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故宮|養心殿(4)

養心殿工字形布局

西暖閣為西次間和梢間,分前後兩室,前室西一為【三希堂】,東牆有小門通向中室【勤政親賢】。後部西室名為【長春書屋】,東室為【無倦齋】,乾隆年間改設佛堂,養心殿西耳殿為「梅塢」。

夾道中紫檀落地鏡和方窗

西暖閣東間為夾道,一邊是通往明間的門,靠西牆立一架紫檀落地穿衣鏡,北板牆上嵌有紫檀雕金線如意夾紗方窗,有門通後室。

勤政親賢室

勤政親賢殿雍正處理政務、批閱奏摺,召見軍機大臣和商討機密的地方。

室外板牆

為了保密,避免室內商討事宜被窺伺偷聽,室外抱廈柱間安裝了半截板牆。

勤政親賢匾額

室內上懸雍正親筆【勤政親賢】紙匾,意為皇帝要勤於政事和親近賢能的臣子。

【唯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楹聯

下掛楹聯【唯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是雍正手書,為室內最早墨跡。

這兩句話出自張蘊古唐太宗的《大寶箴》,原文說:「聖人受命,拯溺亨屯,歸罪於己,推恩於民。大明無偏照,至公無私親。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原意為聖人受天之命,皇帝是為了治理天下百姓,而不是讓天下百姓侍奉皇帝一人。

雍正將【故】字改為【唯】字,【不】字改為【豈】字,意思便變為「只有皇帝一人治理天下,豈有天下百姓為了侍奉一個皇帝。上聯凸顯皇帝「唯一人」的尊崇地位,下聯則說如果施政不得民心不順民意,就是皇帝的過失了。

乾隆御題藏經紙詩屏

匾額下掛乾隆御題詩屏。此屏尺寸碩大,帶如意頭銅倒環一對,混面雙陽線包錦邊框,屏心為乾隆帝御筆楷書十箴詩,每句皆以數字開頭,總結了為君施政需要遵循的要義,落款為乾隆癸酉,即乾隆十八年。

詩屏局部

此屏其屏心以小塊暗黃色紙張拼接而成,背面隱隱透出字跡,則可以推知所用紙為藏經紙。乾隆帝對藏經紙非常珍視,御筆書法多用此紙。但多為卷、冊等形式,在大型掛屏上使用極為少見。

養心殿四箴序

室內東牆掛乾隆手書《養心殿四箴序》上寫:「我皇考聖訓曰:敬天法祖,勤政親賢,事止四端,義該萬理。自古帝王莫不守此以治,違此以亂。」與室內匾額相互照應。

正大光明紙匾

西牆上懸掛有咸豐御筆「正大光明」匾,匾中上方為「咸豐御筆之寶」朱文印。

勤政親賢室內寶座

北牆設寶座,座旁左右為御案和文房四寶,西有板牆門和三希堂相通。雍正年間原陳設書格六架上玻璃拆去,其格子挪入裡屋。

雍正讀書圖

雍正每天5點左右起床,洗漱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書房恭讀《聖訓》和《實錄》,從中取法借鑒治國之道。清帝王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被稱為《聖訓》。新皇每日晨讀先皇「聖訓」一節,作為施政的座右銘。

雍正的「為君難」是要提醒自己身為皇帝責任重大,同時也激勵大臣知難而進,君臣同心同德,共同把國家治理好。

康雍乾三朝一百三十多年,常被稱為「康乾盛世」,承上啟下的雍正經常被落下。但雍正卻是這祖孫三人中最勤政的皇帝。他不出遊,不巡行,不圍獵,全年只休息元旦和生日兩天。短短十幾年,國庫充盈,這就是雍正的成績。

至此,養心殿西暖閣勤政親賢室介紹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