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最嚴重的一次新疆危機有多危險?左宗棠又是如何破解的?

漢武帝開始,新疆便加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漢族便開始與當地少數民族一同建設新疆。

古有林則徐入疆勘察土地,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後有「八千湘女上天山」加入新疆建設兵團與當地民族一起開展新疆的建設工作。

然而總會有一些不安分的西方勢力想要撿起他們的「傳統藝能」,對新疆展開各種策反活動。

他們或者是利用宗教,或者是製造新疆恐怖分子,企圖來分裂新疆。

而這種活動從工業革命開始後就一直沒中斷過。

新疆地圖

19世紀英國和沙俄在中亞的明爭暗鬥

19世紀的地球是西方列強的世界,他們率先進行工業革命,生產力領先全球。在大炮和戰艦的加持下,他們瘋狂擴張,在全球各地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英國就是其中的領頭羊。

自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開始,英國通過戰爭和不平等貿易逐漸控制了印度,建立起殖民地。

在海洋上,他們把守住了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要道。

再加上印度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英國佔領印度等於霸佔了一座寶庫,利用這些資源它逐漸成就日不落帝國的名聲。

但是「匹夫無罪,懷璧自罪」,這麼好的地方憑什麼就只有你英國有。

這時候盤踞在北方的沙俄政權也盯上了這一塊地。19世紀初期俄皇保羅及亞歷山大一世都曾先後同法國拿破崙商議共同進攻印度,但這項計劃未有實現。

可是歷代沙皇始終試圖南下取得印度洋出海口的野心是不變的。

所以沙俄也不斷向印度擴張。

在1840年前,沙俄就已經擴張到了南哈薩克,錫爾河以北的草原;

沙俄的勢力範圍

在東面正逐步侵入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中國境內;

在西面侵入南高加索,威逼伊朗

在中亞,已將布哈拉,希瓦,浩罕等汗國作為重要的侵吞目標。對印度逐漸形成半包圍之勢。

英國人自然不願意讓自己嘴邊的肉,被別人搶去。所以對於俄國的舉動,英國方面很是敏感,想要趕緊在印度和俄國之間建立一道屏障。

它力圖以印度為基地,從北面通過阿富汗向中亞腹地滲透,建立自己的反俄前哨。

但是對於具有抗擊外國入侵悠久傳統的阿富汗人而言,想把它變成和印度一樣的殖民地,那就是難於上青天。

那戰爭解決不了的事,就用錢來解決吧。所以英國人開啟了花錢消災的模式。

用金錢和武器接濟阿富汗的封建王朝,不斷地撒錢才從某種程度上控制住了阿富汗。

與此同時,英國積極在中亞地區通商,開闢市場,並監視俄國人的行動。然後扶植當地反俄勢力,時刻警惕沙俄的南下。

這段時期局勢大致呈現,英國和沙俄一南一北向中亞前進的姿態,形成了對峙。

英俄對峙形勢

當局勢陷入了僵局時,他們的目光就開始轉移了。

阿富汗旁邊中國新疆,就成了第二戰場。

他們看上的不僅是新疆在地理位置上對彼此的威脅,後知後覺中他們又垂涎上了新疆豐富的物產和將來對清政府的戰略威脅。

所以新疆成了這兩個貪婪者的必爭之地。

此時恰好1842年,清政府輸掉了鴉片戰爭,簽訂了《南京條約》。

林則徐則被流放至新疆,自然英國和俄國在中亞的小動作也就被林則徐盡收眼底。

林則徐視察新疆

1820年至1828年發生的張格爾和卓暴動,就有英國人的影子。

而北疆,沙俄則是明晃晃地對我國邊境領土採取蠶食政策。比如在額爾齊斯河修築堡壘,擴張到新疆。

而當時呢,新疆駐兵實力還算是未衰弱到極點,所以英俄的計劃都未得逞。

但是現在沒大問題,不代表以後就沒問題了。

林則徐清楚明白,當英俄的戰略目標徹底從中亞轉移到新疆後,未來這裡肯定會有大亂。

因此他開始未雨綢繆,積極投身於屯荒工作中,儲備糧食,提高戰鬥力。

但三年後,還未等到他所預料的危機,朝廷就將他調離了新疆。

所以他只能默默地擔憂,直至1849年他找到了能夠在未來平定新疆危機的人——左宗棠

那一年他途徑長沙,邀請左宗棠上船一敘。

他將自己整理的新疆資料和繪製的地圖全部交給左宗棠,希望在新疆危機爆發的時候,左宗棠能挺身而出。

林則徐和左宗棠船上商討新疆

後來,在1850年,林則徐在去往廣西鎮壓拜上帝會起義的途中因病去世了。

回到中亞,此時在任的印度總督為里蓬,他採取了一種孤立主義的政策。

所以俄國起勢一口氣吃掉了中亞諸汗國,兵臨阿富汗,直扣印度大門。

這時英國才感到危機臨頭,趕忙同俄國和解,劃定阿富汗與俄國的邊界將整個阿富汗作為緩衝地帶。

本來沙俄可以不同意,繼續打的。但是打著打著,他發現阿富汗人太難打了,所以就同意和英國達成和解。

可是和解不等於就不想要印度洋的出海口了呀。

阿富汗走不通,所以他們把目標轉移到新疆,計劃從側翼南下,攻擊印度。

而這時在新疆,因為太平天國火焰傳到了這裡,於是引發了各族人民的起義。

接著起義成果就被各族封建主和宗教上層人物所佔據。於是就出現了五個封建割據政權:

分別是以喀什噶爾(今喀什市)為中心的金相印、司迪克政權;

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妥明政權;

以庫車為中心的黃和卓政權;

和田(今和田縣)為中心的瑪福迪、哈比布拉汗政權;

伊犁為中心的邁孜木雜特政權。

割據混戰

這些割據政權的混戰,使得新疆無法組織起有效地反入侵能力,所以這讓英國和俄國看到了入侵新疆的機會。

外族入侵

1865年1月,陷入割據混戰的金相印、司迪克政權向我國新疆西面的浩罕汗國求援。

於是野心勃勃的阿古柏帶著號稱「聖裔」的布素魯克和50名騎兵來到喀什。

阿古柏匪兵

然後他馬上就展現出狠辣的政治手段,他聯合起布素魯克發動兵變趕走了司迪克。

因此侵吞了司迪克的勢力後,他組建起了幾千人的匪幫,並在四月扶持布素魯克為大汗,建立哲德沙爾汗國,意即七城汗國。

緊接著,他用司迪克的殼加入到了新疆內部的割據混戰中。

1865年秋,這時浩罕被俄國支持的布哈拉汗國戰勝,7000名殘部逃入新疆投靠了阿古柏。

之後得到這股力量的阿古柏將其用於南疆的作戰,連續攻克了葉爾羌,和田。

這時布素魯克慌了,明面上他和阿古柏是一夥的。

但他知道當初立可汗的時候,他的實力是強於阿古柏的,可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

因此他必須得先下手為強,再復刻一次兵變,趕走阿古柏。但是失敗了,自己被阿古柏趕回了浩罕。

接著阿古柏就立布素魯克的堂兄卡達為大汗。但是這對兄弟天生就有反骨,不願屈居人下,就是不做傀儡。

於是卡達比他弟弟更倒霉,計劃都還沒開始醞釀,結果直接就被毒殺了。

這次阿古柏自立為了大汗,建立了洪福汗國。

洪福汗國

隨後他立即北征,擊敗熱西丁奪取阿克蘇,攻佔了庫車,庫爾勒,佔領了整個南疆。

阿古柏成為英俄的傀儡

這時阿古柏在南疆的活動引起了英國人的注意,他們互相拋起了媚眼。

阿古柏想要一個保護傘,帶英想要一個傀儡,於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們倆勾搭上了。

1868年英國派特使會見了阿古柏,承認他的政權,並贈送大批軍火,允許他在印度招募工匠回喀什設立軍工廠。

看著英國佬在行動,俄國當然也沒有閑著。他很霸道,直接脅迫阿古柏要求他成為它的附庸國,並且還擺出了進攻的姿態。

所以阿古柏也不敢反抗俄國,對英俄雙方都討好,那就一個當爹,一個當媽吧。

阿古柏與英國代表會談

阿古柏也是可恥得很,為了鞏固自己在新疆的統治地位,直接把中國領土主權作為了交易的籌碼,爭取英俄的支持。

所以英國為了使自己的魔爪進一步伸到天山以北,他們派出了代表團遠赴南疆給阿古柏送去了陸軍專用的若干門大炮和一萬支步槍。

阿古柏不滿足,又兩次派遣代表團前往倫敦。英國女王也就送給阿古柏步槍六萬支和一個修理廠的設備再意思意思。

這時阿古柏儼然已經成為了英國的一條走狗。為了得到英國的庇護,他可以低聲下氣地對基督教徒說出:

「女王就和太陽一樣,在她的溫和的陽光里像我這樣可憐的人才能夠很好地滋長繁榮。」

可見阿古柏政權就是外國侵略者在新疆建立的殖民政權。這是無疑的了。

1870年在英國的支持下,阿古柏匪幫越過天山攻克烏魯木齊,強佔吐魯番,切斷了河西走廊與新疆的聯繫。

阿古柏繼續北上攻克北疆

俄國也突然發兵伊犁。當地各族人民奮起抵抗,戰鬥長達50天,但最終還是倒下了。

之後俄國悍然宣布「伊犁永歸俄屬」。

事後英國與俄國又達成和解,互相承認各自政權的合理性,瓜分新疆。

甚至在1874年,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還向李鴻章建議把中國新疆的伊犁讓給俄國,把天山南麓讓給阿古柏。

可見新疆已經處在了嚴重的危機之中,中國境內對於收復新疆的呼聲也越來越大。

對於生活在阿古柏政權下的新疆人民來說,他們更是無時無刻都想著擺脫阿古柏的血腥統治。

甚至有人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到北京向清政府呈報新疆的境況,乞求朝廷出兵。

新疆問題受到關注

1871年,左宗棠正在陝甘鎮壓回民叛亂。

他聽聞俄國侵佔伊犁的消息後,馬上就派徐占彪抵達肅州,以替不願出關的烏魯木奇提督成祿出關,盡量穩住新疆。

然後又趕忙修書於正在湖南養病的劉錦棠,希望他招募幾千精兵,趕緊回到甘肅,謀商新疆之事。

1872年,左宗棠又連續上書陳述俄國侵佔伊犁的嚴重後果,提出收復新疆的用兵方略,並表達出國家領土「寸土不可讓人」的主張。

左宗棠平定回民叛亂

他希望朝廷撤下多次逃避戰事,截留省糧,瞞報營數,多領軍餉甚至虛報勝仗的烏魯木奇提督成祿。

1874年,左宗棠攻克了肅州,平定陝甘回民之亂,騰出手來,將重心移向關外。

海疆、陸疆之爭

然而正當收復新疆的準備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海疆告急了。

1874年5月6日日本政府派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軍3000人進犯台灣。

雖然清政府派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楨率自造輪船趕往台灣布防,穩住了局勢。但迫於壓力賠了日本50萬兩白銀,使其退出了台灣。

日本侵犯台灣

可是偏偏在急於收復新疆的時候,以李鴻章為首的一些地主買辦階級,卻在籌餉上下文章。

他們認為新疆偏遠且物資匱乏,周圍已經被英國和俄國的勢力圍困。即使收復也難以久守,花費太高,不如放棄新疆,用這些錢去買外國人的武器。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晚清的買辦階級就是用國家的錢去買外國淘汰或不合格的東西,自己從中賺一大部分。

甲午戰爭就是最好的例證,從外國人手裡買的十發炮彈中五發是啞炮,遠不如自己造的武器。

所以清廷在海防、陸防方面拿不定主意了,於是軍機處將海防與塞防之爭的言論通過密旨的形式送到了甘肅。

左宗棠收到密旨後於三月初七日呈上《復陳海防塞防及關外剿撫糧運情形折》和《遵旨密陳片》。

左宗棠上書反駁李鴻章

其中他批駁了李鴻章的論調,提出收復新疆和加強海防並重的主張。

接著他又從中華民族的全局利益著想,回顧乾隆用兵新疆統一全國之事,指出新疆的整體戰略意義: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

如果失去新疆就意味著之後就無總要可扼守,外軍可通過河西走廊長驅直入,擾亂蒙古,直逼北京。

河西走廊

在這番奏疏下,清廷最終採納了左宗棠的主張。並且打破漢官不能插手新疆事務的規定,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授予他關外用兵,糧餉轉運等各項權力。

因此在對新疆進行了幾年的謀劃後,左宗棠終於能夠總領事務,出兵關外收復新疆。

但在這之前他首先要解決糧食和糧餉的問題。

糧食問題他好解決,在陝甘平定叛亂時,他就致力於改善民生,幫助陝甘百姓免除了幾年的賦稅。

並且在招募歸耕的政策下,甘肅恢復了生產力,軍隊也就合理地採買到了軍糧。

而後他又分別在蒙古的呼和浩特設立北局負責北路軍的補給,在酒泉設立南局負責南路軍的補給。

加上在之前他就已命令張曜出關至哈密,採辦糧食,屯墾荒地,設立了應急調度點,為南北兩路供應糧食。

扶持民辦運輸

因此經過了近一年的備戰,左宗棠制定了完備的戰略方案。

總計劃,首先收復烏魯木奇,平定北疆,再南下平定南疆,進而西進伊犁,威逼沙俄。

每次戰役貫徹「緩進急戰」的戰略思想,集優勢兵力殲滅敵人。

新疆收復戰開始

1876年3月16日,左宗棠離開蘭州西進,抵達肅州就近指揮收復新疆的戰略決戰。

4月初劉錦棠率兵出關開赴哈密, 5月徐占彪出關進駐巴里坤

而在新疆已有哈密張曜的崇武軍,和在濟木薩,古城一帶活動的金順

西征軍的第一個戰略目標是北路的烏魯木奇,瑪納斯,而阿古柏匪幫在此駐守的是從陝甘逃到新疆的叛軍白彥虎

7月21日劉錦棠抵達濟木薩與金順所部會和,均於7月28日進至阜康,準備進攻賊軍精銳所在,古牧地。

白彥虎知悉西征軍抵達古牧地附近後,便從烏魯木奇移踞於此,試圖以精銳負隅頑抗。

8月21日劉錦棠做好最後的準備,在夜晚和金順所部,夜襲黃田,第二天早晨佔據黃田堅卡,對古牧地形成包圍。

夜襲黃田

於24日劉錦棠開始攻城,各營作戰勇猛,在8月28日攻克古牧地,白虎彥帶領殘部南竄。

大軍乘勢於8月29日直搗烏魯木奇。直至西征軍拿下這關鍵一戰,烏魯木奇回歸了祖國的懷抱。

9月21日劉部與金部又乘勢攻克瑪納斯城,阿古柏匪幫在北疆的勢力被全部驅除。

正值大軍士氣正盛,想要南下征討阿古柏之時,左宗棠命令大軍原地休整,告誡劉錦棠仍需採用「緩進急戰」的戰略戰術,切勿掉以輕心,要緊盯西邊的沙俄,防止他們橫插一腳。

收復北疆(除伊犁)

此時阿古柏在達坂城,托克遜和吐魯番組織起犄角防線。

為了給阿古柏最後一擊,左宗棠決定於第二年春季進兵南疆。

期間他讓各部抓緊休整,補充軍需,並調山西包頭的「卓勝軍」代替劉錦棠鎮守烏魯木奇,金順駐守瑪納斯以西,謹防俄軍突然襲擊。

1877年三月初一,大軍開拔,劉錦棠率馬步各營及炮隊由烏魯木奇翻過山嶺向南,進軍達坂城。

另一邊張曜和徐占彪分別從哈密和巴里坤西進吐魯番,對阿古柏主力形成從東面和北面的攻擊態勢。

圍困達板城

阿古柏對西征軍的戰鬥力感到惶恐,趕緊向英國求救,希望自己的主子能夠說服清政府讓他能夠在南疆「立國」。

但是當左宗棠從總理衙門聽到英國要代阿古柏乞降「立國」時,毫不留情地指出:

英國人之舉無非是想利用新疆,阻止俄國人南下,保護自己在印度的財產罷了。

他向英國人表明了自己向南疆進軍的信心和決心是不容動搖的。

三月初三,劉錦棠率部抵達柴窩鋪,又在當夜調派兵力,乘敵軍未有察覺,封鎖了達坂城。

第二日清晨發起進攻。劉錦棠帶頭衝鋒,在自己坐騎中彈後,又換馬繼續殺敵。

經過數日激戰後,大軍在三月初七成功攻克了達坂城。

接著又於十一日,繼續夜行軍,在白楊河分兵兩路,一路由道員羅長祜馳往吐魯番與張曜會合,一路由劉錦棠率領直搗托克遜。

第十三日晨便攻破托克遜城,同一天,張曜,徐占彪,羅長祜等部攻克吐魯番。

此時西征大軍南下已勢不可擋,阿古柏在強大的攻勢下崩潰了,於四月在庫爾勒服藥自殺。

阿古柏服藥自殺

阿古柏集團分崩離析。

西征軍經四個月的休整後,向南八城進軍,徹底剿滅殘餘勢力,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

而後清政府派遣崇厚去與俄國談判收回伊犁。

左宗棠不放心,派金順大軍扼守住要隘,截斷通往伊犁的供給。

但在俄國,崇厚卻簽了一個喪權辱國的《中俄伊犁條約》。

條約中雖然將伊犁要了回來,然而卻把中國霍爾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及穆素爾山口等要地割給了俄國。

這就讓伊犁以西,以南的防守要地全部失去了,而且還要給俄國「代守費」和通商,免稅的權益。

此事傳到國內,舉國共憤,要求改約。

左宗棠對此也做出了回應。他積極調動軍隊,出關屯兵哈密,並向朝廷請求將崇厚革職拿問,交刑部治罪。

朝廷採取採取他的建議,決定又派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出使談判,並令左宗棠做好軍事準備。

1880年5月26日,左宗棠親率大軍抬棺出征。

6月15日抵達哈密,布署三路進兵以收復伊犁的軍事計劃:

一路由金順進駐精河從正面佯攻,牽制俄軍主力,且防俄軍向東進犯;

一路由張曜從阿克蘇越過天山進擊伊犁南部;

一路由劉錦棠經烏什越冰嶺直赴伊犁西面的後路,對俄軍形成必殺之局。

然而正當左公對這場戰爭充滿信心之時,清政府在俄國的恐嚇下妥協了。

當時俄國派遣20艘軍艦駛往日本長崎,揚言封鎖中國沿海,威逼北京。

然後英國人也在站在了俄國人一邊,派戈登遊說李鴻章,威脅他:

「如果你要作戰,就當把北京的近郊燒掉,把政府檔案和皇帝都從北京遷到中心地帶去,並且準備好作戰五年。」

李鴻章被嚇到了,清政府將左宗棠調回了北京。

左宗棠沒有被嚇倒,他依舊主戰,可他無法扭轉整個朝堂的意志。

離任後,他請求朝廷讓主戰的劉錦棠接任新疆軍務。

而在俄國的曾紀澤以左宗棠在新疆的布防為後盾,依舊據理力爭。

在1881年2月24日與俄方簽訂了《改訂條約》爭回了主權,可是依舊要賠款,且有增無減,依舊是一個不平等條約。但是新疆回來了。

結語

1884年在左宗棠的強烈建議之下,新疆於11月17日正式設省。

自此新疆與祖國的聯繫更加緊密。

經歷過戰爭淬鍊後的新疆,在左宗棠的一系列措施下,他們學會了利用氣候特點,如何種植棉花,如何紡織,因此生產水平逐步提高。

對於左公對整個西北包括新疆的貢獻而言,後來來新疆善後事宜的楊昌浚對此作了首詩:

大將籌邊尚未還

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

引得春風度玉關

新疆永屬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