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年號的出現、就代表著蒙元至正年號北返,那是正統大明的前身

龍鳳政權不是元朝的什麼割據地方的政權。是正統大明的前身。

  • 明朝國號叫大明;源頭就是明教紅巾軍起義、 明王出世。
  • 元朝統治的末期,由於黃河不斷改道,各種天災不斷,再加上其他各方面原因的刺激,最終,爆發了規模浩大的紅巾軍起義。當時,出現了「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說法。
  • 那麼元末的紅巾軍起義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呢?

  • 1351年,元順帝徵調了15萬民工修黃河,實際上這些民工都是窮苦老百姓,為了能混口飯吃,接受了這個「以改兼賑」的方法。只可惜,朝廷小看了地方官吏,很多河工很努力地修河,結果還是填不飽肚子。皇帝荒淫奢侈,不理朝政,奸臣當道,貧富差距過大,官員貪污腐敗,人民矛盾突出等等等等。就跟一次事故發生後追究管理混亂,培訓不到位,考核不到位,安全設施缺乏保養,檢查監督體制形同虛設,甚至弄出個臨時工來頂罪草草了事。蒙元韃子屬於游牧民族政權,不知道農業的重要性,加上民族矛盾四等人制度。對中原漢土漢地漢人的破壞性是空前絕後的。

金國南宋人口總數超過一個億,蒙古人征服中國以後,全國人口只剩下兩千多萬了,也就是說蒙古入侵造成了七八千萬人口的非正常死亡,這裡面排除契丹,女真,西夏等少數民族(他們人口本來就很少)大部分是漢人,據不完全統計北方各省喪失了90%以上的人口,南方喪失了60%的人口,僅四川一省就有兩千萬人被殺,成都一城撿骨120萬,到了元末洪武年間還有很多遺骨沒有掩埋。沒有這些人口的損失也不會有後來的洪武永樂超過半個世紀不間斷的全國移民。

龍鳳政權

紅巾軍起義是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等領導的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於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潁州。因起義軍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又因其燒香聚眾,亦稱「香軍」。1355年-1366年,劉福通在亳州(今安徽亳州譙城區)立韓林兒為「小明王」,國號「大宋」,年號「龍鳳」。原屬紅巾軍的朱元璋獨樹旗幟,1368年正月,在南京稱帝,建元洪武,國號大明。

紅巾軍起義領導組織模式是小明王屬於名義上的領導,徐壽輝教導中部湖北湖南一帶,最後陳友諒把上司徐壽輝幹掉取而代之。各自為政,其目的都是消滅元朝。其他地方如江浙張士誠方國珍、四川明玉珍、福建陳友定、都是地主階級軍閥。

朱元璋參加起義軍之後,就活躍在自己的老家濠州附近。在郭子興去世以後,朱元璋領導起義軍逐步擴大根據地,最終,攻下了元朝東南地區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南京,當時被稱為集慶路。佔領南京以後,朱元璋依靠富庶的東南地區,擴大力量、招兵買馬,崛起成為南方不可小覷的起義軍力量。接著消滅兩湖江西的陳友諒、蘇南張士誠、浙東方國珍。逐步一統天下。

沒有北方紅巾軍起義顛覆性破壞元朝統治基礎,南方各個軍閥最後很難消滅元朝。張士誠就是土皇帝反元、降元、聯合元軍打北方紅巾軍。北方紅巾軍由於內鬥,小明王就是個招牌,劉福通專斷進軍的錯誤……逐漸削薄潰敗。老朱派廖永忠滁州接小明王韓林兒到應天來,但在瓜步渡江時悄悄將船底鑿漏,小明王沉於江底。接著,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龍鳳紀年。老朱把頂頭上司小明王幹掉。隔年建立大明,稱帝年號洪武。

1355年~1366年;龍鳳年號是正統中國年號,不是什麼地方政權年號。龍鳳年號的出現就代表著元朝至正年號北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