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葬禮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這座教堂,同樣也是她登基和舉辦結婚典禮的地點。
在這裡,來自英國王室、英聯邦成員國和世界各國的嘉賓代表們應邀參加了這場盛大的葬禮,全球有超過40億人關注葬禮直播。這代表著,伊麗莎白二世在世界範圍贏得了足夠的尊重。
從此,餘暉落幕,大英帝國的最後一點顏面再也不復存在了。
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最後的顏面
1926年女王出生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開始,英國還能勉強維持一個世界強國的地位,而等到她逝去的時候,英國的實控區域基本上只局限在大不列顛的主權範圍之內——連對歐洲大陸事務的影響力也因為「脫歐」而快速下降。
1952年女王登基的時候,接見的第一位首相是從戰火中走出來的「鐵血首相」丘吉爾,而在在英國脫歐公投後的數年之間,英國走馬燈似的經歷了四位首相,從卡梅倫到特雷莎,再從約翰遜到特拉斯,一個個競相展示了什麼叫江河日下。
在帝國從輝煌到衰落的過程中,因為英國相關制度的設置,伊麗莎白二世只能待在她的白金漢宮里,默默地看著——也只能默默地看著,看著英國的政客們,一步步把「大不列顛」搞成了「小不列顛」。
從大航海與工業革命給英國帶來的奇蹟,到在科技進步與創新中英國的落伍,女王可能早就看到了也看透了,她的王國已經與新世紀的世界強國再無關係了。在「世界」這個概念之前,她能做的,似乎只有儀態優雅地出現在英鎊和英聯邦成員國的鈔票上,去承載著英國人的歷史記憶罷了。
英國不會再出現丘吉爾這樣的首相了
在女王還沒去世的時候,英聯邦的去留、蘇格蘭的獨立問題,就一再地被擺上檯面進行討論,但伴隨著她的離去,原有的英聯邦體系面臨著被徹底瓦解的局面,甚至大不列顛的領土完整都有可能支離破碎——畢竟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一種在鬧獨立的。
讀過《紅樓夢》的網友們都知道,賈母去世後,賈府迅速地由盛而衰,而更大的背景是,賈府背後的王朝也在經歷了盛世之後走向衰敗。其實對比一下的話,我們可以發現,今天的英國王室與大英帝國,和《紅樓夢》里的故事何其相像。
所以說,女王的葬禮,也是大英帝國的葬禮。
女王她走得不早也不晚,一切正是時候。
女王去世後英國加速走向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