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鎮海區歷史沿革

  鎮海歷史悠久,小港橫山下、沙溪蛇山山麓,均已發現有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的遺迹。春秋末越國建國後,其地始有所歸屬。秦王贏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會稽郡,立句章縣,因本地處句章縣治之東,故稱句章東境,為時843年。唐武德4年(621)析古句章,分置姚、鄞兩州。八年,更鄞州為鄮縣,本地改稱鄮縣東境。唐元和四年(809),在鄮東甬江口建望海鎮,為鎮海建治之始。後梁開平三年(909)5月,吳越王錢鏐巡視明州,築城於望海鎮;閏八月,錢鏐因望海鎮地濱海口,有漁鹽之利,奏置望海縣(《太平寰宇記》),為建縣之始。未幾改為定海縣。當時縣境僅轄清泉、靈緒、崇邱和金塘四鄉。 宋熙寧十年(1077)劃鄞縣靈岩、泰邱、海晏三鄉歸定海,元豐元年(1078)劃金塘隸昌國,清泉析為東西兩鄉,自此縣轄七鄉,定為上縣。元時建置襲宋制。明洪武二十年(1387),昌國廢縣改衛,原昌國縣境(今舟山市)統隸於定海縣,直至清康熙年間。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原定海縣為鎮海縣,定海建名達778年。次年,析出原昌國境另建定海縣。至此,舟山歸屬鎮海為時300年。鎮海縣建置相沿民國時期未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因政治和經濟建設等因素,建置更迭與縣境變化甚頻。1954年底,龍山北部10個鄉鎮劃歸慈溪縣;慈東的河頭、長石等5鄉劃屬鎮海;杭州灣口灘滸島劃歸嵊泗。1958年自餘姚縣劃入汶溪鄉;同年底撤縣併入寧波市,1963年1月恢復鎮海縣建置。1985年7月,再次併入寧波市,同年10月正式撤銷縣建制,建立寧波市鎮海區。鎮海縣名共歷299年。縣自始建至撤銷為時1077年。