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的劉禪?
於恢
有人說,劉禪在投降之後,說出「此間樂,不思蜀也」的話,乃是明哲保身的大智慧。還說蜀漢在諸葛亮死後,還能延續三十年,說明劉禪是有治國能力的。
可是,劉禪在後期任用宦官,導致蜀漢的人才被摧殘殆盡,這樣的君主難道有那麼高的智慧嗎?況且在位時間長又能說明什麼?在位時間長就一定是明君嗎?
清代乾隆帝在位60年,但是從中後期開始,乾隆帝便開始揮霍享樂,弄得中華大地上起義不斷,這難道就是一個明君嗎?還有晚清慈禧掌權達半個多世紀,難道慈禧就能算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嗎?——哦對了,記得有人說,慈禧讓清朝硬撐了六十年,說得好像中國沒有慈禧,就會被列強吞滅一樣。這種人顛倒黑白,真是可恥可恨!
要說歷史上的明君,有很多是在位很短的,比如五代後周柴世宗,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可惜英年早逝,壯志未酬,令人不勝唏噓。
還有明朝建文皇帝,本是一代仁君,即位之後推行了很多善政。雖然明成祖即位之後將建文朝的歷史刪略殆盡,但仍能從歷史的零星記載中尋找出建文朝的真實記錄。建文皇帝在位時間很短,而且是被人趕下皇帝寶座的,難道這能說明建文皇帝不是一個好皇帝嗎?
有的人為劉禪翻案,實際上是為自己尋找不作為、懶作為的遮羞布。哪怕劉禪只是一個平庸的君主,也不至於將權柄交給宦官啊?請問那些為劉禪翻案的人,這個問題如何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