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勝利後,無論是被俘虜的國民黨將領,還是主動投靠起義的將領都被我黨善待,有些人甚至還能任職。
而在眾多原國民黨人中,有一位名為楊虎的人,他曾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在國民黨敗北時拒絕前往台灣,選擇擁護共產黨,開國大典舉辦之時,他還被邀請與毛主席一同觀禮。
然而在1958年,毛主席卻親令逮捕此人,這是為何?
楊虎
壯志滿懷,追隨孫中山
楊虎,1889年生,安徽省寧國縣人士,自小家境貧困,早早步入社會謀生,所以親身經歷過底層人民的苦楚。
16歲那年,楊虎抓住機會進入清軍水師武弁學堂讀書,儘管在讀書期間表現優異並進入南洋高等學堂,但楊虎也在清軍學堂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朽,雖然身在清軍,他卻有反清之心。
不久,楊虎得知孫中山先生建立中國同盟會,那時的他壯志滿懷,慕名加入同盟會,時常向工人學生群體宣傳革命思想。
孫中山
1909年,一腔熱血的楊虎在清軍中策划起義,因被人告密,不得不潛逃到上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標誌著辛亥革命開始。
愛國人士和底層人民對晚清政府的不滿頓時宣洩,革命風潮席捲神州大地。
楊虎在此時順應潮流追隨孫中山先生,幫助孫中山成功推翻清政府,可無恥的袁世凱卻竊奪了革命果實,並排斥孫中山,於是孫中山又為討伐袁世凱而做準備。
在孫中山奔波準備時,袁世凱的野心暴露無遺,除了派人追殺孫中山,更下令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復辟帝制之心昭然若揭。
袁世凱
此外,袁世凱還花費重金企圖收買孫中山的支持者,其中就包括已經初露頭角的楊虎。
楊虎深知封建帝制會葬送國家的未來,他嚴詞拒絕,絕不會和袁世凱為伍。
為遏制袁世凱的野心,同盟會的陳其美計劃武裝起義,孫中山同意,指派楊虎擔任江蘇軍總司令,還派得力幹將蔣介石相助起義。
1915年12月5日,楊虎帶領二十多人的小隊伍夜襲肇和艦,成功佔領後藉助軍艦炮轟上海製造局,這便是著名的「肇和艦起義」事件。
袁世凱等人為之震驚,立即組織反撲。
因敵眾我寡,楊虎等人堅持到次日清晨就不得不棄艦而逃,起義以失敗告終。
但這一次行動卻起到巨大作用,不僅震懾了反動派,更鼓舞了眾多反對封建帝制的愛國人士,為後來袁世凱眾叛親離埋下重要的伏筆。
可以說,此次行動,楊虎功不可沒。
孫中山自此對楊虎極為器重,楊虎也因此與另外一位深受孫中山器重的人——蔣介石熟絡。
蔣介石
後來袁世凱死去,北洋軍閥仍在,且軍閥勢力們錯綜複雜,革命道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期間楊虎的經歷頗為曲折,甚至有不少軍閥花費重金收買他,他一概不曾動搖。
一方面是楊虎內心有熱忱、有理想。
另一方面,他很清楚,軍閥割據、封建帝制只會葬送國家的未來,即使投靠軍閥得到榮華富貴,但國家滅亡又有何意義?
因此,他堅定地追隨孫中山的腳步,參加過孫中山發起的「護法」、「護國」等一系列革命行動,生死與共,不離不棄。
尤其是在1922年陳炯明叛變的事件中,楊虎的赤膽忠心暴露無遺。
陳炯明
當時陳炯明因破壞北伐行動,孫中山欲廢除其職務,陳炯明得知後竟先發制人,命人炮轟總統府所在地,又派人將總統府團團包圍。
危急時刻,身為孫中山警衛總隊長的楊虎親自挑選兩百名勇士組成敢死隊,一人一槍在手,在槍林彈雨中拚死護衛孫中山,最終成功帶孫中山登上永豐艦逃走。
那時,根本沒人能想到楊虎會轉變成後來的模樣。
與蔣結拜,忘卻初心
楊虎的轉變與蔣介石大有關係。
蔣介石的獨裁野心並不是一天兩天,而是蓄謀已久。
早在孫中山沒有過世的時候,蔣介石就為自己將來崛起而坐準備,他總是儘力去結交有本事的人。
楊虎與他同被孫中山看重,又都是國民黨內元老級別的人物,他自然不會放過。
楊虎
孫中山在世時,主張「聯俄扶共,共抗軍閥」。
待到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地位逐漸超然,他對共產黨沒有好感,認為共產黨是阻礙自己獨攬大權的障礙,一心想要剷除。
為此,蔣介石儘力拉攏能合作的對象,汪精衛、白崇禧等人雖然是對手,但在剷除共黨這件事情上,蔣介石和他們是一致的。
而在孫中山過世時,楊虎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蔣介石逐漸看出他有品嘗到權力滋味的跡象,便極力拉攏,甚至還與他結為異姓兄弟。
楊虎過去拒絕過很多人的收買,但是這一次,在蔣介石這裡,他動搖了。
因為過去拉攏他的人都是封建勢力或是軍閥之流,如今的蔣介石卻是以孫中山繼承人自居,楊虎認為自己內部人的拉攏,與外人不一樣。
而且蔣介石還給他灌輸觀念:國民黨走的是資產階級道路,資本主義不也是先進位度?西方國家走資本主義,不也很強大嗎?幹嘛要追隨共產吃苦受累?
在蔣介石的「勸說」以及私心作祟之下,楊虎心動了,他彷彿看到美好的生活在等著他,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最終,他傾向了蔣介石那邊,決心配合蔣介石除掉共產黨!
楊虎
於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了。
在這場政變中,共產黨和廣大工人階級成為被屠殺、蹂躪的對象。
楊虎負責出面聯繫上海黑幫的三大龍頭——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這些黑幫頭子答應配合。
在4月12日凌晨,這些黑幫流氓襲擊了上海工人武裝群眾,因為事發突然,加上有蔣介石部隊的配合,工人群眾猝不及防。
在這場政變中,被打死打傷的工人革命群眾達到數百人,被殺害的進步人士和共產黨員多達三百餘人,被捕五百多人,還有五千多人失蹤,生死不明。
事後楊虎被蔣介石任命為上海警備司令,與另一國民黨人陳群狼狽為奸,在上海等地大肆捕殺共產黨人,中共江蘇省委書記陳延年就是死在這場風波之中,令人痛心!
當時上海人怒斥楊虎和陳群是「養虎成群」,兩人的手上不知道沾滿了多少血腥。
做完這一切的楊虎欺騙自己,告訴自己這是「清黨」,是為了維護國內政權統一,自己是對的!
可實際上,他只是為了權力和財富,早已忘卻初心。
因利結拜,自然因利反目
有的人能因忠肝義膽結為知己,一生不悔。
有的人能為利益稱兄道弟,但歷史告訴我們,因利合作,往往也會因利反目。
楊虎和蔣介石,就是一個因利反目的典型例子。
說來可笑,老蔣總喜歡以權力和榮華富貴招攬他人為己賣命,可若是被招攬的人當真被權力財富所吸引、沉浸其中,他又心生忌憚,害怕養虎為患反噬自身,真是諷刺至極。
楊虎幫助蔣介石剷除大量共產黨員,得到蔣介石的器重,在那之後到1937年的十年間,他先後在上海擔任過警備司令、保安處長、淞滬警備司令等有著實權的職位。
這十年間,楊虎大權在握,加上蔣介石的信任,他儼然成了上海的土皇帝,黑白兩道無不敬畏。
有錢有勢,楊虎的內心逐漸膨脹,
他沉醉於奢靡享受之中,瞞著蔣介石在西湖花費重金蓋起一座名為「青山白居」的豪華別墅,宛如宮殿一般。
他住在其中享受奢華安逸,又利用職權橫徵暴斂滿足私慾,真就是拿自個當皇帝了。
那時的蔣介石已經壓過了白崇禧、馮玉祥等人,在國民黨內建立起獨裁政權,見到手底下有人如此囂張,擺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態度,蔣介石哪裡肯答應?
什麼結拜兄弟,在利益面前,統統靠邊站!
蔣介石對妄圖與自己平起平坐的「結拜兄弟」感到不滿,他開始壓制楊虎的權力,在1931年時將楊虎調任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這個職位不過是虛職,毫無實權,這令楊虎對蔣介石不滿,心裡叛念。
1937年,日軍進攻上海,楊虎雖堅持戰鬥,但上海最終淪陷,他逃往武漢。
蔣介石思慮將國民政府遷都到重慶,委託楊虎到川中疏通各方勢力,為遷都做準備。
而這次重慶之旅,楊虎見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人——周恩來。
周恩來:知錯能改,一視同仁
1937年時,周恩來同志正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處理要務,楊虎為國民黨遷都事宜奔波時,意外與周恩來相遇。
共產黨向來寬容,且革命尚未成功,我黨主張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
周恩來在多次與楊虎見面後,有意探他的口風,兩人聊起當年「四一二政變」之事,這時楊虎因為與蔣介石反目,表現出一副愧疚的神色。
周恩來
周恩來則是安慰他,當時他只是奉命行事,不能全怪他,況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
「知錯能改,共產黨將會一視同仁,因為我們看任何人都不會只看他的過去和現在,還會著眼於一個人的未來!」
不得不說,周恩來的話術當真厲害,一番長談下來,楊虎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愈發為自己過去的行為感到後悔,有了結交的意思。
而這正是周恩來同志為統戰埋下的一步暗棋。
而後抗日戰爭勝利,內戰爆發。
時間來到1949年4月,南京解放,局勢基本明朗,解放軍戰士們正向上海進逼。
氣急敗壞的國民黨特務們決定在逃跑前,將支持共產黨的上海民主人士張瀾、羅隆基等人殺害。
危急時刻,周恩來埋下的暗棋發動了!
由共產黨內的情報老幹部吳克堅定出面聯繫楊虎,楊虎又藉助在政府和上海黑幫內的影響力,安排了一系列行動,最終在行刑過程中將張瀾等人半路截走。
這一次營救行動相當於是楊虎的投名狀,向共產黨表明:他棄暗投明了。
隨後上海解放,楊虎心裡有了底,果斷地拒絕掉蔣介石要他去台灣的邀請。
不久,隆重的開國大典舉辦,楊虎受到邀請參加,當日他到達會場前,周恩來特地命人負責他的安全,還與朱德親自到車站迎接。
對於曾經的叛徒,周總理都如此重視,可見我黨的胸懷屬實寬廣,周總理當初所說的「一視同仁」絕不是虛言!
貪心不足,主席親令逮捕
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楊虎卻對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的寬容視而不見,反而自視甚高,以至於發生後來的變故。
解放後,對於曾經的國民黨將領,黨內出於統戰、促進國家早日統一的大局考量,對這些人大多給予善待,甚至有些人還能在黨中任職,如杜聿明、王耀武等人。
杜聿明
當然,沒能在黨中任職的人,黨組織也不會虧待。
比如說楊虎,解放後,我黨對楊虎過去的錯誤行為既往不咎,不僅將他當做黨的朋友,還為他安排住所。
他住在北京過去的恭親王府中,每個月能領到300元的生活補貼,還有專人看護宅院、私人秘書、專車使用。
要知道,共產黨向來是一窮二白,建國之後百廢待興,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人以身作則,提倡勤儉生活,從軍中到政黨機關幹部再到底層百姓,個個省吃儉用,節省開支。
在這種背景下,楊虎還能得到黨的這般關照,可見黨是真的感念他的付出,並且真正將他的過錯放下。
但是,楊虎不僅沒有感激,反而感到不滿,為什麼?
因為他沒有權力啊!
黨內考慮到他過去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犯下的罪行過於血腥,為避免影響,才考慮不讓他從政。
但楊虎過慣了那種手握權力的生活,如今的日子雖然清閑,不愁吃不愁穿,但沒有權力,沒有那種高人一等的感覺,他心裡不舒服!
常言道,貪心不足蛇吞象,不知足,必然招來惡果。
楊虎從政無門,竟心生不滿,開始抱怨共產黨,覺得共產黨虧待了他。
他從收音機里得知國民黨一直圖謀「反攻大陸」,竟產生再次回歸國民黨的荒唐念頭。
後來,楊虎的兒子楊安國從台灣回歸探望父親,楊虎就讓他轉告蔣介石,表明自己「早晚反共」。
於是,他開始和國民黨的特務們有所來往。
可笑的是,楊虎不知道,他對黨的不滿早已經被黨組織察覺。
1955年,楊虎授意他人代筆給台灣、日本方面寫信,提出讓台灣和日本出兵,自己負責「接應」的離譜計劃。
他的行動早在黨的監視之下,信還沒有發出就在邊防處截獲。
證據確鑿,毛主席和周總理對這個不知好歹的小人感到憤怒。
1958年,毛主席親令逮捕楊虎,將其抓捕歸案,同年9月,楊虎被法院判處死刑緩刑兩年執行,又念楊虎年老多病,准許監外執行。
宣判送到毛主席的辦公桌的時候,毛主席閱過不由嘆了口氣,最終還是感念楊虎當年救下一眾民主人士的恩情,加上考慮到楊虎年事已高,主席作主將死緩改為無期徒刑。
1966年,楊虎在北京復興醫院病逝,終年77歲。
最終,共產黨還是用仁慈寬容的方式來對待這個曾經的敵人。
結語
縱觀楊虎這一生,幾乎是葬送在一個「權」字上面。
他早年追隨孫中山的時候,也有過壯志熱忱,也曾拒絕過誘惑。
但隨著位高權重,權勢迷了他的心和眼,本來得到共產黨的接納已經是回歸正途了,結果他又一次因為貪圖權勢走上歧途,若非毛主席胸懷廣闊,只怕他都不得善終。
可見,若不能正確看待權力財富,這些使人為之奮鬥的「動力」就會令人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