嘗君的門人公孫戌:「公孫老哥啊,有個事情求您。這象牙床價值千金,太貴重了,如果押送過程中弄壞一點,把老婆孩子賣了我都賠不起。如果您能想辦法讓我免除這次押運任務,我就把家傳寶劍送給您,您看怎麼樣?」
公孫戌一聽連聲說:「老弟放心,這件事一點都不難,包在我的身上了。」然後他就跑去拜見孟嘗君田文,並對孟嘗君說:「主上,之所以有那麼多的小國願意讓您當宰相,就是因為您能救助弱小貧窮的人、能為後嗣斷絕的人找到繼承人延續香火,大家都是欣賞您的仁義,仰慕您的廉潔。現在您接受了楚王的象牙床,接下來您即將拜訪的國家用什麼來招待您呢?」孟嘗君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派人把象牙床還給楚王。公孫戌看目的達到,一轉身屁顛屁顛的就往外跑,準備去跟登徒直討要大寶劍去了,你沒看錯,他是直接跑起來了。孟嘗君這個人太聰明了,一看就知道裡面有事,於是就派人把公孫戌趕緊叫回來,此時公孫戌還沒跑出孟嘗君院子的小門。孟嘗君問公孫戌:「你怎麼這麼興高采烈的,是不是有什麼我不知道的事啊?」公孫戌趕緊跟孟嘗君說了實話,孟嘗君哈哈大笑,讓人在大門口掛了一塊木板,上面寫著:「凡是可以幫我揚名立萬的、能糾正我田文過錯的,哪怕是收了別人的賄賂也不要緊,趕緊進來提意見。」
司馬光評價:孟嘗君的表現就是善於聽取意見的正確打開方式了。只要意見是好的,即使提意見的人別有目的,也要聽取,更何況是盡忠無私的人提的意見呢!
司馬光這個故事講的非常好,人在聽取意見的時候,經常只會聽取自己想聽的和自己認為對的意見,與自己心理預期不符的通常是聽不進去的。同時經常會犯的錯誤還有把人貼標籤,對於自認為是好人的意見就認真的聽取,對於自己認為是壞人的意見大多會忽略,如果提意見的人別有用心也會先入為主的就連他的意見也完全否定。當然這些是不對的,人在職場中想走的遠就要更多的使用理性來判斷事情的對錯而不是情緒。當然這很難做到。
司馬光寫資治通鑒是想教導宋朝皇帝如何做一個好皇帝,這個故事裡他也夾帶私貨,文人群體有一個特別經典的傳統,那就是「文死諫」,特別是那群不幹活光挑刺的人更喜歡。相對於政敵王安石司馬光所在的政黨是相對來說喜歡提意見的,司馬光的意思是讓宋朝皇帝多聽他們的意見,雖然他們別有用心。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明朝是最喜歡玩彈劾的,都玩出花來了、玩出了新天際。
宋朝的純文人跟其他朝代的純文人有一樣的毛病,說難聽的叫巧言令色、偷換概念。舉個例子,雖然我很喜歡歐陽修,但是對於他寫的《朋黨論》就不敢苟同了,在皇權體系下,朋黨是種弊遠遠大於利的群體,但是歐陽修就引經據典說他們這群君子搞朋黨不但無害、還利國利民。他的邏輯也很清晰,那就是他們這群讀聖賢書的君子做什麼都是對的,朋黨是對的、文字獄是對的、放個屁都是香的,但是如果不是他們來搞,那就都是禍國殃民。司馬光的這種夾帶是在《資治通鑒》里到處都是,要仔細甄別。
還有一個引申,那就是提意見的時候,千萬別學宋朝這些文人,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就啥都說,能做到孟嘗君這樣虛心納諫的人不多,提意見一定要講方式方法,不然很容易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