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請3000多老人一起吃飯,為何吃完後,那些老人接連去世?

乾隆請3000多個70歲以上的老人吃大餐,也就是傳說中最豪華的「千叟宴」。然而老人們吃完回去後,卻一個個接連去世,這是為何呢?他們的死究竟隱藏了哪些真相呢?


千叟宴也就是幾千個老人聚合在一起的一個宴會,而第一個舉行千叟宴的,還是乾隆的爺爺康熙皇帝。康熙活到60歲時,感嘆自己已經活到了這麼大歲數,對比以往那些短命的皇帝,不覺感到滿足和慶幸。因此,為了慶祝自己的60大壽,康熙特意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千叟宴。

邀請全國各地上了65歲的老人前來參加,如果是從省外前往北京的,還可以找康熙報銷路費,這就讓天下的老百姓們激動不已了,因為多少人努力一生也見不到皇帝呀,這場宴會不僅能一見龍顏,還能與皇帝共餐,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無疑是莫大的榮耀。


於是一大批老百姓踴躍報名,到了宴會之時,65歲以上的老人來了1000多位,其中80歲以上的就有500多人,可見其排場。而康熙也特意為這些老人們,準備了寬敞的座位,從皇宮內一直擺到了皇宮外的暢春園,而且還規定了歲數越高的人,享受的待遇就越高。

比如80歲以上的可以在康熙邊上喝酒,90歲以上的可以進皇宮裡吃飯,其餘的就越坐越遠了。但不管怎樣,參與了這場宴會的都得到了賞賜和錢財。這便是康熙的第一次千叟宴。

康熙的第二次千叟宴發生在他活著的最後一年,這次就沒有再從民間請來老人,而是在一些退休的老官員里,加起來剛好有1000人,千叟宴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每次千叟宴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但同時也給皇帝增加了不少讚譽,所以見識過這些場面的乾隆,也在很多年後效仿他爺爺舉辦了千叟宴,但他這一舉辦,就出事了。


乾隆為了慶祝自己的第五世孫出生,以及效仿自己的爺爺康熙,便舉辦了第一次千叟宴,他規定只要滿60歲的老人就可以去參加宴會。所以他便擺了800多張桌子,從皇親國戚 到民間百姓,一共來了3000多人,可見其繁盛哪。

而且參加宴會的老人,都能得到一根鳩杖和一塊銀牌。但更有意思的是在場一位已經140多歲的老人,他叫郭鍾岳 92歲才考中秀才,99歲時參加舉人考試時,考官看他年齡大便直接賞了他為舉人,100歲時進京趕考時被乾隆賞為了進士。所以宴會上他不斷被推上台,宴會結束後乾隆在民間的讚譽不斷提高,這讓乾隆興奮不已。


因此,在乾隆退位當太上皇的那一年,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這一次乾隆已經85歲,所以乾隆便把參與宴會的年齡資格改為70歲,但即使年齡上調,參加的人數卻是比上一次還要多。史料中記載參加這場宴會的多達3000人,這也讓乾隆無比的自豪,宴會上全國數千位老人對著乾隆跪拜,乾隆興奮之餘對那些老人們大加賞賜。

90歲以上的就賞他七品頂戴,100歲以上的就賞賜他六品頂戴,這就讓那些老人們樂瘋了,畢竟一些官員們可能努力一生也混不到這個,而他們憑著長壽就能享受如此榮譽,因此不少老人樂倒 醉倒在宴會上,這場宴會也讓乾隆的聲望達到了極致,但宴會結束後 那些老人卻接連去世,這是為何呢?


首先啊便是年齡問題,參加宴會的這些老人最小的也已經70歲了,別說在古代,就是放現代這個年紀也是長壽了,人越老身體的抵抗力會越來越差。而參加這場宴會要從住處趕到京城,來回奔波也給老人的身體,帶來了不可承受的傷害。所以身體本就虛弱的他們,便避免不了的接連去世。

其次便是過多的繁瑣程序,讓老人們承受不住,在舉行宴會時,要舉行一道又一道繁文禮節,行一遍又一遍的禮,再加上作詩等腦力活動,這些哪怕是精力旺盛的年輕小夥子都受不了,何況是那些已經七八十歲的老人呢?


而且在進行完這些禮節之後才能吃飯,這時飯菜早已涼了,再加上當時的季節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所以那麼多老人就在這樣寒冷的環境,哆哆嗦嗦的吃完了已經冰涼的菜。所以一些身體素質不大好的老人,可能就會因這場宴會受涼得病,所以便等不到回去就去世了。

即使挺過了宴會,在回去的過程中還要經受車馬的奔波,老人在宴會中本就勞累不堪,還要經受這些奔波,所以便有不少老人承受不住接連去世了。不管怎樣 造成老人去世的罪魁禍首都是乾隆,由於他舉辦的宴會過於繁瑣,才造成了這麼多的老人去世,但對於那些老人而言,他們得到了賞賜,見到了皇帝,再加上本就年事已高,也許他們早就預料到結果了。

本文由老譚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