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美元和黃金掛鉤的騙局進行不下去,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破滅,當時的阿拉伯輕質原油價格是2.24美元/桶。到了1972年,這個價格僅僅漲到了2.48美元每桶,可是黑市價格已經到了4美元。
美元和黃金脫鉤,黃金價格大漲,原油價格居然只漲了這麼一點點,主要原因是當時原油價格還是需求國說了算,也就是西方石油「七姐妹」,後來這七個公司發展成了現在的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雪佛龍和殼牌。
價格不是由產油國說了算,而是由需求國說了算,這主要是因為在早期,石油產量大於需求,所以各產油國被歐美掐著玩。
但是,美元不斷的濫發,導致產油國覺得很吃虧,本來15桶原油就可以換一盎司黃金,黃金和美國脫鉤之後30桶原油還換不到一盎司,那產油國自然覺得吃虧了。
於是歐佩克決定不幹了,要和西方人談判,不能再這麼玩下去了。
1973年9月,雙方的談判在維也納進行,在談判之前,西方談判代表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明確指示:不能讓油價飆漲,要不然通脹控制不住。
但是油價已經不是上漲與否的問題,而是漲多少的問題。特別是當時第四次中東戰爭已經箭在弦上,隨時爆發。此時黑市價格到了5美元左右。
日本首相在電視上說十年後油價可能會大漲,這話說的挺搞笑的,因為在他發表講話後十幾天就大漲了,而不是十年。
隨著戰爭的開始,石油談判也差不多要無果而終,西方國家的石油代表接到的命令是可以上漲15%,而歐佩克的意思是要這點漲幅打發叫花子呢?
僵持了一個月,10月12號西方國家高管去拜訪沙特石油部長亞馬尼,告訴沙特人西方國家只能接受15%的漲幅,不能再高,這就是傲慢的西方人,可以貨幣濫發,但是不允許別人漲價。
這種僵局很顯然是不可能有突破的,沒有人會讓步,如果沙特讓步了,那他們就是賣國,把資源廉價的提供給歐美,換回一堆購買力迅速貶值的紙幣。
西方國家的代表皮爾斯離開洲際酒店的時候,問亞馬尼後面會怎麼辦,沙特人對他們說了四個字:「聽廣播吧。」
10月16號,也就是西方人去拜訪亞馬尼後的第四天,歐佩克單方面宣布將石油價格上漲70%。
隔天,歐佩克決定每月減產5%,以懲罰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
於是可想而知的事情就發生了:國家原油價格大漲,沒多久就已經飆到了11.58美元/桶。
歐佩克勝利了,後來的油價除了疫情那時候極端情況外,再也沒有到個位數。
本來早在80-90年代油價就應該到50美元以上的,但是70年代後期沙特哈立德國王導向美國,導致了油價常年處在25美元以下的低位。
沙特國王的親美導致了國內宗教勢力的不滿,後來的本拉登就是這種不滿情緒積蓄的結果。
現在的王儲小薩勒曼反美,既在國際上有中俄的支持,也在國內有民眾的響應,所以他完全沒有理由去滿足美國的任何訴求,別說羞辱拜登,就是公開罵他又能怎麼樣?
昨天晚上,歐佩克又一次讓西方國家聽到了廣播:歐佩克決定在11月減產200萬桶。布倫特油價飆升到了94美元。
拜登在去年釋放了5000萬桶戰略原油儲備,油價沒有下來,於是在今年3月放大招,宣布釋放1.8億桶,油價一開始沒下來,後來隨著中國原油需求量的下滑,導致油價下來了。
在上個月,拜登要在油價低於80美元的時候補充戰略原油儲備,畢竟原油儲備量就那麼多,不能一直投放,也要在低價的時候增補一點庫存嘛。
可是,昨天歐佩克的決議出來之後,拜登又改口說要繼續釋放1000萬通石油。
拜登想用這種方式去對抗歐佩克,有個成語很適合他:螳臂當車。
美國的原油儲備能釋放到什麼時候?歐佩克國家可是有大把的美元歐元花不出去,完全可以繼續減產。
以有限的原油儲備對抗歐佩克無限的減產時間,誰贏誰輸,其實一目了然。
更何況現在歐美債務暴雷已經開始了,逼著他們又要放水。
在減產和貨幣放水的雙重作用之下,原油到200美元是不是瘋狂的預測?
我只能說一句:「到時候,聽廣播吧。」
END
往期文章
美國不能控制沙特,有可能是金融崩潰的第一步
美國的風暴轟隆隆,沙特的仲夏靜悄悄
為什麼美國不敢對沙特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