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孩來華,周總理特批加入中國國籍,家裡五星紅旗誰都不讓碰

1925年,美國阿肯色州出生了一個女孩,取名為雪莉·伍德。她出身優渥,從小就接受了極好的教育,讀書的學校一向是當地最好的。

雪莉的母親道遜夫人是世界和平委員會成員,與美國著名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相交甚好。1938年,這位好友出版了《西行漫記》,並給喜歡文學的雪莉送了一本。

這是一本紀實文學,講的是安娜走訪延安的見聞。因為《西行漫記》,雪莉第一次了解到中國,知道了延安這個地方,併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吳雪莉

於是在之後的幾年裡,雪莉又找來各種關於中國的書籍,陸續接觸到關於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的資料。隨著了解的深入,雪莉慢慢被中國的民族精神所震撼,對那個神奇的國度越來越好奇。

並暗下決心,有機會了一定要去中國,她要親眼看看那個神秘的國度。

17歲那年,雪莉考上密歇根州立農學院,青春靚麗的美國姑娘,在大學裡邂逅了中國留學生黃元波

黃元波是廣西壯族人,長得高高大大,一副明顯的東方長相。初見黃元波,雪莉就覺得這個人很特別,想方設法找機會相處。

黃元波

對這個長相漂亮、活潑開朗的美國姑娘,黃元波很難不產生好感!

可那個年代很保守的,幾乎沒有美國人與中國人談戀愛,因此身邊各種流言蜚語滿天飛。為了躲避流言,黃元波起初拒絕過。

可雪莉不放棄,在她鍥而不捨的追求下,黃元波終究心動了。

兩人開始一起吃飯,一起學習,一起約會。黃元波是個傳統的男人,既然處對象了,那肯定是奔著結婚去的。作為男朋友,他會省吃儉用,然後攢下生活費給雪莉買禮物,或者帶她去吃大餐。

1945年的美國

哪怕沒錢的時候多,黃元波依舊盡己所能,逗雪莉開心。比如說,突然出現的玫瑰,各種有意思的手工製品,或者是一些小禮物。東西不貴,但心意難得。

1945年12月25日,這一天是聖誕節,美國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雪莉終身難忘的一天。那一天,黃元波邁著深情步伐,單膝跪地,向雪莉求婚了。

雪莉是既驚訝又欣喜,緊接著就在親友的見證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吳雪莉和黃元波

婚後的兩人更是如膠似漆,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時光飛逝,黃元波畢業了。作為公費留學生,國家出錢供他讀書,他肯定要回去報效祖國的。可雪莉怎麼辦?

1946年的一天,黃元波欲言又止地看著雪莉。他不知道怎麼開口,他必須回國,可也不願意和雪莉分開,雪莉會和自己一起走嗎?

黃元波不敢確定。最後雪莉等急了,焦急地詢問,黃元波這才將壓在心頭已久的問題拋出來。

雪莉一聽放下心來,還以為什麼事呢,丈夫那麼為難這個問題雪莉早就想清楚了中國不僅是丈夫的故鄉,也是她嚮往已久的地方,她自然要一起去的。

黃元波聽後感動不已,雪莉為他做的犧牲實在太大了。

1946年的中國

於是,雪莉在21歲這年,跟著黃元波的步伐,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見到了那個憧憬已久的地方。為了入鄉隨俗,她還給自己取了中國名——吳雪莉。

下了輪船後,夫妻倆先在上海休整幾天,然後一起到西安西北農學院報到。

這個工作早就聯繫好了,黃元波任該校畜牧獸醫系主任,雪莉這個高學歷人才,工作自然也不難解決,成了該校外語系副教授。

與此同時,雪莉發現了黃元波的一個秘密,這人對自己說謊了。當初黃元波說他29歲,但因為一起工作的原因,雪莉偶然發現丈夫是35歲。

1946年的中國

隱瞞了整整六歲,雪莉頓時氣憤不已。她氣的不是年齡問題,而是黃元波的欺騙。黃元波自知理虧,放下身段軟磨硬泡,終是讓雪莉心軟了,兩人重歸於好。

1947年5月,兩人生下了愛的結晶——長子黃禮民。

孩子的出生,給這個家庭帶去歡樂的同時,也增加了不少麻煩事。尤其當時時局混亂,兩人任教的西安西北農學院,在1948年被迫關閉了。

雪莉和長子

失去工作的夫妻倆,只能帶著孩子,千里迢迢地去了上海。因為有知識有文化,黃元波去了南通大學當教授。

雪莉則一邊帶娃,一邊自由撰稿,以一個西方人的視角,講述對中國的新奇認知。

1949年,新中國要成立了。為了慶祝這場盛事,上海家家戶戶都開始在家門口掛五星紅旗,雪莉家自然不例外。

可買東西的人多,商店庫存不夠啊!雪莉排隊排了好久,才終於在9月30日買到國旗。

1949新中國成立

那時候的國旗做工比較粗糙,就是用一塊合乎規格的紅色棉布,挖五個五角星一樣的洞,然後用黃色的布縫上。

然而就是這樣簡單的一面國旗,雪莉卻保存了一輩子。每到國慶節的時候,她就掛起來。國慶節一過去,就趕緊珍藏起。

有一次記者來採訪,國旗被院子里的刺玫扎了個小洞,雪莉當即心疼不已。

那麼大年紀了,還拿個針一點一點地補,補了整整半天。此事過後,雪莉就很少拿這面國旗出來了,甚至連家人都不讓碰。

雪莉和她的國旗

1950年,黃元波帶著籌建生物製藥廠的任務,攜妻兒來到河南開封。開封是一座古城,有很多中國傳統建築

雪莉一到這裡,就被與眾不同的建築風格迷住了。尤其是她即將任教的河南大學,有著迴廊、庭院、青磚、綠瓦,實在讓她喜歡。

1957年,雪莉受聘於河南大學,成為一名英文外教,也是新中國第一批外教。

她的教學十分有意思,她會把課堂搬到校園、食堂,或者圖書館,讓學生用英語介紹眼前的一切,花草樹木、饅頭麵條,或者用英語借書、還書等等。

圖文無關

雪莉還把國外的童話,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中的故事,改變成英語劇本,讓學生對照自己的角色表演。

別出心裁的教育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向學熱情因此她的課堂總是十分熱鬧。

雖說如此,但學生們依舊很怕這位靚麗的外教,因為雪莉太嚴厲了。

對於論文,雪莉制定了極為嚴格的規定,差一點都不給過。有時其他老師看著不忍心,就勸雪莉,修改了這麼多次,學生也怪不容易的,差不多就過了吧!

但雪莉不肯,她是個較真的人,規矩既然定下了,那就要執行到底。而且嚴格要求也是對學生好,會讓他們受益無窮。

雪莉(右2)

久而久之,也就沒人向雪莉求情了,她嚴厲的名聲也傳遍了整個英文系。

1958年,雪莉在倫敦出版了《中國一條街》。

這部小說是雪莉初到中國時的見聞,講述了她一個西方人,在成為中國妻子後的親身經歷。通過這本書,雪莉向英國人解開了中國普通百姓的神秘面紗。

六十年代的時候,雪莉由於獨特優勢,被外文出版社看上,翻譯了小說《在和平的日子裡》。

之後相繼出版了《英美文學批評史話》、《實用英語教程》等等,她還為英國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翻譯了45萬字的材料,人民日報稱她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紅娘」。

雪莉與黃元波一家

雪莉與黃元波共孕育了六個孩子,不算是哪個年代,想養育六個孩子都不是容易事。

尤其是黃元波還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離家。所以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務,基本都是雪莉一個人承擔的。不管是洗衣做飯,還是儲存冬菜煤球,都要靠她自己。

由於工資不夠用,雪莉上完課後會再接些手工活。哪怕她盡了最大的努力,日子依舊過得捉襟見肘。在最艱難的歲月里,美國的親友給了雪莉極大安慰。

有一次雪莉給同學寫信,說了生活的艱難,沒多久就收到同學寄來的一小桶白麵粉。對當時的中國來說,麵粉是極稀少的。

1962年,雪莉的母親道遜夫人也來中國了。

吳雪莉

因為道遜夫人和平理事會委員的身份,她還受到了周總理的親自接待。來到開封后,道遜夫人終於見到了闊別17年的女兒。

領略過中國的風情後,道遜夫人決定留下來,和女兒一起生活。

道遜夫人知識淵博,隨後也成了河南大學的外教,與女兒一起上班。由於道遜夫人身份特殊,周總理還多次致電問候。

1975年,道遜夫人去世,雪莉想將母親的骨灰送回美國,但由於外籍身份,她不管去哪個城市,都要多次申請報備,十分麻煩。

周總理知道後,就給雪莉特批了一張中國綠卡。拿到綠卡的那天,雪莉高興且激動。

吳雪莉

20年了,她在中國生活了20年,終於成為了中國公民。從此就可以自豪地告訴別人,我是中國人。

從1979年起,雪莉每隔幾年就會回一趟美國,向親友介紹中國的一切,歷史、風景、教育等等,還會在美國媒體上撰文,講述中國傳統文化和有趣故事。

雪莉一生送走畢業生3000多人,培養出300多名碩士,2名博士,還搭建了中美留學生的橋樑。2014年,雪莉被評為「全國十大功勛外教」,為中國的教育事業貢獻了一生。

雪莉和她的學生

雪莉的6個孩子,後來5個都去美國發展了。

但雪莉不願意去,哪怕那是她的故鄉,哪怕她的丈夫在1984年去世了,她依舊要留在中國。因為「我愛這個偉大的國家,我愛這裡的人民。」

2022年4月7日,雪莉因病逝世,享年9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