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簡史:珍珠港事件前,日本是如何跟美國裝的

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德國就曾襲擊美國商船,反對美國與其對立國進行貿易,但那幾次襲擊只是驚濤駭浪的小序曲。美國戰地秘書亨利斯·汀森通過新聞故事片讓國家隨時了解戰事情況。

不久之後,《中立法案》被徹底廢除,商人也進行了武裝,並第一次成功進入戰鬥領域。

當大西洋發生這些時,日本軍隊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半島,逼近印支半島。然後日本準備攻佔中國。

對於日本想要征服更多東亞國家的計劃,有兩大障礙:其一是日本北方的蘇聯,它離日本僅咫尺之遙,但當時蘇聯境內還有入侵的德國軍隊。從理論上來講,美國是日本的第二大威脅。日本向南擴張的活動十分危險,美國在菲律賓的基地以及直通威克島中途島和夏威夷的運輸線都為日本的侵佔設置了障礙。為了清除障礙,野村吉三郎大使被委以任務,出訪美國,稱日本要維護和平。但事實上,他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另一個計劃,一支日本特遣部隊前往珍珠港。

1941年11月14日,野村吉三郎到達舊金山,他告訴美國記者,日本想要和平。儘管當時日本已經進入待戰狀態,並已於前一年的9月27日與德國和義大利結盟。他卻對記者宣稱,日本熱愛和平,並一直致力於維護亞洲和平,美國對中國的援助則延緩了和平的進程。他還表示,美國拒絕對日出售石油和廢金屬也是延緩亞洲和平進程的行為。野村吉三郎聲明日本想要和平。

1941年11月17日,野村吉三郎和來棲三郎一起,受到了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和國務卿科德爾·赫爾的接見。但是很快,日本想要獨佔中國乃至東亞的野心暴露無遺。

1941年11月26日,美國國務卿赫爾提出了《美日協定基本綱要》,此項提議傳到了東京。後來日本的行為被視為拖延時間的舉措,日本只是為了特遣部隊到達目的地而爭取時間。

1941年12月7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一點,日本正期待著與美國國務院的一點之約,他們要回應美國的提議。1點05分,日本戰機抵達夏威夷;1點10分,日本大使致電,要求將會面推遲至1點45分;1點20分,日軍便開始了攻擊。

來源:紀錄片《二戰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