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宋怎麼考狀元?簡單,打一架吧,贏了就是狀元呢

科舉制是歷史上最為優秀的創舉,其集古代版本碩博連讀加國家部委公考於一體,且既嚴格又嚴肅,甚至雖然沒明說,但前三名顏值還不能太差。總之,這是選拔帝國精英的盛宴!可即便是這樣的場合,也是不乏有一些吊軌而有趣的存在,這或許就是歷史的有趣之處吧。


趙宋立國之初,因為眾所周知的法統上的小瑕疵,皇帝不得不違心地表示願與士大夫共天下,於是大臣們默契的按照自己的規則運轉朝廷,並通過科舉不斷的安排「為國效力」的自己人。

很快趙匡胤發現自己開國皇帝的權威面臨了巨大的挑戰,大臣總能用集團的力量讓皇帝的力量無處施展,於是為了防止大臣繼續在大宋頂級公務員招考中搞內幕,糊弄自己,趙匡胤決定在正常考試外來個加試,既是所謂的「殿試」。


按說親自面試這是個好辦法,理論上可以避免有才之人因為顏值不過關被刷掉,也能避免大臣安插親信,可問題是老趙武人出身,學識這玩意吧,有但是不太夠用。但轉念一想,能通過考試的都是學霸,肯定也不會有次品,乾脆把殿試變成速寫考試把,簡單說就是看誰寫得快,簡單粗暴但還挺有效。


開寶八年,又是一年科舉盛宴時,殿試場上滿是書寫的沙沙聲。突然間!兩位考生如同大腚通電一般跳起直奔老趙而來,就在打盹的侍衛考慮要不要拔刀把這倆貨切了的時候,兩位考生已經在同一時間把卷子呼在了案前。要不是及時腳剎,好懸沒呼老趙臉上。

這下老趙為難了,這狀元不能有倆啊,就像皇帝不能有倆一樣。略微一尋思,這樣吧,看你倆跑得都挺快,身體不錯,干一架吧,誰贏誰是狀元。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是吧,那今兒咱就以武會友!

當天晚上那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別說皇帝了,連太子也來了,就是不知道這爺倆有沒有嗑瓜子,但喝茶嘮嗑肯定是有的。於是,兩位狀元之才在太陽和未來太陽的照耀下,你一拳,我一腳地開打了。

哦,對了這兩位狀元之才一個叫王嗣宗,一個叫陳識。

要說狀元干架那和小流氓也沒什麼區別,要說區別那也就是不敢當著皇帝面耍王八拳,打得比較常規罷了。但問題是王嗣宗體力上差點,打了一會便有些不支,可到了這一步這狀元要是不得那可太跌份兒了。


於是小機靈鬼王嗣宗計上心頭,一巴掌拍掉了陳識的帽子。巧的是這陳識也不知是媳婦娶得太早,還是讀書太刻苦,總之他掉發,大概也就是將禿未禿的樣子吧。帽子掉了,陳識下意識地護住自己頭頂,而王嗣宗則趁機將其一個抱摔奠定勝局。

彼時,所有人都傻了,原來還能這麼玩啊!真的是太狗了!


就這樣,騷操作的王嗣宗和脫髮的陳識雙雙社死,一時間成了大宋當年的笑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估計要是沒這一架,歷史上也沒幾個人能記住他們。

所以說,現在的學生跑個千八百米的就不行了,這不中啊,身體不行怎麼考狀元,要知道宋代可就有體測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