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年,太子朱標喜得次子,生母為次妃呂氏,朱元璋為這個孩子取名為朱允炆。
作為一個比較喜歡孩子的皇帝,朱元璋對朱允炆很是疼愛,只不過他並沒有想到,將來這個孩子會從他手中接下大明朝的權柄,成為明朝第二位皇帝。
按照家族地位來說,朱允炆並不是朱標的長子,也不是朱元璋的長孫,注重血統的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考慮到孫子的事,畢竟當時朱標還是無可爭議的皇位唯一的繼承人。
可是命運弄人,朱標的長子朱雄英在8歲那年就早夭了,朱雄英是朱標的嫡長子,生母是太子妃常氏。
常氏去世之後,呂氏成為了朱標的正妃,而朱允炆也因此成為了朱標的嫡長子。
朱允炆從小很是聰明好學,為人非常孝順,每次朱標生病時,朱允炆便會小心在一旁伺候,寸步不離,不分晝夜。
後來朱標早逝,朱允炆盡心守孝,由於傷心過度,迅速消瘦,朱元璋很是心疼,他彷佛在朱允炆的身上看到了朱標的影子,認為大明朝已經承受了他太多的殺戮,繼任者當時仁厚之人,便將朱允炆立為了皇太孫。
這一切,看似都水到渠成,沒有太多的波瀾,但是實際上這番決定朱元璋也是思考良多,畢竟他還有很多優秀的兒子,燕王朱棣便是其中最讓他疼惜的兒子之一。
可是燕王終究在身份上非嫡非長,在性格上也和朱元璋太過相似,所以無論從哪點考慮,朱元璋都沒有理由選擇朱棣。
只不過朱元璋沒有想到朱允炆會被權力改變初心,更沒想到朱棣會直接亮劍南下打進南京城。
朱棣兵臨城下,朱允炆在宮中點起大火,此後不知所蹤,那麼朱棣是如何處置建文帝的妻兒的?
背後的實情令人唏噓不已,我們一起來看。
建文帝忘了初心
朱元璋是個很有想法也很愛研究歷代朝堂得失的皇帝,他不願意再走前朝的老路子,決心為大明開創萬世功業。
即位之初,明朝北部邊境一直都有憂患,北元政權虎視眈眈伺機反撲,讓朱元璋怎麼也睡不踏實。
好在朱元璋還是個高產的皇帝,他勤勉政事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在後宮耕耘,整整生下了26位兒子。
朱元璋認為即便再忠心的臣子,那也比不過自己的兒子,所以他就將拱衛大明江山的重任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們。
既然要給兒子們重任,那就得先給名,於是乎,便將自己的兒子分封為藩王,其中年歲較長的九位皇子依次被封為了:
秦王、晉王、燕王、代王、谷王、遼王、寧王、慶王、肅王,合稱九大塞王。
值得一說的是,朱元璋分封的藩王,實權很大,他們在駐守邊塞時,可以擁有自己的護甲侍衛,數量可以達到數萬人。
而朝廷官員見了這些藩王,自動矮三分,甚至地方上的一些大事和軍隊的調動,沒有藩王的許可,根本無法施行。
這也就意味著,藩王在地方上擁有高度的自治權,是對中央政權的極大威脅,朱允炆繼位後,他就對這些叔叔的權力很是忌憚,所以便急不可待的削藩,完全忘了他對朱元璋表露過的初心。
面對藩王自重,朱允炆對朱元璋說過自己的意見,即:
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
朱元璋對朱允炆的這一策略是表示默許的,只不過朱元璋沒想到,朱允炆直接跳過了前面兩個懷柔政策,上來就要削其地。
朱棣起兵靖難
要知道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朱允炆真的按照他對朱元璋所說的辦法進行削藩五步走,那麼他沒有那麼容易失去天下,因為前兩個懷柔政策,雖然效果不好,但卻是籠絡人心、各個擊破和師出有名的借口。
朱允炆跳過了這兩個步驟,也就意味著失了先機。
在削藩上,朱允炆的兩個心腹齊泰和黃子澄產生了分歧,齊泰認為削藩就要先挑勢力最大的燕王,黃子澄卻認為要先挑軟的捏,朱允炆採取了後者的建議,這卻給了燕王準備的機會。
朱允炆削藩動靜很大,他不僅想要藩王的地,還想要他們的命,周王被廢為庶人,湘王自焚而死,齊王、代王、岷王相繼被廢和流放,朱棣不反才怪,因為下面輪到的就是他。
建文元年,朱棣在北平誓師昭告天下,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正式起兵靖難,一場歷時三年的靖難之役就此拉開序幕。
戰爭初期,朱棣並不佔優勢,畢竟他只是一個地方上的藩王,而朱允炆是擁有整個朝廷的皇帝,無論軍隊數量還是糧草儲備,亦或者是民心支持上,都比燕王強太多了。
但是朱棣是南征北戰的將軍出身,他帶兵打仗的領導能力遠遠碾壓朱允炆手下的那些將軍,隨著戰爭的拉長,朱允炆開始急躁,犯了不少兵家大忌,臨陣換將更是常有的事。
最終,朱允炆將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朱棣兵臨南京城下,谷王和曹國公打開城門迎降,宣告朱棣靖難成功。
建文帝妻兒的下場
朱棣進入了南京城,看著宮中滾滾濃煙,他知道自己贏了,可是讓他想不到的是,朱允炆卻憑空消失了。
任憑朱棣派人將皇宮翻了好幾遍,都沒有找到朱允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讓朱棣很難受,而他這種難受,將伴隨他的後半生。
朱允炆憑空消失了,但是他沒有能力帶走自己所有的妻兒,他的皇后馬氏死於大火之中,朱棣命人將其安葬。
馬皇后為朱允炆生了兩個兒子,長子是朱文奎,在建文帝當上皇帝後便被立為了太子,他在靖難之役中與朱允炆一起消失了,也有人說他也死於了大火之中。
次子是朱文圭,他的命運就沒有哥哥那般好了,朱允炆並沒有將這個兒子也帶走,而朱棣找到他的時候,他才只有兩歲,或許朱允炆認為,兩歲的娃娃容易暴露所以將其留在了宮中。
朱棣看著朱文圭,他知道自己並不能殺了他,因為他還要挽救民心,所以他把這個兩歲的娃娃囚禁在了鳳陽,並且命人養著他,史稱建庶人。
就這樣朱文圭被囚禁了整整五十多年,等到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復辟後,他對被囚禁的日子深惡痛絕,也對朱文圭產生了憐憫之心,於是不僅為他修建了房屋,還為他娶了妻子,然後讓其重獲自由。
只是這時候的朱文圭已經變成了智力低下的低能兒,甚至連牛馬都分不清,重獲自由的他並沒有享受到自由帶來的快樂,不久之後便去世了。
由此可見,朱允炆妻兒的下場都令人唏噓不已,尤其是朱文圭被囚禁了五十多年,這樣的人生想想都讓人害怕。
參考文獻:《明史》/《中國通史》等。
(圖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