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文明太后馮氏(之五十)

第十七章 奉三長制

第二節廣開言路

一日,太皇太后與孝文帝在朝堂上,與文武百官就俸祿制、均田制實施以來的情況,展開議論。孝文帝說:「太皇太后的意思,是想聽聽大家的心裡話。近年來,寡人按照太皇太后《皇誥》十八章的精神,著力推行文治,大膽進行俸祿制、均田制的變革,幾乎所有的皇親國戚,所有的文臣武將,所有的百姓都體會到了改制的效果,或得到好處,欣喜若狂,或受到制約,心有不爽,或損失巨大,極力反對,甚至跳出來公然抗衡。太皇太后與寡人說過,改制不可能風平浪靜,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說好,不可能一步到位,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寡人早就料到了。寡人想聽聽,成天與寡人一起做事的諸位愛卿,你們是如何想的,大家暢所欲言,有什麼就說什麼,都痛痛快快地道出來,有反對意見也不怕,寡人赦你們無罪。」

東陽王拓跋丕第一個站出來說:「老臣有話要說。老臣為大魏江山效力半輩子有餘,還從沒有今天這麼興奮。之所以興奮,就是為了太皇太后所致力的改制,俸祿制和均田制說來也不算是新東西,以前就有人提出過,漢人的江山也曾有人嘗試過。然而大魏天朝近百年來,卻無人敢於奉行此道。為何?因為這是一道難題,是要傷筋動骨的難題。誰不想安安穩穩過日子,讓朝臣們都得好處,君臣和睦相處呢?太皇太后和皇上明知道會惹得許多的埋怨,甚至是仇恨也要改制,圖的是江山永固,圖的是大魏朝的千秋大業啊。要說利益,老臣是皇族宗室,老臣的利益也損失不少。在座的皇親國戚,皇上的爺爺輩兒,叔叔輩兒,皇上的同輩兒,你們哪個不在背後議論過,哪個沒有丟掉大片的土地、牛羊和家奴?哪個在外面沒有三親六戚,好友同仁,他們又何嘗沒有因改制受到損失呢?老臣要說,該罵娘的,老臣也罵過。但是想想如今我天朝國泰民安,耕者有其田,官者有其祿,朝廷有其賦,這不是大家都夢想過的盛世嗎?」



拓跋丕這麼一說,許多皇室大臣的心裡話,似乎都已經讓他給說了,但是又不完全能夠代表他們的意思。於是就有人出來說:「皇上的改制,微臣擁護。但是也期望皇上多多考慮皇室貴族的利益,拓跋家族畢竟是一百年來從沙場上殺過來的,既有功勞,也有苦勞呀!」

跟著就有不少支持的說:「說得好!皇室宗親的利益不能損害。」

「朝廷那麼大,幹嗎非要拿皇室的利益開刀呢?」

「改制不能把貴族改得與庶民一樣了,不然貴族還有何顏面?」

高允站出來,雙手作揖說:「老朽昨天剛到京城,一路上被我大魏天朝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所感動。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民,使民以時。太皇太后與皇上所做的俸祿制與均田制之變革,正是為了敬事而信,節用而愛民,使民以時。只是老朽以為凡事要有章有節,漸進而為之,不可操之過急。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春暖花開也不是一場春風的事,不然會把一些問題激化,所謂欲速則不達也。」

秘書令李沖站起來,向高允深深鞠躬,然後說:「方才令公高論,令微臣佩服之至。微臣有一個建議,想此時說出來,請太皇太后和皇上定奪,也請諸位大臣、同仁商榷。微臣與相州刺史李安世近來在一些州郡走了走,看了看,發現俸祿制與均田制執行以來,並非如大家所言一樣盡善盡美,還有許多問題,有的宗主賄賂督察官員,致使朝廷改制無法到位;有的豪門糾結土匪捲土重來,把分給百姓的土地重新搶佔,州縣官府沒有採取有效的辦法;還有的地方州縣官員力量不足,無法與宗主抗衡,致使改制中途擱淺。微臣了解的這些,估計太皇太后和皇上也會知道若干,在座的百官或許也知道不少。今日太皇太后把大家請來,不是聽大家唱讚歌的,而是想聽聽都有哪些問題,朝廷該怎麼辦?是朝廷改制過火了?還是問題沒有抓到根本上?」說到這裡,李沖把眼神投向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向四周看了看,說道:「秘書令李愛卿所言極是,哀家就是要聽聽你們的心裡話。李愛卿有何高見,直言無妨。」

李沖接著說:「微臣以為,出現以上那些情況的原因,在於朝廷的手還沒有延伸到大魏天朝的最底層。簡單地說,就是大魏國一百年過去了,朝廷還沒有把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臣民全都管理起來。在民間,不是朝廷說了算,而是地方的豪強宗族,甚至是土匪說了算,微臣這麼說,絕不是危言聳聽。過去我們曾經攻城略地,席捲整個大北方,奪取了無數的土地、財寶和人口,我們擁有五十三州二百一十九郡鎮和八百單九縣,這個偉大的壯舉,無人可以否認。但是百年強盛至今,我們卻無能到控制不了我們的土地和百姓,想想都讓人心酸。當然,誰敢不順從,誰敢反叛,朝廷可以派兵剿滅他。然而微臣以為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動刀動槍,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李沖的話,引起一片噓聲,有受到震動的,也有不以為然的。可是太皇太后和皇上的心裡,的確像滾開了的水一樣,既燙得心疼,又翻滾不息。

李沖又說:「微臣以為朝廷推出的俸祿制和均田制,至關重要,但是還不是根本。根本的改制是要一舉拿下對底層社會的統治權,對民間實施管理。朝廷不能只管到州、郡、縣,便放任不管了,這是最大的失誤,也是少報戶口、偷逃賦調、減少徭役,及其以強凌弱、欺行霸市等各種問題頻繁爆出的關鍵所在。微臣查閱了漢人在春秋戰國時期便有的稱為『什伍制』的好方法,建議我大魏天朝實行三長制。所謂三長制,就是在最底層的民間,以一家為最小的單位,每五家設一鄰,確定一個鄰長,每五鄰設一里,確定一個里長,每五里設一黨,確定一個黨長。此三長為我大魏朝最小的公差,他們的職責是管理百姓,徵收賦調,派出徭役,他們替朝廷做事,朝廷給他的好處就是可以免除自己的徭役,專心民間管理。太皇太后,微臣關於三長制,已寫好一個詳細的奏摺。請太皇太后與皇上審閱。」

李沖所言的「什伍制」產生於春秋,形成於戰國,而應用起來則是秦王朝。所謂什伍,就是國家把老百姓分為「十家一什,五家一伍」進行管理的一種方法,而且朝廷對他們採取「什伍連坐」,讓他們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一家犯事,家家受牽連,迫使百姓之間形成一種榮辱與共的機制。李沖研究了「什伍制」,在他的奏本里,提出在大魏朝推行「三長制」,既傳承了「什伍制」的功效,又採取了三級連帶,一級管一級,一級為一級負責的新思路,加上朝廷為「三長」免除徭役,相當於朝廷官員的俸祿。不失為國家對底層民眾實行管理,徹底取代舊的無章法的宗主管理的好辦法。李沖還在他的建議里,提出用租調法取代九品差調法。租調法,就是朝廷確定一對夫妻租調帛一匹、粟二石,這個正好與均田制相匹配,要比九品租調法簡便易行得多,朝廷的賦調增加了,反而老百姓的負擔有所減輕。

李沖的這番慷慨陳詞,讓皇上眼睛一亮,茅塞頓開。皇上與太皇太后交換了一下眼神,站起來對著滿朝文武說:「眾位愛卿,今天的朝議十分熱烈,十分誠懇。諸位都能以朝廷大局為重,對我天朝的改制各抒己見,說出了真心話,讓寡人感慨啊。李沖愛卿對事態的分析與見解,入木三分,尤其是他大膽地提出了三長制,寡人大開眼見。寡人為有這樣的賢臣而激動啊。先不說他提到的三長制如何,只為他對朝廷這般忠心,這般敬業,就已經讓寡人感激涕零了。」

李沖跪倒在地說:「微臣所為,乃臣子應盡的職責,皇上所言,微臣實不敢當啊!」

作者簡介

任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大同市作家協會主席,山西省作家協會委員,大同市傳統文化促進會顧問,長期從事文學創作,曾出版散文集《未必出行》、隨筆集《一葉菩提》和《家長里短》,長篇傳記文學《馮太后傳》,小說《黃花女人》被改編為同名電影拍攝並上線,系列歷史散文集《這就是北魏》由商務國際有限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