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第一位地質學博士,卻因為「誤入政壇」被千夫所指?

1949年的第一天,九州大地改換人間已成定局。這一天,蔣介石發表《告全國軍民同胞書》稱:自己願意向中國共產黨「求和」,也同樣是這一天,毛澤東發表了一篇新年獻辭,《將革命進行到底》。毛澤東宣布:迎面而來的1949年,將是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年,將要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

這一年,在政治軍事大幕背後,蔣介石利誘文人赴台,中共則誠邀名士北上,演繹了一場20世紀中的文化名流爭奪戰。

蔣介石與翁文灝

1948年4月,國共和談已徹底破裂,內戰全面爆發。而南京城裡,中華民國卻在進行第一次全國性總統選舉。以絕對優勢當選總統的蔣介石,為著「行政院院長」一職焦頭爛額。

情急之下,蔣介石想起了兩年前退隱政壇的翁文灝。

01

中國地質學博士第一人

1948年5月25日,《中央日報》發表了「立法院高票通過翁文灝出任行政院院長」的消息。

翁文灝,1889年,生於浙江寧波一個紳商人家。6歲入塾,13歲考取秀才,1908年考取公費赴歐洲留學,考入比利時魯汶大學攻讀地質學。

1912年,23歲的翁文灝以優異成績獲物理及地質學博士學位,是為中國地質學博士第一人

回國後,翁文灝拒絕了合資公司總工程師的豐厚待遇,來到清貧的農商部地質研究所當了一名教授。1916年,北京政府成立地質調查所,翁文灝任礦產股長,後擔任所長。

出生寧波的翁文灝,本是一名潛心研究的學者。他撰寫過第一本《中國礦產志》,編寫了第一張中國地質圖,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現代地震台。他還創立了「燕山運動」學說,組織了仰韶文化遺址的挖掘。可以說在中國,從礦產學、地質學到古生物學、土壤學等一切與地球相關的學科,都是由他創建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

柯俊

小學高年級的時候已經知道有丁文江、翁文灝,這是最出名的,最好的一本地圖就是他們兩個人的,然後底下後來又加了一個李四光,李四光是晚一輩的了。

翁文灝還是第一個獲得世界榮譽的中國學者。1922年,他被推舉為國際地質大會副會長和評議員;他組織、推動的北京周口店考古在1929年發掘出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

這一成就被盛讚為中國科學取得的「第一面世界金牌」,更造就了裴文中賈蘭坡等新一代中國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李學通

他曾經有一首詩里提到,我雖年少知自勉,須扶衰弱佐中興。那時候列強到中國瓜分勢力範圍一個很重要就是挖掘中國的礦產資源,但中國人對這個礦產資源了解得很少。

近代中國這種國家衰弱這種背景,以及他強烈的這種愛國主義救國的理想,還是對他這個專業選擇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1931年,「9·18」的槍聲劃破了書齋的寧靜,讓無數中國知識精英放下了手中的學問。蔣介石為網羅人才,於1932年邀請了王世傑、胡適等二十多位專家學者為其講學。

就是在這一年的夏天,翁文灝第一次見到了蔣介石。

02

「千夫所指」

位於南京的第二歷史檔案館,保存著翁文灝初次見到蔣介石的記錄。廬山上,三天對談,蔣介石為翁文灝的才華深深折服,并力邀其進入政府,共謀抗日大計。

翁文灝幼子

翁心鈞

蔣介石說我要成立一個國防委員會,那樣子好像做抗日的準備工作,就叫我父親當秘書長。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李學通

(蔣介石對翁文灝說)你那個機構不是缺錢嗎?我可以批給你10萬大洋,然後就是無論如何要邀請他來,國際設計委員會是一個秘密機構,對外不公開,不掛牌子的,這個委員會的委員長是蔣介石兼任。

為抗日救亡挺身而出的熱血豪情,讓翁文灝最終接受了蔣介石的邀請。

而翁文灝與共產黨之間,在1949年之前卻少有接觸。細數下來,最直接的來往只有1938年的一段往事。

當時,為了開發玉門油田需要做進一步探測。翁文灝需要去陝北,拿回當年遺留在那裡的鑽井機。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李學通

之前設立了一個陝北石油探礦處,開始生產,但是共產黨來了之後就把那個油礦佔領了,連工人帶鑽機都給佔領了。

翁文灝為這個事專門拜訪了當時中共駐武漢的代表周恩來,得到周恩來的這個全力的支持,對共產黨或者對周恩來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1948年5月24日,就在解放軍包圍長春的第二天,一直與蔣介石相持不下的立法院高票通過了翁文灝的任命。這一變化得到很多人,包括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讚賞。

然而人們也很清楚,面對國民黨眼下的危機,翁文灝也將無力回天。

儲安平《評翁文灝內閣》:

翁氏出掌政院後,做事情也許可以認真一點,但是要希望翁氏來轉力乾坤,改變一個局面,那假如不是一種幻想,就是一種奢望了。任何人來做「行政院」院長也都是沒有辦法的,誰上台就誰倒霉,誰來做就誰犧牲。

儲安平的這段話一語成讖。

1948年5月25日上任,到同年11月3日提出總辭職,翁文灝內閣只維持了不到6個月,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又一個短命的內閣。

金圓券

這6個月里,為了消除日益惡化的通貨膨脹翁文灝推動了當時勢在必行的金融改革。但他所有的努力,留給後世的只剩下被「千夫所指」的金圓券。

金圓券大幅貶值後,翁文灝開始閉門不出,謝絕見客,以為從此將徹底告別政壇。

然而1948年的聖誕節,已包圍北平的共產黨宣布了一個頭等戰爭罪犯名單,名單上一共43人,翁文灝赫然名列第12位。

03

回家的心

時間進入1949年,軍事上的失利桂系軍閥逼宮,迫使蔣介石第三次宣布下野。副總統李宗仁代理總統事務,意與中共停戰求和。中共提出的第一個條件是要南京政府「逮捕一批內戰罪犯」,並強調首先要逮捕43位名單中的「頭等戰犯」。

消息傳來,翁文灝收拾行裝避居台灣。他的四個兒子中,老二已經犧牲在抗日戰場上,老三翁心鶴與老四翁心鈞都沒有與他同行。

翁文灝幼子

翁心鈞

孫越崎勸我大哥不要走,我大哥是派出去學油管的唯一的一個油管專家了,他說你不要走,共產黨來肯定要建設的,台灣那麼小的地方,你這個學非所用。張茲闓就勸說,共產黨這個日子不好過的,快走。

國共和談未能一蹴而就,李宗仁很快又向翁文灝伸出了橄欖枝。

1949年2月8日,翁文灝隨同李宗仁的特使程思遠返回上海,出任總統府秘書長,被政治折磨得筋疲力盡,卻又再次踏足政壇,翁文灝為的是爭取一線留下來的希望。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李學通

(他)覺得自己是為了抗戰,為了國家的建設,這樣才來從政,最後沒想到落在他頭上最後的一個結論是一個戰犯。當時的李宗仁的政府的這個形象,還是說跟國共和談,他覺得這個時候接受這樣的一個任命可以樹立自己一個支持和平,或者說是反對內戰的這樣一個形象。

1949年4月1日,張治中、邵力子一行起程飛往北平,開始與中共和談,翁文灝特意前往機場送行。翁文灝力主國民黨接受中共的要求,但這次會議,還是徹底關上了和談的大門。

翁文灝只得再次流亡。

他沒有隨國民政府前往廣州,而是經上海、台灣,最後到了香港。他決心跳脫出中國政治的漩渦,不再任人擺布。只是一顆期盼回家的心仍在經受煎熬。

回家的信號比想像中來得要早,1949年5月29日,上海解放的第三天,代理市長陳毅就在會見資源委員會留守人員時第一次向翁文灝招手。1950年底,中國出兵朝鮮後兩個月,翁文灝最終退掉了開往美國的船票,並於第二年春天搭上了從巴黎飛往香港的班機。

1951年3月7日,北京前門火車站迎來了中國曾經最優秀的地質學家、石油工業的奠基人,以及一個不成功的政客——翁文灝。1954年,毛主席親切會見翁文灝,握著他的手,開口第一句話便是:「翁先生回來了,好啊,好啊。」

敬請觀看鳳凰大視野

《北歸·1949》

編輯:王鼎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