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時期,北京弄新文化運動的,我見過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周作人等,就是沒有見過魯迅!」
這是毛主席在上世紀30年代對著名作家馮雪峰說過的一句話。
眾所周知,毛主席和魯迅一生心連心,雖然不曾謀面但心有靈犀,而馮雪峰便是他們之間溝通的橋樑,幾十年來一直被傳為佳話。
圖|魯迅
我們只談魯迅好不好?
馮雪峰是魯迅的老鄉,1903年出生在浙江省義烏,原名叫福春,有祝福美好之意。
馮雪峰擅長寫詩,早在毛澤東還在北大期間,馮雪峰就和汪靜之等人出版了詩集《湖畔》從而開始進入了現代詩壇,小有名氣。
秋收起義前,蔣介石發動了「412」政變,李大釗同志慘遭殺害,面對如此恐怖的社會環境,馮雪峰依然決定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便認識了柔石先生。
得知馮雪峰是個仁人志士,便把介紹給魯迅,從此馮雪峰便成為了魯迅的好學生,甚至成為了魯迅先生最親密的戰友。
圖 | 馮雪峰(前排左一)與魯迅合影
魯迅先生的學生中,比較出名的除了蕭紅蕭軍,恐怕就只有馮雪峰了,但馮雪峰膽子大常常在文壇寫一些抨擊國民黨的文章,多次遭到特務的通緝。
1933年,馮雪峰再次在文壇活躍,他還擔任了中共江蘇省宣傳部部長,不料被叛徒出賣,危在旦夕,當時周恩來同志得知馮雪峰有危險,決定讓馮雪峰馬上到中央蘇區避險。
當時的社會背景是,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的紅軍進行了多次「圍剿」,甚至是不惜一切代價頻繁用飛機轟炸。而上海,尤其是顧順章叛變後,很多中央的同志都來到了蘇區,包括周恩來和博古等人。
這年年底,馮雪峰秘密從上海出發,經過福建最後到達江西瑞金。
圖 | 1934年,毛澤東(左一)和警衛員在江西瑞金
中央的同志得知來了一位大作家,便委以重任,讓馮雪峰擔任中央黨校的副校長,在此期間,馮雪峰和毛主席進行過多次交心的談話。
毛主席本是紅軍中的頂樑柱,掌握紅軍的軍權,但此時的他一直被博古等人排擠,多次被免去軍事職務,但依然是中央政府主席。
毛主席儘管被罷職,但在政府工作上依然兢兢業業,不僅做了大量的調查,還努力抓經濟和文化事業,這時候正好馮雪峰來到瑞金。
在當時的蘇區,因為白色恐怖的籠罩,接受外界的消息十分的艱難,甚至想要獲取一張報紙都極其不易,賀子珍在山下給毛主席帶回來的基本都是過時的舊報紙。
面對這樣的困境,毛主席決定約馮雪峰談話,以便了解上海的情況,他們兩個人不僅是同志,而且還是一年如故的「詩友」。
在見馮雪峰前,秘書曾告訴毛主席,馮雪峰是魯迅的學生,和魯迅的關係很好。這讓毛主席十分欣慰,雖然沒見過魯迅,但毛主席多次拜讀魯迅的大作,和魯迅文章中的看法不謀而合。
毛主席還沒有去找馮雪峰,馮雪峰便登門拜訪,毛主席高興地對警衛員說:「快去準備好吃的。」
所以在和馮雪峰的一次談話中,毛主席有趣地說:「馮雪峰同志,今天我們約法三章,一不說瓜果蔬菜,二不說地主惡霸,我們只說魯迅。」
那天晚上,毛主席和馮雪峰來了一場空前的對話,兩個人的話題只圍繞一個人,那就是魯迅。
這次談話讓馮雪峰大為震驚,他沒有想到毛主席居然如此懂得魯迅,就好像在魯迅身邊生活著一樣。
毛主席說:「我在湖南一師就讀過魯迅的文章,後來還讀過魯迅的《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等,阿Q是個出身落後的農民,缺點也多,但他要求革命啊。」
毛主席的觀點十分中立,他說魯迅對群眾的也有估計不足的地方,他看到農民的要求,毫不留情地批評了阿Q。
馮雪峰問毛主席原因,毛主席笑著說,我們共產黨人和紅軍幹部,其實一樣,對群眾的要求有時候不理會,應該讀一讀《阿Q正傳》。
馮雪峰從毛主席的話中聽出了大概意思,在艱苦的蘇區,想要買一本書都是極其奢侈的事情,更別說魯迅的書籍了。
從這天開始,馮雪峰就決定想點辦法,把一些有用的書籍都弄到蘇區。
那天毛主席靠在床邊,慢慢地卷著自己的旱煙,馮雪峰說:「主席,你是不知道,魯迅先生身處險境,不想去上海,也不想去蘇聯,認為在自己的崗位上,總能打上那麼一兩槍。」
毛主席聽到馮雪峰的話,感慨地說:「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啊,他一個人在緊要關頭,敢於挺身而出,我們民族幾千年來,要是都有魯迅的性格就好了。」
難怪毛主席曾說,他和魯迅先生的心是相通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毛主席多次給魯迅傳話,期間都是馮雪峰代為傳達,這也促成了毛主席和馮雪峰之間深厚的革命情誼。
你幫我帶個禮物
其實早在1918年,毛主席就對魯迅佩服至極,甚至把魯迅當做自己的偶像。
青年毛澤東從湖南一師畢業後,在楊昌濟的推薦下進入北大圖書館工作,在這裡認識了李大釗。
魯迅與《狂人日記》(劇照)
李大釗看到毛澤東如此喜歡看書,便說:「原來你就是那個湖南青年毛潤之。」隨後在李大釗的推薦下,還認識了陳獨秀和邵飄萍等人。
當時的魯迅筆耕不輟,他是《新青年》雜誌的主筆,正在閉門創作小說《狂人日記》,毛澤東多次登門拜訪各位老師,但就是沒有見過魯迅,成為了一個小遺憾。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動撤出江西,開始了艱難的長征之路,在長征路上因為條件艱苦,毛主席很少見到馮雪峰,等到戰士們繳獲到了好煙,便讓警衛員送一點過去。
1935年,紅軍戰勝了一切困難,馬上達到陝北,馮雪峰決定一定要把這個消息告訴魯迅先生。但隨之而來的是噩耗,瞿秋白英勇就義,馮雪峰悲痛不已。
毛主席說:「不僅是你失去了一個好朋友,我也失去了一個好朋友。」
馮雪峰是一個文人,但是在毛主席的影響下,馮雪峰不僅可以跟隨部隊出發,還能打游擊,毛主席在一次大會上就說:「誰說書生不能打仗呢?我看馮雪峰就會打游擊。」
這讓馮雪峰不禁想起,幾年前魯迅先生第一次聽說毛澤東領導千軍萬馬,感慨地對茅盾等文人說:「我在北大就聽李大釗說過毛澤東,只知道是個白面書生,沒想到現在居然領導千軍萬馬。」
作為前輩,魯迅對毛澤東的敬佩也是由心而生的。
1936年初,為了共赴國難聯合抗日,國共兩黨秘密談判,為了在上海建立秘密黨組織,組織上決定讓一個熟悉的人前去。
當時周恩來等人都認為馮雪峰比較合適,他對那面的環境熟悉,而且可以動員魯迅先生。
當時馮雪峰在上海有四個任務:第一是外交工作,他要和南京方面聯繫,盡量促成抗日。第二,是要和上海的文人等人,傳達一致抗日的想法。第三,建立上海黨組織,得到魯迅先生的支持。第四,便是發揮馮雪峰的長處,大量寫文章。
對此毛主席還專門給馮雪峰寫過一封信,從歷史資料中看,馮雪峰在上海期間,出色地完成了黨中央交給他的工作,並且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因為身在上海,馮雪峰和魯迅先生的交流就更多了,馮雪峰迴到上海後,馬上和魯迅等人取得聯繫,表明了毛主席的想法,魯迅對建立上海秘密地下交通站十分支持。
馮雪峰還把紅軍在長征路上的事情給魯迅講了很多,魯迅先生高興地說:「太好了,我也有了創作素材了,可以寫一個中篇。」
馮雪峰迴憶,每次魯迅聽到毛主席的故事,就覺得特別振奮,魯迅總是不知不覺地流露出對毛主席的親切和信任。
「你幫我給毛主席帶個禮物。」
馮雪峰臨走時,魯迅還專門委託馮雪峰,給毛主席和周恩來等人帶去了禮物,那是魯迅在病重所編寫的瞿秋白《海上述林》還有一個很大的金華火腿,對於貧困的延安來說,這無疑是最寶貴的禮物了。
魯迅特別說明,並告訴馮雪峰,這是送給「M」的,實際上說的就是毛主席。
這點馮雪峰在1968年寫的回憶材料里證實了這件事,他寫道:
在魯迅逝世前不久,大概是1936年9月底,我曾送一隻金華火腿和三罐或五罐白錫包香煙,一二十條圍巾到西安轉延安。
除了帶來這些,馮雪峰還帶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魯迅因為長期用筆戰鬥,身體越來越不好,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還沒有幾個月,1936年10月,魯迅在上海病逝,在臨終前還在堅持創作,在去世前幾天剛剛寫完了《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魯迅去世的消息震驚了延安,尤其是毛主席,得知魯迅去世,毛主席馬上在延安組織悼念活動,並委託馮雪峰去上海,進行大規模的抗日救亡活動。
在魯迅先生的治喪委員會名單中,馮雪峰還把毛主席的名字加了進去,可以說在這幾百人中,毛主席是唯一一個沒有見過魯迅的人。
也就是在這次去上海,馮雪峰千方百計找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並趁著有人去莫斯科之際,把這兩個在上海流浪的孩子秘密送到了蘇聯。
兩年後有人從蘇聯帶回來了兩個孩子的照片,毛主席得知這兩個孩子還好好活著,激動不已,作為父親他熱淚盈眶,心裡對馮雪峰等人是滿滿的感激之情。
然而噩耗傳來,皖南事變後,馮雪峰同志在家中不幸被捕,敵人問他到底是不是共產黨,馮雪峰沒有說一個字,他說:「要殺要剮隨便。」
毛主席得知馮雪峰被捕,馬上和陳雲等人商量,一定要把馮雪峰救出來。
當時董必武先生找到了我黨做統戰工作的胡秋原,胡秋原動用了各種關係,最後讓《前線日報》的同志去監獄營救,這才把馮雪峰救了出來。
出獄後,有人建議他馬上去延安避難,馮雪峰表示,是毛主席救了他,他不會這麼輕易怕死的。
當時正是重慶談判時期,馮雪峰秘密潛伏在重慶,搜刮國民黨的情報,一有風吹草動就彙報給周恩來,讓蔣介石的各種小算盤都沒有得逞。
作為一個文人,馮雪峰完全可以和柳亞子等人一樣,做一個民主人士,在一起詩詞歌賦,喝喝茶聊聊天,但馮雪峰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戰士,他堅信在毛主席的帶領下,我們一定會取得革命的勝利。
馮雪峰:毛主席是當之無愧的領袖
國共談判破裂後,內戰爆發,毛主席在延安期間,馮雪峰多次去送書,大多數都是魯迅先生的作品。
毛主席說:「魯迅的書應該讓每個人都讀一讀。」對此毛主席還專門說過:「我沒有《魯迅全集》,有的是幾本零散的,《朝花夕拾》也在內,遍尋都不見了。」足以見毛主席對魯迅作品的喜愛。
但槍林彈雨,血雨腥風,可以看到魯迅的書這是一件難事,多虧了馮雪峰的幫助。
新中國成立後,馮雪峰出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以及魯迅著作編刊社社長兼總編,這是毛主席對馮雪峰的高度信任。
可以肯定的是,馮雪峰是有才的,他的《真實之歌》曾得到過毛主席的誇讚,毛主席說:「好多年沒有看到過這樣好的作品了。」
比起丁玲,馮雪峰的才氣可謂略佔上風,或許這也是丁玲愛上馮雪峰的原因,有人問過丁玲,你最懷念什麼人?
丁玲坦白說:「我最懷念的是雪峰。」早在1927年和馮雪峰相識後,丁玲就對馮雪峰一見鍾情,她說:「這是我第一次看上的人。」
或許正是因為馮雪峰的影響,丁玲在文學創作上也是劍走偏鋒,甚至冒著危險要去戰場上尋找素材,難怪毛主席還專門寫詩誇讚: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1950年後,馮雪峰被調入北京工作,他先後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文藝報》主編等職。
有人問馮雪峰,毛主席在你心中是個什麼樣的人,馮雪峰說:「毛主席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還是偉大戰略家,詩人,他往往可以力挽狂瀾,拯救革命於危難之際,他是當之無愧的領袖,誰也不能和他相比。」
而最讓馮雪峰佩服的是毛主席對讀書這件事一生的摯愛,毛主席和馮雪峰多次談到的《阿Q正傳》毛主席十分喜歡。
比如1959年廬山開會期間,毛主席就在講話中談到《阿Q正傳》,他說:「對犯錯誤的同志要給條路走,不要像《阿Q正傳》上的假洋鬼子,不準別人革命。」
毛主席希望幹部們借鑒阿Q精神,好的要吸收,不好的要摒棄,他說:「《阿Q正傳》是一篇好小說,我勸過很多同志都看這篇小說,看過了再看一遍。」
《魯迅全集》出版後,毛主席馬上讓秘書張玉鳳去把這本書買回來,毛主席看了一遍又一遍,在書上都有他的批註,密密麻麻。
1961年在紀念魯迅80誕辰時,毛主席還連寫了兩首詩悼念魯迅:
其一
博大膽識鐵石堅,刀光劍影任翔旋。
龍華喋血不眠夜,猶制小詩賦管弦。
其二
鑒湖越台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
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
1974年後,毛主席的視力下降,眼睛出現了問題,為了讓毛主席看得更清楚,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印發了大字本的《魯迅全集》。
圖|晚年毛主席
當時為毛主席看病的醫生叫唐由之,毛主席得知這個名字馬上就想到了魯迅的詩句,他說:「你這個名字好啊,我猜你父親一定讀過魯迅的詩句。」
唐醫生不解,毛主席索性就默寫了下來,原來是魯迅先生的《悼楊銓》,其中有兩句就是: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從毛主席病重一直到逝世,那本大字本的《魯迅全集》一直擺在他的床頭,張玉鳳回憶,毛主席逝世後,他的桌子上還擺著翻開的大字本《魯迅全集》。
而和毛主席因為魯迅結緣的著名作家馮雪峰先生,在1976年1月校訂完《魯迅日記》後,因病逝世。
縱觀當時的文藝界,不僅是魯迅和馮雪峰,更有艾青、蕭軍、丁玲、周揚等文人墨客和毛主席關係很好,這不僅僅是因為毛主席也是一個偉大的作家,而是毛主席對文藝事業的關注。
對於馮雪峰來說,他們和毛主席不僅是戰友,是革命同志,是詩友,更是一種師長的關係,毛主席於他們來說,何嘗不是一位和藹的精神導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