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有句俗語說得好:「傻瓜當不了將軍和間諜。」
與諜戰劇中的間諜形象類似,現實中真正的間諜往往沉默寡言、善於偽裝自己,一般人很難識破。不論是兩軍交戰,亦或兩個國家之間的暗自較量,間諜總會充當重要角色。他們會利用自己的智慧、過人的本領,不動聲色地獲取敵方情報,從而為己方爭取最大利益。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國共兩黨從合作到對立,再從對立到合作,最後再次對立,期間湧現出不少間諜一般的人物。
而今天要講的講的沈之岳,便是國共兩黨諜戰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
沈之岳是一個「雙面間諜」,他巧妙而自然地斡旋在國共兩黨之間數年之久,反覆切換,遊刃有餘。由於他慣會偽裝,沉默寡言,因此他的身份一度成謎,有人說他是國民黨的王牌特工,也有人說他是共產黨的「紅色特工」。
但隱藏再深的間諜也會露餡,1938年,沈之岳給毛澤東點煙時的一個舉動,引起毛澤東的警覺和懷疑,隨即便將其調離自己身邊。
那麼,沈之岳在點煙時做出了什麼舉動,引起了毛主席的警覺?
他又是如何潛伏到延安的?最後他又落得個什麼樣的下場?
- 留在延安
1938年春天,毛澤東邀著名學者蕭致平教授前來訪問延安。
沈之岳偽裝成蕭致平教授的助手,並化名為「沈輝」,跟隨教授一起來了這裡。一個月後,蕭致平教授準備離開之際,沈之岳卻在心裡不停盤算著小算盤——他並不想走。
為了留在延安,沈之岳向延安方面上級領導請示參加革命,看著彷彿真是一名志向遠大的有志青年。按照慣例,參加革命的人需要經過嚴格政審這一環節,這點沈之岳是胸有成竹的,因為早在他來到延安之前,上司戴笠便已經為他安排好了一切。
於是,經過一番嚴格的審查,身份被全套偽裝的他僥倖地混了過去,留在了延安。
就這樣,沈之岳「加入」了革命。
說起來,沈之岳與共產黨之間有著很大的淵源,這還要從前些年開始說起。
1933年,20歲的沈之岳順利考入復旦大學讀書。那是他第一次來到繁華的大都市上海,這裡有無數進步人士聚集,有許多新的領域等著他去探索。在同學的影響下,沈之岳積极參加工人運動,還參與了浦東煤炭公司工人罷工運動。
沈之岳原本以為自己有朝一日會加入共產黨的隊伍,但卻因為一件事,而陰差陽錯地被戴笠賞識並重用。真是造化弄人啊。
那麼,這件事究竟是什麼事呢?
原來,沈之岳參與工人罷工後被國民黨抓了起來,在監獄裡,他目睹了自己的同學被嚴刑拷打,義憤填膺的他忍不住暗地裡對國民黨破口大罵。但沈之岳隨機應變的能力很強,等國民黨審問到他的時候,他隻字不提共產黨,還謊稱自己是某一國民黨高層的遠房親戚。
審問沈之岳的特務一時之間竟分不清真假,也不敢隨便對他動刑,萬一他真的是國民黨高層的親戚,到時候沒法交代了。於是,沈之岳最終免受了皮肉之苦。
儘管沈之岳瞞過了審問的人,可特務處處長把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裡,他一眼就看出了沈之岳的小把戲,但他沒有拆穿,而是將這件事原原本本地講給了戴笠聽。
特務處處長對沈之岳的反應、膽識十分欣賞,他在戴笠面前毫不吝嗇地表達了自己對沈之岳的欣賞。聽完後,戴笠也覺得沈之岳是個搞特務的材料,於是便說服沈之岳加入軍統。
由於革命思想不夠堅定,在戴笠的勸說下,沈之岳最終還是加入了軍統。
對沈之岳來說,戴笠算得上是「伯樂」了,畢竟是戴笠將他從監獄裡撈了出來,他還是感激這份恩情的。就這樣,沈之岳因戴笠的賞識加入了國民黨。
後來,戴笠還送他到浙江警察學校深造。在此期間,沈之岳偶爾還會閱讀馬列著作,這也得到了戴笠的默許,因為戴笠對他之後的去向早有打算。戴笠心想,熟悉馬列著作的特務,混入共產黨也會更難被發現,沈之岳去再合適不過了。
于是之後,沈之岳便在戴笠的安排下順利混入了延安。
這便是上文中所提到的那一幕。
那麼,混入延安後,沈之岳又是如何到毛主席身邊的呢?
沈之岳被調到毛主席身邊工作
沈之岳留在延安後,被安排在抗日軍政大學工作。
他工作起來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生活也艱苦樸素,完全不似一些國民黨人驕奢淫逸的作風。經過長時間接觸,沈之岳的表現迎來了許多讚賞,就連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康生都說:
沈之岳是國統區來延安青年的表率。
從那以後,康生部長對沈之岳十分看重,沈之岳也經常向康生部長討教一些馬列主義的問題。之後,沈之岳成長得非常快,不久後就順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如果沒有人提出來,恐怕沒有任何人會覺得這個聰明上進、艱苦樸素的「沈輝」是國民黨特工,但實際上他的確是。沈之岳表面上工作兢兢業業,背地裡卻在搜集中共中央重要情報。
來到延安之前,戴笠給沈之岳兩項任務,一項任務是秘密搜集情報,另一項任務是尋找機會刺殺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高級領導人。
第一項任務對沈之岳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可第二項就可謂是難上加難了。
當時為了防範國民黨特務的暗殺,延安方面警惕心很強,還成立了中央警衛營,沈之岳根本無法接近;再者,沈之岳單槍匹馬在延安無人支援,難以實施周密的計劃。沈之岳認為,自己只要長期潛伏下去獲取情報即可,刺殺任務不急於一時。
此後,沈之岳憑藉「工作上表現優異,私下裡為人質樸」的表現,他得到了一個近距離接觸毛澤東的機會——擔任毛澤東的秘書。
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沈之岳十分詫異,因為這完全在他的計劃之外,他沒想到這麼快就可以見到中共高級領導人毛澤東了。這讓沈之岳不得不調整自己原本的計劃。
就這樣,沈之岳順利來到了毛澤東身邊工作。
打入延安內部這麼久,這還是沈之岳第一次與毛澤東近距離接觸,他既緊張又興奮。然而,讓沈之岳沒想到的是,一向滴水不漏的他還是在毛澤東面前露出了馬腳。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一個小小的舉動引起警覺
毛主席在工作時有一個特殊的癖好——抽煙。
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毛主席在工作時深吸一口煙,吐出煙霧,然後煙霧逐漸消散的場景,其實這些都是在現實中有跡可循的。毛主席十分嗜好抽煙,有的時候一天能抽好幾包,沈之岳就是在毛主席抽煙的時候,因為一個小小的舉動被毛主席發覺了異常。
那天,毛主席正在專心工作,只見他拿出口袋裡的煙一個接著一個抽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口袋裡的煙被抽完了,一旁的沈之岳看到後,立刻從自己口袋裡掏出一支煙遞了過去。
原來,沈之岳早就打聽到了毛主席的喜好,不抽煙的他口袋裡一直放著主席愛抽的香煙。
毛主席看到了沈之岳遞來的香煙,沒多想就接了過去。為了配合毛主席,沈之岳也給自己點上了一支香煙,若無其事地抽了起來。就這樣,兩人一起抽著煙,還聊了許多。
聊天的過程中,毛主席突然注意到沈之岳拿煙的姿勢很不自然,根本不像是長期吸煙的人。
毛主席盯著沈之岳拿著香煙的手指看了許久,怎麼看怎麼彆扭,接著又看了看他故意模仿別人吐出煙霧的樣子,毛澤東斷定,真正抽煙的人是不會刻意假裝去抽煙的,沈之岳不會抽煙。
此時沈之岳還沒有意識到毛澤東對自己的懷疑,還在學著毛澤東的樣子抽煙。毛主席立刻察覺到不沈之岳有問題,於是隨即悄無聲息地將沈之岳調走了。
通過這次調動,沈之岳隱約感覺到,毛澤東已經對自己產生了疑心。從這件事以後,沈之岳行事越來越低調,他更加註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出了紕漏。
然而,沈之岳心裡還是十分擔心,面對周圍的平靜,沈之岳反而越來越坐不住了。
國民黨特工不止有沈之岳一人,只是他們都混入了不同的地方,沒有接過頭,彼此也都不知道對方的情況。一日,沈之岳突然在自己住處的榆樹旁發現了當初毛人鳳定下的標記,仔細查看了一番,果然,他發現了一張紙條上寫有的暗語。
暗語內容是:次日中午去甘泉縣杜甫祠堂一晤。
這張紙條的出現讓沈之岳不知所措,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心想,這萬一這是共產黨為了試探他而設下的圈套呢?如果他貿然前往,豈不是自投羅網?
那天晚上,這張紙條讓沈之岳徹夜難眠,他不知道第二天是否要去赴約。左思右想,沈之岳最終還是沒有去赴約,這也讓這件事暫時告一段落。
後來,陝甘寧邊區發現一個可疑的僧人,經過一番審問才知道他的名字叫孟知荃,是軍統特務,已經在延安當了兩年的卧底。後來在審問中得知,他們的接頭人是國民黨的一名高級特工,他們也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實際上,這個人就是正潛伏在延安的沈之岳。
當沈之岳得知孟知荃被捉後,他恍然大悟,慶幸自己當初沒有去赴約,因此也躲過了一劫。就這樣,沈之岳在延安潛伏了兩年的時間,期間一直沒有被發現。
不得不說,沈之岳的偽裝能力極強。
那麼,他最終結局如何呢?
- 多年後,沈之岳回北京治病
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沈之岳跟隨蔣介石逃到了台灣。
在台灣期間,蔣介石最擔心的莫過於蔣家祖墳了,當初他不顧一切派人去破壞毛澤東的祖墳,如今十分擔心共產黨會因此報復。
然而,蔣介石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毛主席不僅沒有下令破壞蔣氏故里,還呼籲大家積極保護,為的是讓蔣介石時刻銘記家鄉的根在哪裡。
沈之岳深知蔣介石思鄉心切,他特意派人去蔣介石老家拍了許多照片並交給了蔣介石。看到家鄉的一切都還在,蔣介石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這件事之後,蔣介石對沈之岳的做法十分滿意,於是開始格外器重沈之岳。直到後來蔣介石去世,沈之岳也始終負責輔佐其子蔣經國。
作為特務系統的元老級人物,沈之岳也算是備受倚重了。
1990年,沈之岳被確診為「前列腺癌」,後來病情逐漸惡化。在家人的勸說下,沈之岳來到了北京治病,據說鄧小平、楊尚昆還親自接待了他。
但與病魔經過了幾年的抗爭,沈之岳最終還是離開了。1994年2月14日,沈之岳於台北病逝,終年82歲。據稱沈之岳去世後,張愛萍將軍曾這樣評價他:
「智勇雙全,治國有方,一事二主,兩邊無傷」。
由此可見,沈之岳在國共兩黨之間稱得上是傳奇一般的人物,於兩黨之間來回遊走而毫髮無傷,引起後世對他的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